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16年台湾地区民意机关选举中,除国、民两党外尚有时代力量、新民党以及无党团结联盟取得了"立法院"席次。台湾现行的选举制度塑造了两党制而且会使之延续下去,但通过对政党竞争力及意识形体的分析,本文认为岛内政党格局已经呈现出多元化面向。小党虽然不能获得核心权力却已经在真实地影响着政治生活。本文将从政治文化世俗化的视角阐明多元格局出现的原因,阐述政治文化因素为小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国民党退踞台湾后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变化,分析了2004年台湾"总统"选举前后政党政治的发展状况,对选举后的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两岸统一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论述,认为当前台湾的政党政治格局已经从国民党一党政治,演变为两极(民进党、国民党)多元(若干小党)格局的多党政治,蓝绿政治仍将是台湾政党政治的主色调,政党政治的演化也导致台湾社会政治文化呈现出明显的二元对立特征,也导致两岸关系的变数愈加复杂.  相似文献   

3.
2012年台湾“二合一”选举中,国民党取得胜利,马英九连任成功。鉴于过去四年中,国共交流的良好态势,大陆政府期望未来四年中,两岸通过政治协商在政治关系上能够取得重要性的突破,从而进一步推进中国和平统一事业的发展,因此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在两岸关系上再次提出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的政治主张。本文通过对两岸和台湾岛内政治形势的分析,对当前两岸进行政治协商谈判提出个人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美国大选期间除两大党之外的其它参选政党统称为"第三党"。美国历史上第三党的数量惊人,但始终在大选中无法获得成功,其原因有:选举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两大党对第三党的暗算,选民心理因素作用,第三党自身存在的问题。尽管如此,第三党在美国政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第三党的存在是美国政治多元化和民主政治的体现;其次,第三党提出的思想、政策和改革计划,能促进两大政党的政策和政纲的充实与调整,间接实现了其政治价值;再次,第三党的存在可以对总统选举的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台湾地区的政党体制历经国民党一党威权体制、一党主导的竞争性政党体制、两党政党阵营的对峙,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两党政治的格局。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社会经济因素、选举制度因素、“总统”制度因素、政党认同与选民投票行为等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台湾两党政治的形成对两岸关系带来重要影响,其中在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在形式上仿照西方民主国家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度,总统、议员等公职人员通过选举产生。从1913年到1923年,北京政府共进行了三次总统选举,虽然在选举中存在种种问题,但作为中华民国国家元首的大总统依照法律的规定通过选举的方式产生,与过去君主专制时代的世袭制相比已经是重大的进步。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在民国初年确实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应当从近代化的角度客观评价北京政府的统治,并重新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入地分析了台湾岛内政局演变和我们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总体上看,50年来台湾政局发展有利于“和”不利于“独”,但在“和”的道路上将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为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党三代领导人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并先后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八项主张”等战略方针,特别是在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从深刻而又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中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明确地提出了“解放台湾问题要有时间表”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8.
2000年,陈水扁在台湾的“总统”选举中获胜。陈水扁上台后,台湾的政治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行政系统不断调整;执政资源重新分配;民进党掌握了政权,实力有所增强;台联党在各种活动中和民进党密切配合,大搞台独活动;国民党经过改组,稳住了阵脚;亲民党成立后实力不容小觑;“台独”势力的活动更加猖獗。台湾政局的基本状况是“北蓝南绿”。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作为实现祖国统一的既定方针,已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也必将促成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党的十六大对祖国统一又有了新发展;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模式,首次明确提议“三个可以谈”,郑重地将一中原则“新三句”及台湾问题的解决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思想写入报告,对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神宗去世以后,北宋政治进入"司马光时代"。在短暂的一年多时间里,新旧党政治势力的消长和政局演变的趋势都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虽然在政策主张上当时政坛存在着一些相近的看法,但从人事上讲新党旧党和解的可能性并不大。吕公著和司马光的两份名单的出台意味着旧党全面夺权斗争的正式开端,他们举荐的台谏官在支持司马光、驱逐新党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司马光在很短时间里就基本实现了废除新法、驱逐新党的政治目标,这得益于时代环境和高氏的有力支持,也和他的政治手腕、政治魄力密不可分。司马光是某些政策上的少数派,但在人望上是绝对的多数派。司马光始终保持着斗争姿态,没有提出和解的政治主张。新党被逐之后,旧党内部温和路线和激进路线的分歧凸显,司马光所代表的激进路线是元祐政坛的主流。  相似文献   

11.
2016年台湾地区"大选",以民进党大胜、国民党大败落下帷幕。舆论普遍认为,民进党的大胜,胜在了多数青年人把选票投给了民进党。这次"大选"中的青年世代,一改以往政治冷漠、投票率偏低的"规律",积极踊跃参与到选举中,最终成为了影响台湾2016 "大选"的历史"主角"。"大选"之后,以青年群体为主的"时代力量"迅速崛起成为台湾新兴的政治力量,台湾的政治生态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传统政党衰退、小党林立、第三势力崛起,两岸关系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大选"中迅速成长为第三势力的台湾青年世代,他们的政治偏好、"身份认同"、"两岸观"等均关乎两岸关系未来的走向。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青年世代的工作,促进两岸青年世代"命运共同体"的形成,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重大而又无法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日本共产党在近年来的国政选举中一再败退,以2004年参议院议员改选为例,该次选举对共产党扭转颓势、稳固士气、拓展生存空间有重要影响,共产党选举前也作了大量准备工作,但选举结果以大败告终,日本议会选举制度的改革和日益保守的政治生态及政治格局进一步压缩了共产党的生存空间,而日本共产党在频繁的选举中疲于应付以及宣传、组织动员等工作的不够充分也是重要原因。同时,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也担负有一定责任。今后日本共产党需要在宣传、组织、动员及人才的培养方面积极适应信息化时代选举形势的要求,竭尽全力提高党的形象,扩大影响和号召力,这样才能在日本政坛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论美国第三党竞选总统失败的决定性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第三党竞选总统失败的致命因素是维护两大党轮流执政传统的总统选举制度。它主要表现为:“单一代表选区多数票制”遏制了第三党势力的增强。“胜者得全票制”从选票计算方面抵消了第三党的努力。总统候选人列名选票法为第三党候选人规定了各种列名选票的苛刻条件,蓄意将其挤出竟选活动。竞选经费法枯竭了第三党的财源,使其无力扩大政治影响而最终丧失获胜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2月7日,台湾地区举行第三届台北、高雄“市长”暨第九届台北“市议员”、第六届高雄“市议员”的选举活动。从选举结果来看,台北“市长”候选人、国民党籍的原任“市长”马英九以873102张票获得连任,其得票率为64.11%;民进党籍的竞选者李应元以488811张票败北, 其得票率为35.89%;高雄“市长”候选人、民进党籍的原任“市长”谢长廷以386384张票获得连任,其得票率为50.04%;国民党籍的竞选者黄俊英以361546张票落选,差额仅为24838张,其得票率为46.82%。在台北市52席议员的选举中,以国民党、亲民党、新党为力量的  相似文献   

15.
台湾的选举文化是台湾政治文化最深层因素在选举面向上的延伸。在台湾选举中,以血缘和情感为中心组织竞选的现象是考察台湾选举文化形成的基本出发点,而选举制度的设计又从外部强化了选举文化的恶质特征。虽然台湾的选举制度即将改变,但是要改变选举文化显然还要很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2017年,法国相继进行了总统和立法选举,选举结果历史性地颠覆了法国的既有政治格局:左右两大传统政党执政的社会党和在野的共和党在总统大选中均被淘汰,在之后的立法选举中也未能翻盘,而反建制和非建制的政党则表现出色:成立不足一年宣称超越左右对立、走中间道路的共和国前进党出人意料地获得了两大选举的胜利,左右两派民粹主义势力也有出色的表现。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对法国社会的冲击使得主流政党应对乏力,是导致法国政党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旧格局的颠覆开启了新格局的重组,重组迄今仍在进行,法国政党政治格局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且漫长的调整时期。  相似文献   

17.
政党竞争模式通常分为向心竞争与离心竞争。进入政治转型以来,台湾的政党竞争模式便以后者为主,其最大特点就是围绕意识形态的统独对立。在这样的竞争模式下,岛内的选举政治也相应呈现出蓝绿阵营长期对立的态势。但近年来特别是自2014年"九合一"选举后,台湾的选举政治很大程度上已显示出了较以往很大的变化。尽管一段时间内,台湾的政党竞争模式不会有明显的改变。然而,应当说选举政治所表现出的长期变化趋势,将会给今后的台湾政党政治发展提供新的有益思考和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政治话语是政治行为者政治诉求的载体,政治话语建构是政治行为者重构民众政治认知并取得其支持的重要路径.在台湾的政治变迁过程中,围绕“主体性”和“本土化”话语为中心展开的话语争夺是政治权力斗争的重要方面.台湾的政治话语博弈推动了台湾政治话语谱系的重构,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了社会大众的政治认知样态,对台湾社会的政治生态产生了显著影响,成为台湾政治板块移动以及政治结构变迁的重要动力源.政治话语建构能力已经成为判断台湾社会中政党等政治行为者政治动员能力时难以忽视的分析维度.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经验教训来看,“政党腐败是不得了的事”的判断是深刻而发人深省的.国民党从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革命党逐渐蜕变为只代表四大家族利益的腐败党的史实说明了腐败的巨大破坏作用,它使国民党丧失民心,败走台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历史经验教训中认识到了腐败的巨大威胁,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并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共产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成效显著.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以巨大政治勇气强力推进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这将会对进一步纯洁党的队伍、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自2000年台湾实行政党轮替以来,台湾岛内的各个政党为了选举等政治因素的考量,都在充分地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等政治社会化工具来进行宣传与舆论引导,从而拉拢选民,获得选票,赢得选举。本文试图通过对2000年至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在竞选中所运用的竞选广告的对比分析以及刚刚过去的2014年台湾"九合一"选举,来发现台湾竞选广告中所采用的策略以及未来台湾竞选广告的发展趋势,从而考察台湾的政治传播生态,以期为分析2016年台湾大选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