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月派”受胡风理论思想、“五四”文学传统和世界文学的影响,走过了一条直面现实人生、突进人物内心的艺术探索之路。他们的乡土小说,执守“五四”启蒙姿态,并将其与“人民解放”和“民族解放”的历史命题结合起来,发展和深化了新文学的启蒙精神,突破了抗战时期盛行的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他们虽然忽略了乡土小说应有的一些艺术品位,但其独特的艺术个性是乡土小说中极为罕见的,这使他们被视为“异端”,从而导致了其流派的幸与不幸。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16,(12):116-122
《中国新文学大系》作为“整理、保存、评价”五四文学的重要选本,推进了现代乡土小说经典化以及乡土批评与研究。继1920年代周作人、茅盾等引进、界说“地方色”“乡土艺术”等概念后,《大系》最终确立了作为类型研究的“乡土文学”这一理论术语,也呈现出鲁迅与茅盾对此的认识差异。《大系》对乡土小说文本的遴选、《导言》的批评推介以及《史料卷》对乡土小说家的评价,成为以后现代文学史叙事和相关研究的重要依凭。从《大系》可以看出编选者审美观与文学史观的异同,其中某些遮蔽、局限或偏见恰恰体现出“五四”一代在1930年代新的文化权力场中,借助经典遴选对新文学正统地位以及知识分子文化身份的重新确认。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小说创作以其独特感人的艺术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作家,尤其是他的乡土小说,成为现代乡土作家创作的楷模。我认为鲁迅乡土小说艺术特点之一是反讽手法的娴熟运用。 三十年代李长之论及鲁迅的“为农民画肖像”的小说《风波》、《阿Q正传》和《离婚》时就指出:“这三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纯粹客观的态度,仿佛冰冷冷地,把见到的,就写出来,一点也没动声色。……然而,我却殊不觉其冰冷冷地,恰恰相反,却觉得有一种最大的  相似文献   

4.
论路翎小说的现代主义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路翎与现代主义小说流派路翎的小说创作深受古典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以及以高尔基为代表的苏联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他的长篇巨著《财主底儿女们》甚至被有些人认为是对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摹仿①。路翎的小说对那种双向延展着的生活与生命原生态的描写的确具有鲜明突出的现实主义特征,认定路翎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是毫无疑义的。自“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许多作家,如鲁迅,文学研究会、乡土文学派、社会剖析派的一些作家们都对以农民为主体的下层人民在社会关系上所受的压迫和物质生活上所遭受的苦难以及人民群众精神奴役…  相似文献   

5.
一“乡土小说流派”作家们虽和鲁迅一样具有“五四”人道主义胸怀,但没有达到鲁迅乡土小说的思想和艺术高度,这除了哲学文化意识的强弱深浅之外,主要还应归因于小说的悲剧艺术观的相异。鲁迅先生是融悲剧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为一炉,在充分地肯定个体人生和个体生命由痛苦的毁灭而达到的“形而上”的意志永恒升华的过程中,表达了超越常人的与痛苦相嬉戏的悲剧审美意识,是对生命本体的经验性描述,具有生命宇宙观的意义观照;“乡土小说流派”的众多作家,只是站在普泛的人道主义视角上,对苦难和人生的毁灭作常态的描述,来揭示社会的罪恶和阶级的压迫。这种古典主义的悲剧观被博克解释为这  相似文献   

6.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力作.尚在《晨报副刊》陆续登载时就被沈雁冰先生肯定为一部杰作.《阿Q正传》之所以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名篇,成为世界文学的名作,是因为鲁迅先生对旧中国的社会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对“国民的弱点”进行了极为深刻的解剖.鲁迅在《论雷锋塔的倒掉》中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这说明,悲剧所毁灭的是历史的或现实的有价值的东西,而绝不是无价值的.鲁迅创作小说的目的,是要揭露旧社会的病根,揭露“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揭出病苦,  相似文献   

7.
蹇先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贡献的作家。他是在“五四”中期唱着乡音步入文坛的。一九三五年,鲁迅先生就将蹇先艾早年的短篇作品选入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在《序》里称赞道:“蹇先艾的作品是简朴的”,“很少文饰,也足够写出他心曲的哀愁”,将他与王鲁彦、许钦文、裴文中等并列为“乡土文学”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家。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蹇先艾一直遵循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意识流小说派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作为普遍的小说方法,意识流不仅早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文学现象,而且在中国当代小说中,对它的运用也得到了日益深入的共识和不断增强的效应。意识流小说派并不指那些日后在小说创作中被泛化使用了的意识流手法,而是特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自觉的,有理论依据和说明,并在创作上呈现为以追求意识流叙述效果为主要审美品质的创作倾向。 本世纪初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文学终于获得了一次动力学意义的革命。20年代初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多卷本小说《追忆逝水年华》,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伍尔芙的《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海浪》以至于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都被认为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代表作品。意识流为小说开拓了一个新领域。 由于本世纪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关系的介入,意识流小说及理论也影响到中国的小说。五四时期鲁迅的《狂人日记》已开始涉及梦呓这一意识流小说常关注的非理性的意识活动。尽管如此,《狂人日记》仍以其明晰的意义属于鲁迅启蒙小说范畴,而不应视为意识流小说。艺术派的浪漫抒情小说中也杂居着潜在的意识流成分,不过只是最初的极不充分而又短暂的手法性借鉴,而且也是在对现代主义最初的杂合式参照中得以实现的。30年代新感觉——心理分析派的小说家们较多地运?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小说占有重要的地位。现在人们公认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新文学的宣言,是新文学的基石。“五四”时期的小说,特别是鲁迅的小说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从艺术上看,同“五四”时期以及晚清以来大量外国小说介绍到中国来作为借鉴不无关系。据统计,晚清小说刊本一千五百种以上,其中翻译小说就占三分之二。远在“五四”以前十年,鲁迅留学日本时就邀集同志译了《域外小说集》,他自己译了《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两本科学小说。“五四”以后就全国看来,翻  相似文献   

10.
“为人生”是鲁迅从事文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中国新文学初期现实主义流派的创作出发点(包括某些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作家,也接受“为人生”的口号)。一九三三年,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写道:“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  相似文献   

11.
历史的源流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里,《红楼梦》是属于“人情小说的分类;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文中,鲁迅又曾把清代小说分成四派,而称“人情派”小说是“以著名的《红楼梦》做代表。”何谓“人情小说”或“人情派”?溯其源流,还要从宋元平话讲起。在讲到“明人情小说”时,鲁迅对它的特点是这样概括的:“当神魔小说盛行时,记人事者亦突起,其取材犹宋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乡土小说家许钦文,与鲁迅有直接的师承关系,其乡土言说与鲁迅创作的精神内涵有着显著的联系性与承续性。此种承传,最重要的是两位作家出自同一地域——受到越文化精神的滋养。也正由于此,许钦文的乡土小说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新时期乡土小说关于国民性批判的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昭明 《江汉论坛》2005,1(5):121-124
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改造与重塑,即国民性问题,是中国乡土小说关注的重要主题。本文试从“五四”时期的鲁迅与新时期乡土作家在国民性思考的比较研究中,探讨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新时期乡土作家在这一方面所表现的新特点:农民在建国后的干群关系中的弱势地位;揭示国民性中麻木落后的东西;探讨国民性痼疾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彭家煌是“五四”时期的优秀小说家之一,尽管他未曾受到鲁迅直接的培养和指导,但他从鲁迅的作品中寻找艺术模本,汲取营养是毋庸置疑的。鲁迅小说的题材选择、文体形式、艺术构思、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都对彭家煌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七月派创作和鲁迅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五四文学传统核心部分的鲁迅传统在新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受到了以胡风为领袖的七月派的忠诚的继承和发扬。七月派作家们在创作中表现的“主观战斗精神”、对“精神奴役的创伤”的关注、对民众潜力的挖掘的取向,都与人们熟知的鲁迅的文学传统和精神、脉搏紧密呼应着。  相似文献   

16.
滥觞于五四时期的中国现代小说至三十年代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题材、背景和性格刻划来看,中国现代小说的进展清楚地显示了从二十年代早期以城市为背景的自传体裁转变到三十年代以后描写农村范围的乡土文学”。描写乡村社会农人生活逐渐成为三十年代小说创作的主要题材,以至于当时甚至有人惊呼“几乎所有的作家全写农村去了”。其中左联作家的乡土小说创作获得了突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一鲁迅以惊人的思想和艺术才能,写出了不少反映“五四”前后现实生活题材的短篇小说之后,又开始将自己的笔触伸向古代世界的领域,极大地扩展了自己的视野,进行了又一次崭新的探索,这就是他自己在后来所说的,“那时的意见,是想从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来做短篇小说”(《故事新编·序言》)。他采取现代题材所撰写的短篇小说,有着十分明确的目的,他在三十年代还这样回忆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我便将所谓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陆续用短篇小说的形式发表出来了。原意其实只不过想将这示给读者,提出一些问题而已”(《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  相似文献   

18.
乡土小说是 2 0世纪 2 0年代中国文坛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写实派作家在坚持“为人生”文学观念的前提下 ,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克服“思想大于形象”的通病 ,逐渐走向成熟的必然趋势 ,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 ,从整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民族化追求。恋乡心结是 2 0年代乡土小说产生的重要根据 ,乡土作家们以一种深意的笔触去营造乡村世界 ,他们是生活于都市中的“边缘人”、乡村羁旅者。强固的乡土文化心理积淀与陌生的病态的城市生活体验 ,使他们的灵魂游离都市 ,漂泊于乡野大地。他们在创作中去精神还乡 ,去参与民族文化的现代重建。可以说乡土成为 2 0年代乡土作家创作的不可抵御的永恒诱惑 ,从而促成了2 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创作随着经济运行、社会政治及个人命运变动呈现出独特的“社会式”书写。《教育杂志》作为近代最富影响力的教育期刊,在商务印书馆的运作下,于创刊初期凭包天笑的商业化教育小说站稳脚跟。包氏教育小说火爆一时,鸳鸯蝴蝶派诸人随后加入,声势浩大,后却因其商业化运作与陈旧思想陷入低谷。五四以后,“新文学”进入教育小说及其市场。此时,鸳蝴派观察到市场动向,将创作思路向“新文学”靠拢,谋求转型。文学研究会则入主《教育杂志》,锐意革新风气,在“儿童文学运动”中创作强调社会责任感的现实主义教育小说,并在五卅运动后向左翼文学发展,引领了“后五四”时代的教育小说潮流。这一进程有着极丰富的历史意涵。  相似文献   

20.
在“五四”思想启蒙运动中,鲁迅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都是先驱。鲁迅写了许多出色的杂文和小说,给“五四”新文学带来了眩目的异彩。本文试图从启蒙的角度,对两部具有代表性的小说——《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作一些粗浅的分析,目的是为了探索鲁迅启蒙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加深我们对鲁迅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