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浅析《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厉夫的人性本质及其艺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刺克厉夫是艾米莉.勃朗特唯一部小说《呼啸山庄》的男主人公,他的复杂性格来自他的复杂生活背景和经历,这些都与艾米莉自己成长生活经历极为相似。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在希刺克厉夫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由执着地追求爱情到无情毁灭对爱的追求,由刚开始疯狂的爱的复仇到人性的复苏,在希刺克厉夫身上显得那么的自然、真切,这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在英国文坛以及世界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作了介绍.对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的爱情以及希刺克厉夫的"爱-恨-复仇-人性复归"这条主线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指出<呼啸山庄>是一部别具一格值得研究的小说.  相似文献   

3.
评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的爱情悲剧孙良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中最吸引人也最令人迷惑不解的部分要算是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之间的爱情描写了。一百多年来,各国文学界对此评论众多,莫衷一是。1847年小说出版,书中异乎寻常的强烈的爱被指责为病态心理、不道德和...  相似文献   

4.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呼啸山庄》是艾米莉的一部代表作。哈里顿·恩萧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其举止行为背后隐藏着深刻的伦理学意义。哈里顿由于自幼受到父亲辛德雷的残暴压迫,存在着反抗暴力的本能,但因为受到家庭伦理道德的规范与束缚,表面上遵从于父亲,未做出反抗行为。希刺克厉夫因为复仇心理而且没有伦理束缚,同样暴力对待辛德雷,然而哈里顿并不反对希刺克厉夫对辛德雷的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变相违背了伦理禁忌。而后辛德雷在自我与他人的折磨中去世,哈里顿难以消除内心不忠于父亲的伦理罪恶感,所以甘愿承受希刺克厉夫的野蛮压迫,进行自我伦理救赎。  相似文献   

5.
《呼啸山庄》是一部著名的小说,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深刻的描述了一段执着痛苦的感情,其间的爱恨交织震撼人心。小说中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是女主人公凯瑟琳的错误选择和希刺克厉夫疯狂的报复,还有就是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于他们产生的身不由己的影响。希望这样的作品能够给世人以启迪,让这样的悲剧不再上演。  相似文献   

6.
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来看,勃朗特姐妹的传世之作《简.爱》与《呼啸山庄》在他者的隐喻和身份认同方面对于英国的帝国殖民同样具有强烈的反讽性,然而两部小说对他者角色——伯莎.梅森和希刺克厉夫的不同处理又使得妹妹艾米莉的《呼啸山庄》较之于姐姐夏洛蒂的《简.爱》更具颠覆性。  相似文献   

7.
依据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性本能,和死亡本能分析《呼啸山庄》主要人物凯瑟琳和埃德加、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之间施虐与受虐的性变态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死亡动机,可以清楚地揭示人物的主要性格.  相似文献   

8.
希刺克厉夫的爱与恨超越了人的生存、伦理和生死的界限 ,超越了人类经验和理性而至极端 ,这种情感是一种彻底纯粹的情感。这是艾米莉的天才所在。  相似文献   

9.
一样相思别样情——论《呼啸山庄》的爱情描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啸山庄>是一部独特而又经典的爱情小说,作品中表现了三种不同的爱情凯瑟琳与希刺克厉夫之间的爱情是寻觅原始自我的爱情,是人类原始天性的产物;凯瑟琳和林悖之间的爱情迎合了世俗的标准,是世俗社会的产物.这两种爱情相互冲突,使人类陷入情感的危机当中.而哈里顿和凯蒂之间的爱情是前两种爱情的融合与延续,是作者在作品中所描写的爱情的美满结局,代表着人类爱情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希刺克厉夫的自卑、痴爱、嫉妒、期待、复仇等五种心理因素及其变态心理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剖析,并揭示其由于变态心理所造成的心理悲剧  相似文献   

11.
《呼啸山庄》的人性复归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啸山庄>的男女主人公希斯克历夫与凯瑟琳之间的关系已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是凌驾于有限的时空之上的,他们实则是一个灵魂.失去对方对他们而言无异于自身的终结.但由于他们所处的特殊环境,他们间的和谐关系只有通过死亡(先是凯,后是希),由代表他们青春化身的,身上流着他们血液的哈里顿和小凯瑟琳重新建立起来.这里肉体的死亡意味着精神的再生,庄园的毁灭之后是人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12.
希斯克厉夫是《呼啸山庄》中的主人公,许多人都把他看成一个魔鬼,十恶不赦,而使他变成魔鬼的根本原因是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笔者认为,希斯克厉夫虽是一个变态的魔鬼,但他的性格形成有其阶级压迫和金钱门第影响的原因,仍然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物,而凯瑟琳只是点燃他仇恨之火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13.
《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恩萧是男女两性力量的结合,她与希刺克厉夫具有不可分割性。她是一个"双性共体"的女主人公,对瓦解男权制社会的性别二元对立论有重要的作用。这一形象揭示了西方男权制对女性的改造,不断地激励着女权主义者为追求两性平等、独立自主的生活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4.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里建构起分别象征着野性生存状态的呼啸山庄与文明生存形态的画眉山庄,而生长于其中的人也因此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精神特征。这两种相对的生存形态相互撞击之后就形成了持久而激烈的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抗争的格局。该文从生长于其中的两代人在文明与野性的取舍的成败得失——凯瑟琳.恩萧的悲剧性选择、希刺克厉夫野性复仇的失落以及哈里顿与小凯蒂的完美结合——的分析出发,认为《呼啸山庄》蕴涵了这样一种理念:在人类从野性走向文明的历程中,个体须保有这样的一种前行姿态,即保留野性生存状态中的自由奔放的生命意识和不屈不挠的生存意志,经过从善从美的文明行为方式的引导来实现个体的自我完善和积极扬弃,人类才能获得灵魂的真正自由和心灵的持久安宁。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从“人被抛到世界上”的角度切入,阐释小说《呼啸山庄》的外围结构(叙事结构)所反射的被放逐者的悲剧性生存境遇:在现实社会中,中心对边缘有一种本能的拒斥,边缘人受到中心权威的无尽压制,边缘人不得不面对这种现实,在反抗中,他们既颠覆中心又分裂自身。  相似文献   

16.
希思克利夫和仇虎分别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和中国剧作家曹禺的三幕话剧《原野》中的男主人公。本文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两部作品男主人公的复仇故事、复仇目标和复仇心理以及复仇性质,指出希思克利夫的复仇虽然反映了身处社会下层的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反抗,但主要是出于个人恩怨;仇虎的复仇则超越了个人的恩怨,具有明显的阶级抗争意识。  相似文献   

17.
《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不同寻常的爱情源于主人公彼此强烈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产生的源泉是大自然与主人公的孩提时代。亲和力的发展使成年岳的主人公命运相联。彼此不可分离.他们反叛社会。追求自己的爱情。希望借助死亡来实现爱情的完美。最终导致毁灭性的结局。  相似文献   

18.
《呼啸山庄》作为女权主义文学研究的经典文本,内隐着艾米莉超前的"双性同体"意识,通过对性别二元对立论的消解与颠覆,她成功地塑造了走出山庄又返回山庄的"疯女人"希克厉,使其担负起实现女性在男权制社会无法实现梦想的使命;卡瑟琳也被描绘成"双性同体"失而复得的形象,借此批判了男权制对女性的强制性改造。  相似文献   

19.
《圣经》中的基督教思想对西方文学的影响早已根深蒂固。艾米莉·勃朗特对来自神话文学原型的创造性利用,使得读者对她的小说《呼啸山庄》在心理上得到了一个最佳的审美距离。她笔下的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正在经历着当年亚当和夏娃那般守乐园的欢乐和失乐园的阵痛,正在步人类始祖复乐园的艰辛道路的后尘。《呼啸山庄》以其深情的笔墨向读者展示了一幅人类远古历史的现实画卷。在科学和宗教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正在或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伊甸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