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农类短视频作为“新时代文本”,为展现乡村生活、助力乡村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传播途径。运用田野调查法、数据分析法、深度访谈法对三农类短视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之下,三农类短视频的发展正逢其时,具有优化农村产业结构、重塑乡村生活图景、拓宽农民致富渠道的价值意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探索通过优质创作,提升短视频内容品质;凝聚合力,搭建多主体参与平台;经济变现,开辟多元乡村产业链;增值服务,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等路径,让乡村资源借助短视频形式获得更大范围内连接与传播,以期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兴旺。  相似文献   

2.
李露 《国际公关》2023,(8):176-178
乡村振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国家战略,乡村美食类短视频有助于宣传乡村文化,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本文在抖音平台上选取了部分乡村美食类短视频内容为研究样本,以媒介景观理论为切入点,分析走红的乡村美食类短视频在媒介景观上的呈现。以及消费社会下,当“好看”成为视频行业竞争的关键词时,乡村美食类短视频内容被异化,以及过度追求商业利益所带来的同质化、功利化和商业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技术使乡村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播。以抖音短视频平台粉丝量前20的新农人为研究对象,以参与式观察、实时视频作品互动追踪为研究方法,得出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乡村文化转化与创新传播的类型,包括对乡村仪式、农耕文化、乡村饮食文化及乡村传统工艺的转化与创新传播。抖音短视频对乡村文化转化与创新传播实践的成效包括乡村文化传播主题与内容多元化、构建乡村文化产业新链条、助力乡村振兴和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但是,当前乡村文化转化与创新传播还存在传播主体媒介能力有待提升、传播内容失衡和传播渠道单一的问题。对此,通过提高乡村文化传播主体的媒介能力、深度挖掘乡村文化要素和打造乡村文创IP,拓展乡村文化转化与创新传播的渠道等路径促进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传播。  相似文献   

4.
短视频中的乡村不是简单的景观再现,而是有着重要的叙事意义,依然从属于中国文艺的乡村叙事实践。但由于技术、市场、文化等要素的变化,短视频文化所构建的乡村叙事在叙述者、内容、方式上均发生了改变。话语生产是其叙事动力,意指乡村短视频并不是自律性的生产场,其受到了文化、审美、商业、权力等话语的渗入;乡村性的视觉建构是其叙事策略,意指短视频通过使乡村进入展示程序,并对乡土情感进行视觉形塑使观看乡村成为大众的日常化视觉经验,从而构建出了新的乡村视觉体制;媒介乡村是其叙事效果,意指在短视频的塑造下,乡村成了传达不同意义的媒介,召唤出了以互动式、关系为本、在地化为基本逻辑的乡村文化治理范式。尽管乡村短视频因其娱乐和消费属性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乡村叙事的启蒙性、反思性、批判性,但其依然是乡村相关问题的暴露场,对审视当代中国乡村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乡村形象是国家形象的子系统。乡村是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重要场域,但以往国际传播多从城市视角出发而聚焦乡村空间的国际传播研究尚付阙如。全球乡村建设实践和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聚光灯由城市转向乡村。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提出了现实空间感知、表征空间构想和传播空间实践的乡村国际传播分析架构。首先,乡村空间承载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主体实践,从“自然景观生成”“人文景观传承”“主体生活实践”三个维度感知乡村空间现实。其次,从文化、伦理、景观、产业四个方面表征乡村空间,建构国际受众对于中国乡村“底蕴深厚、乡风文明、景观民居、民富村兴”的认知图式。最后,从寻求乡村建设共识、建构乡村话语体系、贴近国外受众需求、唤起受众情感体验、主体视角下的微观叙事、赋能乡村短视频传播等方面提出中国乡村形象的国际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6.
乡村女性使用短视频进行自我呈现,是积极进行社会交往、参与公共事务和勇于自我表达的实践行为。然而在乡村女性的短视频自我呈现中仍旧存在着显性和隐性的数字鸿沟,影响女性参与程度、呈现效果及主观意愿的有效表达。加快弥合数字鸿沟与数字中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相一致,是促进性别平等的有力举措,是推动女性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女性价值的重要路径。弥合数字鸿沟需要从接入鸿沟、技术鸿沟和性别鸿沟等层面分别着力,通过夯实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媒介平台赋权效力、提高乡村女性主体意识,从而构建良性的媒介传播生态,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中的“她力量”。  相似文献   

7.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适合我国农村发展规律的政策—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乡村发展短板,较不发达的西藏农村地区,“三农”问题仍然十分严峻,需要更进一步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定义和路径选择出发,对西藏地区乡村治理体系进行研究,对西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具有一系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苏南模式:乡村振兴的一个解释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苏南模式作为一个“主动式”与“内源式”的乡村建设实践范式,为理解中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一个解释框架。研究发现,在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话语下,苏南乡村城镇化在经济增长动力、产权结构形式、经济增长方式、乡村发展目标上均产生了质的转向,主要以制度创新为实践驱动,从而消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在振兴理念上,通过户籍制度、就业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的变革,以促进城乡融合;在振兴手段上,通过“三集中”的实践策略,以落实乡村有效治理;在振兴指向上,通过多元合作与网络化发展的路径,以建立一个“村庄空间—中心社区—城镇地域”多中心的城乡融合共生系统。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转型、短视频普及背景下,乡村初老女性正在成为短视频社交网络中最活跃、另类的群体。基于福柯的话语理论,乡村短视频中主要存在基于家本位观念和过日子实践的传统话语,以及基于个体主义观念和个体利益欲望最大化实践的现代话语。初老女性的网络展演可谓是在两种话语互动中的自我技术,即通过现代话语下突出容颜、身体和才艺的直接表演,以及传统话语下对家庭和村庄生活幸福和谐的间接呈现来建构一个有别于传统贤妻良母的出众、美丽、理想化的现代女性自我。这一自我技术虽促进了乡村以及乡村妇女的现代化转变,但亦要警惕乡村初老女性在短视频中的沉迷、身份误同、免费数字劳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时代,短视频以新兴传播载体的运行形态参与到数字乡村建设中,大量乡村农人以短视频创作者的身份进行乡村空间内容生产活动,多元真挚的乡村图景展示于公众面前。依据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三元辩证分析框架”,对乡村短视频内容生产的空间实践过程及其内在机理进行解析,认为乡村短视频的内容生产基于物理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的三重空间结构,衍生出了乡村独有的“虚拟文化空间”,由此完成了从具身实践、审丑消费、空间纪实到媒介体验、审美消费、空间异质的递阶式空间建构。在交互性的空间体系中,通过保障生产主体的多元化、增强内容生产的深度化、注重视频空间的衍生化等措施,可为乡村短视频的内容生产提供核心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是新生的时政话语体系,对其内涵辨识具有特殊意义。解答乡村振兴战略"为了什么""是什么",必须基于概念本体性逻辑,进行规范并准确的词义解构、关系定位和参数界定。乡村振兴战略,是把握现实国情、农情及乡村发展规律基础上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是对以往党的"三农"工作政策的超越和升华,是关于乡村振兴本体的价值追求、制度框架和实证表达的组合。乡村振兴战略是以推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旨归,多元化解决乡村衰败问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系列政策和方略总和。  相似文献   

12.
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也是乡村振兴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动力源泉,其中所蕴含的乡土情结、生态伦理思想、耕读文化、德治文化是最能够回应当代乡村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现实诉求的优势内核。然而在农业农村以经济发展为主要驱动力的现代化过程中,乡村文化被逐渐边缘化,面临着载体消失、主体缺位、价值认同危机与话语体系残缺的发展困境,非但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凝聚、引领作用,甚至成为了掣肘乡村振兴进程的短板。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城乡关系转化的关键期,要振兴乡村文化,就必须在继承其传统优势内核的同时,以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需求为导向,重新定位乡村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乡村的主体意识与话语能力,讲好乡村故事,同时在全社会树立起文化共同体意识,从观念上彻底打破城乡文化的二元对立,也需要推进政府在文化治理方面的职能转化与能力提升,完善乡村文化振兴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乡村发展已不再以满足温饱为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方向。当前,乡村治理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通过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治理的重要意义,并对当前乡村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进而提出构建乡村治理体系的具体思路,对推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抖音短视频极大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催使消费模式新转型,不仅促进了消费的可持续发展,还带来了“短视频+振兴”的消费新模式。“短视频+振兴”模式的出现,为我国乡村振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积极响应了国家全面打赢脱贫攻坚的政策号召,为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支持。本文就抖音自身特性、短视频平台对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路径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是近两年国家高度重视的发展战略.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条路径.建昌县是辽宁省省级贫困县,乡村振兴战略为其脱贫攻坚提供契机.通过对建昌县旅游发展基础、乡村振兴条件和乡村旅游发展面临问题的深入调查分析,文章提出了构建完善的建昌县旅游产品体系,选择正确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科学规划建昌县旅游空间格局,合理安排点——线——面的空间布局,认真策划建昌县旅游形象等以乡村旅游带动建昌县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包含了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城乡教育融合发展,以乡村教育的全面提升促进全面乡村振兴三重内涵。教育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为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奠定了良好的环境、人才与科技基础。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要重塑乡村教育理念、整合乡村教育主体、挖掘乡村禀赋性资源,以乡村教育振兴助力全面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乡村社会变迁与乡村教育是一个前后相继、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乡村教育的每一次变革都引起乡村社会的现代变迁,乡村社会的现代变迁又对乡村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做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全面安排,并前所未有地对乡村教育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如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破解乡村教育的现实难题,需要从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制度逻辑出发,研判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振兴之间的内在关联,探讨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乡村产业振兴对乡村治理起决定性作用,而乡村治理则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坚实基础。由此,立足于乡村产业振兴视角,分析乡村治理的发展模式,探析在乡村产业振兴进程中的具体实现路径,对于乡村产业的发展和乡村有效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产业振兴为着手点,通过对皖南山区乡村的治理实践模式研究,探索山区乡村有效治理的模式构建和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要解决的是乡村衰落问题,始于近代的乡村衰落归根结底是乡村文化的衰落,内因在于中国传统的乡村文化重事业而非产业。因此乡村振兴根本上是乡村文化的振兴,乡村文化振兴的实现路径之一是乡村文化的产业化。用整体主义和文化自信的历史与文化观念看,乡村并非文化的空场而是富集区,乡村承载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以物质和精神的形态凝固下来。通过发掘乡村文化的资源禀赋和独特优势,以集约型、内涵式、品牌化的发展战略推进乡村文化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生态产业、旅游产业、影视产业等,按照乡风文明的要求建设富裕乡村、美丽乡村、魅力乡村、创意乡村,可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涵盖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明振兴、生态环境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振兴"都需要人力资本作为保障,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中部地区乡村人力资本变化的视角,对比三个区域的经济指标及中部地区各省差异,结果显示中部地区乡村人口净流出、老龄化加剧且区域差异明显以及乡村人力资本质量较低。据此,应该从统筹融合发展以吸纳引进人力资本、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培育发展人力资本、强化乡村系统功能以保留优质人力资本等三个方面解决中部地区乡村人力资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