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智慧结晶,乡村振兴要靠文化振兴来铸魂。乡村发展的现实需要、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和传统农耕文化自身传承发展的需要,都决定传统农耕文化必须不断传承创新。乡村振兴视域下传承创新传统农耕文化是切实可行且具有深厚现实基础的,其不仅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高度契合,更与现代文化的价值共享与实践层面具有可融合性。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可以主要从激活传统农耕文化内涵、开展农耕文化教育、丰富传统农耕文化形式、夯实人才队伍来推动。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中医药发展的大机遇。中医药与“三农”有着天然联系,是乡村振兴中重要的医疗、经济、旅游、健康养生资源。发展的中医药文化丰富了农村文化内容,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复兴的重要因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从规划设计、经费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做好农村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周雯婷  李规 《国际公关》2024,(4):142-144
梅山文化传统工艺是中国乡村文化的宝贵资源,蕴含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本文探讨了梅山文化传统工艺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和作用,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了工艺如何推动乡村振兴,强调了工艺传统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维护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和传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实施,公共休闲文化空间正在成为基层文化复兴与发展的重要场域。以三边民俗文化园为例,通过考察分析文化空间的特色设置、建构逻辑与文化拾遗,发现民俗文化空间蕴藏推动乡村发展、提升民众自信与培育民族精神的丰富文化资源。但文化空间的民俗传统脱离昔日的原生态语境,在行政作为与旅游观光目的下被静态复制或用于寄托乡愁。这种文化空间建构方式在为振兴乡村文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潜藏着地方民俗发展的问题与局限。只有充分关注乡村文化发展语境、乡村民俗本来样态、乡村民众心理微变和乡村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联互动,才能有效推动地方民俗传承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乡村本土文化正面临外来文化的强势入侵,而乡村特有的多元文化冲突和文化个性则赋予了乡村本土文化场景建设独特的空间逻辑。文化自觉是继续保持本土文化生命活力和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本质要求。基于文化自觉理论,强调以文化自觉推动乡村文化基因传承与延续、乡村地域文化修复与改造、乡村本土文化认同与再造来提升乡村本土文化。目的在于揭示乡村本土文化传承、发展、创新的演变规律,在艺术介入乡村建设中实现乡村本土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文化振兴有着巨大的现实与历史意义。而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乡村文化价值观念的存储库,对它的深入挖掘与传承,可以为乡村社区的文化重构起到关键作用,它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具有治理、整合、教化的功能。目前而言,由于城市的虹吸作用,让乡村社会表现出文化撕裂的状态,其存在文化空间遭破坏、文化网络存断裂、文化礼俗少传承、文化遗产缺人才等问题。如何振兴乡村文化,传承农业遗产,本研究认为根据“空间情境——互动网络——仪式认同”的互动仪式理论,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活态保存乡村文化空间、重构新型乡村文化网络、再建乡村文化认同感、培育乡村文化人才,以此把优秀价值观念有机融合于乡村社区生产生活之中。让乡村文化得以振兴,农业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7.
巴渠民俗婚礼文化是发源于四川巴中县和渠县一带的传统民俗婚礼文化,这一传统婚礼文化从西周延续至今,巴渠乡村文化精英——士绅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扩大自己的社会声望,巩固自己在乡村的社会地位,巴渠士绅利用良好的教育、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和地方性知识等文化资源,主动肩负起传承巴渠民俗婚礼文化及其价值观的职责,维护了巴渠乡村的文化秩序,促进了巴渠民俗婚礼文化在传承中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裘杰  鲍静 《国际公关》2022,(2):40-42
实现乡村文化发展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我们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在村镇,由于城镇化进程、保护意识薄弱、传承人老龄化等问题,传承发展正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以宁波市鄞州区的村镇非遗现状出发,分析其在传承与发展中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村镇特点的非遗传承发展的策略思路.  相似文献   

9.
2021年是“十四五”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起始之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全面发展不仅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由之举,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鲜明阶级属性的思想文化,与文化建设之间存在紧密联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理念等方面决定乡村文化发展的根本方向。因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乡村文化振兴既丰富我国文化建设的内涵,又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与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统一于村落社区整体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就是要以村落社区为基本载体,通过村落社区的整体发展来实现农村文化资源的整体性传承。基于南宁市的案例分析发现,村落社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的机理表现为三种基本类型:村落自治组织引导下的草根文化团体、政社互动下的公共文化事业、资本和市场引导下的文化产业。要实现村落社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需要进一步从村落社区规划、村落产业开发、村落组织建设、村落主体培育以及多元主体参与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  相似文献   

11.
文化与旅游融合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教育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明史的重要承载物,凝集着一方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环境教育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印迹与智慧,是文化遗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教育文化遗产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软实力;乡村旅游是乡村教育文化得以发掘、传承和弘扬的重要形式,是教育文化遗产价值及其功能得以发挥的有效载体。清水江流域是我国苗、侗等族聚居的核心区域和民族文化"富矿区",有着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教育文化遗产。在贵州建设山地公园大省,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的当下,流域各地应高度重视教育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整理、打造,积极推进其与乡村旅游的深度结合,并以此促进流域乡村旅游"树形象、提品质、增效益"目标的实现和多种教育天然课堂功能的充分发挥,达到文化传承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乡村社会的根与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地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实地田野调查,对浙江省新昌县H村建筑设施、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迫切需要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内在动力和精神文化保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在于村落社区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而村落社区文化组织人才的培育是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农村社区组织人才的培育必须与村落社区重塑相结合,对村落社区进行组织化再造,让人才培育融入村落社区日常生产生活,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推动村落社区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才能为整个农村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提供坚实的组织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乡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与乡村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对乡村文化振兴提出了新要求。乡村文化供给侧改革是进行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而当前乡村文化供给结构的失衡、供给机制的缺陷和供给效能的低下影响了乡村文化供给侧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思路。只有不断发展和丰富乡村文化供给的内容体系,有效激发乡村文化产业的资源配置和生产能力,全面提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大力培育乡村群众的文化自觉意识,增强其文化的自我供给和"造血"能力,才能从乡村文化供给内容、供给机制、供给能力等方面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它的乡土性与地方性,对乡村文化振兴具有文化传承、活跃经济与社会治理意义。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设乡村文史馆、发展村落休闲旅游、复兴乡镇企业、发展生态休闲农林产业、发展文化研学教育、拓展休闲生活新方式等六个方面,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可行性路径。以遗产与资源的视角研究地方非遗文化的应用,一方面是为了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理论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化进行实践性探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凉山彝族漆器文化传承与创新为研究对象,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探讨了凉山彝族漆器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和作用。通过对凉山彝族漆器历史、传统技艺及漆器产业现状的调研,探寻漆器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加强漆器文化传承的对策和措施。同时,论文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对凉山彝族漆器文化创新的引领作用,分析了乡村振兴政策对漆器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漆器文化创新的路径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当代乡村,非遗的融进推进了乡村文化运行机制的完善,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复苏与崛起,已成为乡村文化的重要支柱;乡村文化建设运行机制的建构,离不开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非遗与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的融合与互补,为完善乡村文化建设运行机制注入强劲活力.非遗的氤氲与乡村文化形态的多元呈现,促使非遗元素与乡村观念文化、公共文化、产业文化、审美文化形成深度的融合.通过非遗的深耕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展拓,即通过非遗品牌打造与文化生态环境的营建、非遗平台建构与文化精英人才的培育、非遗经营运作与文化市场机制的完善、非遗活力传承与文化振兴策略的坚守等方面的努力,非遗的价值方能得到更充分的呈现.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是一项国家战略,乡村景观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景观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乡村文化在这一载体上的丢失现象日趋严重。如何使乡村景观建设体现乡村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深入剖析文化景观衰退的原因,结合历史和文化传承价值的多元化和内外部特征,从物质和非物质层面提出文化传承型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的方略,即从四个方面的内涵要素来科学规划:维护乡村自然资源景观格局的连续性;优化原有乡村规划布局,构建现代乡村文化景观新格局;保留修复原有乡村建筑,传承创新凸显地域文化特征;提炼乡土特征符号,发掘乡村文化深厚底蕴。从三个方面来构建多方协调引导机制:政府引导,建立多层次的政策引导与规划体系;社会协同,多方参与共同推动;发挥文化自觉,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和维护乡村景观建设。  相似文献   

19.
乡村文化包括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乡村文化内涵的调整不可避免,乡村文化建设内在要求其内容和形式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对于以西府民歌为例的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既要做好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又要做好实践方面的传承和发扬工作。  相似文献   

20.
旅游对乡村文化传承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地区的各类旅游活动具有明显的文化特性,其发展给乡间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 的冲击。在旅游业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探讨乡村文化的保护问题是当今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 题。与此同时,文化传承的概念被引入进来。传承是文化的本质属性,强调文化在代际之 间的发展 变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因此,从传承角度来研究乡村旅游对乡村文化的影响,将有助于人们 更客观 、更全面地看待乡村地区旅游发展中出现的种种文化变迁现象,从而为乡村传统文化的 保护与开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方向。本文搜集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文献,对这一领域的研究 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