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认为汉代的文学观是儒家思想占据着统治地位。事实上,两汉思想是有差异的,其经历了汉初的以道家思想为主发展到儒道互补,再到汉末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这样的一个逐渐演变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伴随着对屈原《离骚》的评价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儒家思想的理论体系成熟于春秋战国之际,但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儒家思想由于缺乏现实功用性,故未能获得官方政治哲学的地位。秦的统一,成为儒家思想历史地位陡然上升的历史机遇,儒家思想成为秦王朝官方政治哲学的组成部分,此后几经变迁,至汉武帝时最终上升为官方的统治思想。    相似文献   

3.
汉“以孝治天下”,以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指导思想,将家庭家族伦理道德作为入仕的基本条件,将维系血缘关系延续的尊卑贵贱之礼改造为巩固统治政权稳定的等级秩序。司马氏父子完成魏晋更替,并因袭汉帝国的社会控制方式,“以孝治天下”。历史再次证明:汉代选择并加以改造的儒家思想,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和巩固的有效的政治指导思想。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充实成长,其理论性和实践性与现实政治更加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4.
儒家思想是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儒家思想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体系不断完善,一步步确立了自身的统治地位。同时随着历史的演变也不断进行着自身思想的变迁,儒家思想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观点。透过儒家思想的演变,对其观点进行合理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有助于我们全面客观的把握儒家思想,使之适应并促进我国的社会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儒家思想是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儒家思想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体系不断完善,一步步确立了自身的统治地位。同时随着历史的演变也不断进行着自身思想的变迁,儒家思想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观点。透过儒家思想的演变,对其观点进行合理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有助于我们全面客观的把握儒家思想,使之适应并促进我国的社会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正>在某种程度上说,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国哲学最本质的思想,儒家思想不仅在中国哲学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在正统思想中也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儒家思想只有与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拘泥于教条,发挥启迪人生智慧、规范社会道德的作用,才能在当代治国理政中良性健康发展。中国古代历史古典文化和儒家思想的运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儒家思想在思想领域占据统治地位二千多年。中国文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秘书人员也不例外。儒家文化博大精深,这些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敦促着秘书人员锻造良好的素质,出色完成秘书工作,而其中的消极因素对秘书工作十分有害。剖析儒家思想对秘书工作的影响,合理地取舍、批判、继承与创新,对今天的秘书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它渗透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中国书法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也毫不例外地受到儒家思想的重要影响。儒家的"中庸"思想,"礼"是中国书法创作和赏评的重要美学原则,书法的审美价值取向也无不渗透着儒家思想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9.
针对儒家思想在由非汉族统治全国的元朝依然能取得统治地位,并顺利地传延下来,这虽然和儒家思想的内在性质不无关系,但绝非全部原因,政治家的思想和实践也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选取该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耶律楚材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还原、历史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耶律楚材一系列思想的深入分析,得出耶律楚材以儒治国的思想及实践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试论庄子的理想人格及其修养戴桂斌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儒家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与儒家思想不同,道家的思想虽然不占统治地位,但它主张以“道”为体,“道法自然”,倡导“清静无为”的思想,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儒道互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事实”和...  相似文献   

11.
论王常月的宗教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常月的宗教美学思想从两方面体现出来 ,一是他在其著作中强调了人的“妙明真性” ,即修道的目的 ,表现了他对人格美和内在审美心境的刻意追求。王常月将这种修道所需的心态和人格外化为一种内丹修炼方法 ,由戒律定型下来 ,成为实现人的绝对自由的可操作规范。二是王常月将儒家的忠孝伦理实践作为他修道理论的立足点和核心 ,并吸收佛教的思想 ,形成了他自己的宗教伦理美学观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是将国家服务性和国家权威性联系起来并作出辩证理解与说明的第一人.恩格斯视国家权威性向压迫性异化为国家的"祸害",认为巴黎公社的革命性措施有力地避免了历史上不断重复的国家职能蜕变.列宁将恩格斯的国家理论付诸实践,在苏维埃国家建设中,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恩格斯的国家理论.列宁提出:建立国家管理专门队伍,保持国家管理机关相对稳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该永不间断地学习,持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监察,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列宁对恩格斯国家理论的实践反思,至今仍然是值得借鉴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3.
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立论宗旨 ,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 ,以“气”为核心范畴 ,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 ,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 ,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 ,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因此 ,王充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  相似文献   

14.
孟称舜戏曲深受汤显祖的影响 ,前期剧作和“传情”理论表现出对“至情”的赞颂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作为生活在明清易代时期的落魄文人 ,他又与那个时代和环境紧密相连 ,由于受到当时社会、思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传情理论和戏曲创作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以“诚”为主体 ,他“情正”与“言道”结合的“言情”倾向 ,是他的特色 ,也是他的局限。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第一个文学理论家的孔子,在对《诗》的理解与评价过程中充满着一种从实用到艺术,从功利到文本的二元对立性:一方面,认同诗言志的现实,另一方面他又极力肯定诗的“缘情”作用。前者是他顺应时代风气的表现,后者是他对诗歌的真实理解。但是在选诗与评诗的标准上,他还是以缘情与艺术性为上:首先,孔子是极力肯定诗的“缘情”作用,并把诗歌的抒情性置于首位的,应该说,这是孔子文体觉醒的最突出标志;其次,是以艺术成就的高低为准而不管其社会影响和地位。兴、观、群、怨的提出,标志着孔子对包括各种功能在内的诗歌文体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即把诗歌从文体性质(抒情性)到功能特征(反映社会和情感)以及创作心理(不平则鸣)都交代得非常清楚,时至今日的诗学体系建设也没有超出这个框架范畴。孔子文学艺术思想的出现,不但标志着中国本体论批评的觉醒与建立,而且还对中国诗学的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浅谈郑板桥的书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板桥对人生采取积极的入世态度,对劳动人民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当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只能以“难得糊涂”的态度迎人处世。寄情于艺术活动之中,在书法、绘画上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尤其是画家独标品格的个性和慷慨激昂的情绪发泄,为近代花鸟画的勃兴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17.
与“五四”同时代人的流于“破坏”相比,俞平伯在新诗初创期一开始便表现出较强的独立精神,其新诗理论更多体现出建构性的指向:对初创期新诗音韵的打量;先觉于“白话”与“诗”的断裂;寻求新诗精神和艺术两面的革新,倡导新诗的无为效用;尝试新诗的做法理论等等。这些探索无疑展示了俞平伯作为“先锋诗人”之外的另面侧影。  相似文献   

18.
作为理解神话语言的关键之一,变形这一神话现象有待更深入的阐释。黑格尔在《美学》中将神话变形现象的寓意定性为"精神界事物的堕落和所受的惩罚",表明其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立场。在对变形神话的评价上,卡西尔与赫伊津哈用各自方式进行解析,前者的利器是"情感",后者引入"游戏"说,或许可以视作黑格尔对变形的解魅式批判后之价值重估。  相似文献   

19.
老子经济思想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关于经济方面的思想是十分丰富的,他以“道”为其经济思想的核心,以“自然”、“无为”作为经济控制的基本方法,十分重视经济基础的作用。在经济消费方面,他十分提倡“去奢”尚“俭”的消费思想,并以“知足”为其物质消费旨归,充分体现了老子“抱一”、“守中”的消费观。老子的经济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世界与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邓小平同志非常关心教师队伍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邓小平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学的核心,强调通过提高教师的地位特别是经济地位、改革教师的选聘任用制度等出发建立一支充足而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并根据国内外教育形势的变化不断加强师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其思想对新时期建设高校教师队伍有启示作用,即建立教师的培养机制、创新教师管理机制、培育良好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