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13,(47):13-13
21世纪谁来种地是困扰中国农业的最大问题。《农民日报》11月11日头版头条刊发调查发现,四川崇州市的“1+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让农村精壮劳动力对种地展现出巨大热情。  相似文献   

2.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提升行动等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农业部决定从2007年起实施现代农业“十大行动”。力争使2007年  相似文献   

3.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3月21日,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在河南许昌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准确把握形势,充分认识春季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突出重点任务,切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认真实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确保全年农业丰收;加强统筹协调,全面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再创春季农业生产新佳绩,再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新辉煌。21世纪,人类的生存危机之一就是粮食安全。林祥雄,新加坡著名企业家、研究员,教授。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今,粮食已不仅仅是食物,粮食已经与美元、石油等经济战略武器紧紧地捆绑在一起,谁拥有了充足的粮食,谁就拥有了世界经济体系的主导权。世界粮食危机面前,河南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大省,自然更多了一分自信、从容。现实正是如此,河南粮食这个最大的资源早已被商业巨头看在了眼里。资料表明,握着全球粮袋子的国际粮油市场ABCD四大家族已登陆河南,而国内面粉行业的四大家族也已全部布局河南。林祥雄说,河南如果能够在粮食生产上加码,进而发展食品产业,我看是一条前景最佳的路子。  相似文献   

4.
凌晖  邢广余 《决策》2023,(12):40-43
<正>聚焦藏粮于民、设施提升,藏粮于技、优质高效,为明光市建设“江淮生态粮仓”、做好“三头三尾”增值大文章开出了一剂良方。“谁来种”“种在哪”“怎么种”“种得好”一直是三农工作的焦点。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和第四大粮食主产区,安徽省委、省政府强调“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打造‘千亿斤江淮粮仓’,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加快建设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  相似文献   

5.
农业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与保障,也是进一步前进、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动力。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怎样来发展和推动现代农业。由沿袭千年的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农业,改革是我们唯一的选项。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重点突破口在哪里?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给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罗必良 《决策》2014,(9):60-61
崇州是隶属于四川成都市的县级市,是农业大县,也是粮食主产区。随着农村劳动力外流,"农业边缘化"愈加严重。农业发展不仅要面对"谁来种田"的现实问题,更要面对"种怎样的田"和"怎样种田"的深层难题。  相似文献   

7.
建设现代农业,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目前我国仍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推进现代农业的任务相当繁重。按照农业部有关负责人提出的建议,现代农业建设就是要通过着力强化现代农业技术、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农业人才“三大支撑”,构筑优质粮食产业、高效园艺产业、健康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新兴农业产业、农业服务业等组成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8.
《咨询与决策》2014,(10):40-41
襄阳是农业大市,农业在全省有重要位置,在全国也有重要影响。近年来,襄阳市坚持抓粮食保供给、抓加工增效益、抓统筹促和谐、抓创新增活力,有力地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粮食产量居全省第一,畜牧业生产全省第一,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全省第二,家庭农场数量全省第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全省第二,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八年两位数增长,连续五年增幅超过城镇居民,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示范市”。  相似文献   

9.
2006年12月23日,农业部在北京举办了2006年全国粮食生产颁奖大会,对在2006年粮食生产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与奖励。其中,特别授予14个县(市、农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授予15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称号。这些粮食生产标兵为我们提供了粮食生产先进经验和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很值得各地关注。  相似文献   

10.
王运宝 《决策》2012,(4):37-40
谁来种地 不能只看一时一地 《决策》:从目前对农村的调查来看,谁来种地的问题很严重吗? 邓大才:我觉得这不是一个问题.根据我们的调查,老年人种地的比较多,但是不意味着就会没有人来种地.从全世界来讲,这都不是一个问题.欧洲、美国种地逐渐老年化、妇女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他们从来没有担心过谁来种地的问题.如果是出现了种地的人减少,自然就有科技跟得上来,就会有公司下来,就会有大户经济,就会出现一个人种上百亩的情况.从我的调查来看,抛荒的情况是有的,但是主要是山区,大面积的抛荒是不存在的.真正应该担心的是退回到简单再生产、自然生产的农民,这部分农民才是问题,他们恋地,主要是将土地作为一种社会保障.所以,解决的办法就是从社会保障和人生规划来入手,让他们感到社会保障能够衣食无忧,来引导他们把土地流转出去.  相似文献   

11.
一.“三农”中国的重点在哪里? 现在全国都关注“三农”问题,讨论“三农”问题,谋划“三农”问题。对于求解“三农”,专家学者官员众口一词的说,“三农”的出路在农外,在城市、在工业。但是很少有人问中国“三农”问题的重点在哪里?集中体现在哪里?或者说哪里的“三农”才是真正有问题、值得认真对待的“三农”?笔者认为,中国的“三农”问题的重点在中部粮食主产区,真正够成问题、能够威胁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就是中部粮食主产区的“三农”。只要把中部粮食主产区的“三农”问题解决了,中国“三农”就会迎刃而解。从农业相关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置看,中部九省占全国半壁江山。中部九省乡村人口、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4.57%、45.01%、45.66%和52.06%。可以说,中国“三农”问题就是中部粮食主产区的“三农”问题,粮食主产区问题就是中国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决策探索》2008,(19):16-23
谁掌握了石油,就控制了世界;谁掌握了粮食,就统治了人类。这句话在国际粮价飙升的今天显得尤为贴切,并极具战略意义。即便在受全球粮食风波冲击相对较小的中国,粮食安全部署也同样成为今年的头等大事。中央2008年1号文件就明确提出,“实施粮食战略工程,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和调出量大的粮食核心产区”。  相似文献   

13.
“人去楼空”,这是目前广大农村呈现出来的一个不争事实。一方面,大量的青壮年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留下来的大多是妇女、儿童、老人,种地便多数由留守的妇女和老年人来承担,也有一部分人家的土地流转出去,自己不再种地;另一方面,外出打工者挣到钱后,首要的任务就是翻新旧房,大部分是在旧宅外再新建住房,而且装修豪华上档次,但因为常年在外打工不居住,致使“空楼”四处可见。这两年,新型农村社区一个个拔地而起,但因缺少规划,加之没有产业支撑,入住率也不是很乐观。
  未来,谁来种地?未来,谁还住在农村?对此,有人说这是城镇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尤其是随着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将不是问题,大可不必杞人忧天。
  诚然,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地方确实也在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方面做得比较好。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不能脱离实际,片面追求超大规模经营,盲目崇拜国外的大规模农场,要充分认识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因此,必须面对现实,认真审视当前“人去楼空”的现象,以一种与时俱进的规划理念和发展手段来应对,至少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无疑,城镇化将是最有效、最全面,也是最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的途径。但在具体的执行上,一定要统筹规划,努力把城镇化与二产、三产相容共生,一体化推进,尤其是要与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唯此,才能真正让农村不再大唱“空城计”。  相似文献   

14.
王运宝 《决策》2012,(4):31-33
3月初春,皖北平原上的阵阵晚风仍然略带寒意.张亚洲站在土地流转后的麦地田埂上,把用标准A4纸打印的《十年以后谁来种地》拿给本刊记者.从这份材料上看,定稿时间是2012年2月19日. 宿州市埇桥区时村镇植保协会会长、濉河村村主任张亚洲说话声音洪亮,站在他的小麦地头,张亚洲把自己日思夜想的一个大问题一谁来种田、如何种田,重复了许多遍,并一再强调要把他写的材料看完. 这称得上是一位中国普通农民的"忧思录",他的背后是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的严峻现实.因此,怎样找到一条农业经济发展的新道路,像张亚洲这样发自最基层的声音,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这是云南的优势”,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云南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优势在哪里?怎么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就是充分利用云南地理优势独特、气候优势突出等条件,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管理技术、通过现代生产经营组织方式,创新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结合资源特色,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全面提升云南农业综合效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加快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特别提出:“要迅速在全党全国造成一个重视农业、支援农业和发展农业的热潮,齐心合力把农业搞上去,确保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稳定增长。”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因此,认真总结我国建国以来在粮食生产上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确保今后实现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是十分有益的。本文试图通过对1949至1987年间我国粮食生产状况的分析,说明我国粮食增长的特征与成因,着重探讨1985年粮食大幅度减产以及此后出现连续五年徘徊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1994年美国学者莱斯特&#183;布朗一份《谁来养活中国》的报告引起很大反响。他首度提出“中国粮食威胁论”,称中国必将出现粮食短缺,进而造成世界性的粮食危机。14年过去了,粮食短缺没有在中国出现,世界性粮食危机却在逼近,中国不可避免地被卷人漩涡。一些西方大国政要将“耗粮大户”的帽子扣向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8.
<正> 加利福尼亚州(以下简称加州)在美国是一个农业大州,其农业产值占全国农业产值的10%。目前加州的农业以生产蔬菜和水果为特色,大规模的粮食生产正在逐步消失,形成了优质高效独特的农业生产结构。其实,加州的农业历史并不长,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发生在西部“淘金热”之后。但是,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由于农业机械化的实行、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农业  相似文献   

19.
湖北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做好“三农”工作的任务更为艰巨.同时机遇也更加难得。怎样把中央的方针落到实处?结合湖北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需要我们切实地作好各项工作.来促进“三农”问题的有序解决和新农村的加速建设。  相似文献   

20.
孙奇胜 《决策》2016,(4):60-61
山东"3公里土地托管圈"的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开辟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新路径。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如今,这已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新"三农"问题。作为农业和人口大省,山东58%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比重超过40%,面临的种地困局更加突出。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山东省探索"3公里土地托管圈"的土地托管服务模式,把分散的土地经营主体通过服务联结起来,对一些外出务工或劳力不足的农户,实施"保姆式"、"菜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