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龙泉明、汪云霞在《武汉大学学报》2 0 0 0年第 4期撰文《中国现代诗歌的智性建构———论卞之琳的诗歌艺术》 ,对卞之琳的诗歌艺术及其独特地位作出了评价。作者认为 ,卞之琳出自 2 0世纪 30年代“现代派”营垒 ,上承新月派、象征派 ,下启九叶诗派 ,他的诗歌能融西方现代派技巧与中国古典诗歌神韵于一炉 ,尤其重视诗思的提炼和凝聚 ,追求诗歌的智性之美。通观卞之琳的诗作 ,他正是通过戏剧性途径、意象凝聚、意境营构等艺术法则 ,建构起了中国现代新智慧诗。其新智慧诗所达到的高度 ,既表明中国现代派诗歌发展已与世界诗歌潮流取得了同步之…  相似文献   

2.
以往论者多探究卞之琳诗歌所受西方现代诗歌影响,该文侧重论析卞之琳接受西方象征主义过程中的变异,认为卞之琳吸纳瓦雷里、艾略特等诗学养分,融入自身独特而深刻的审美体验,以平凡的意象凝定哲理沉思,在智性的探求中发掘诗美,并显示了自己的创造和东方智慧.卞之琳对象征主义等西方现代诗歌的选择和转化,不仅新拓了诗美领域,提升了中国新诗的理性层次,而且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卞之琳于1930年秋冬之际开始写作新诗.最初的作品有新月派诗风的痕迹.也在1930年,他“读起了波特菜(尔),高蹈派诗人,魏尔伦、玛拉美以及其他象征派诗人”,而且又迅速“转移到瓦雷里和里尔克晚期作品.”还接触到艾略特、奥登等.这些诗歌与他的艺术个性、艺术追求如此合拍.迅速促使他形成不仅用心灵感知情思,而且用理智思辨情思的创作路向.同当时现代派诗崇尚潜隐抒情的风气一致,他不断写出主情风格的诗作,但越来越显露出后期象征派诗的知性色泽.到1935年12月出版《鱼目集》,他就向诗坛献出了一系列完全意义的主知诗,以后更一发而不可收.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现代派主知诗,在当时及以后乃至当今都产生了深广的影响,为卞之琳奠定了新诗史上的显目地位.卞之琳前期诗作的“现代性”也主要突现在这些主知诗中.  相似文献   

4.
“智慧之美”:卞之琳诗歌的“智性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宇 《南都学坛》2004,24(3):51-57
卞之琳诗歌中的"智慧之美",是其自觉追求诗歌"智性化"的体现。从20世纪20年代穆木天提出"诗要有大的哲学",到20世纪40年代袁可嘉等人提出"现实·玄学·象征"的结合,中国现代诗人一直尝试将诗歌艺术审美与个人哲思结合起来,卞之琳是这个探索过程中极为重要且影响巨大的一环。思辨的特色贯穿了卞之琳一生的诗歌创作并成为其独具价值的艺术风格。他的思辨以"相对"观念为中心,其诗中"距离"、"对照"和"变易"三大主题都围绕"相对"观念展开。诗人在艺术上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非个人"化、"客观对应物"等手法,从最细微琐碎的事物里发现诗和哲理,将抽象的哲思变为具体意象,造成独特的艺术效果。他是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艺术高峰,其在哲学与现实、智慧与情感的结合方面,以及在隽永与亲切间把握平衡的方面,取得了无人企及的高超成就。  相似文献   

5.
早在1936年,在伦敦出版的《现代中国诗选》一书,就收了卞之琳14首诗的英文翻译,那都是他自己译的.后来,在不同的时候,他曾把自己的其他一些诗译成英文,发表在不同的地方.在把自己的诗译成英文时,卞之琳更多地显现了他的诗人本色,随意、洒脱、变化甚至放纵,以意译为主.他对自己诗歌的英译不作"亦步亦趋"的严格要求,至少不如他对外国诗歌的汉译要求那么高.  相似文献   

6.
卞之琳作为现代派诗人 ,受新月派和象征派的影响 ,并且善于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卞之琳是一个冷峻的沉思者 ,他极力避免感情的倾泄而追求智慧的凝聚 ,诗中充满着哲理和智性。他在诗中塑造了一个孤独的寻梦者形象 ,映衬着那个时代的悲凉。他在诗的王国里苦心经营 ,雕玉镂金 ,营造奇特的外在形式表现智性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卞之琳是个独特的存在,他的诗歌风格,其基本特征是冷静、距离、理趣。由于经“冷”处理,他的诗很难感动人,却能通过启迪人来实现其美学价值。同他注意感情克制关联,卞之琳总是小心地拉开诗和读者的距离,因此,读他的诗,常常没有沉浸其诗情中的感觉,而是超脱其外,隔着一段距离在审视、在体味其诗中传达出来的情绪。他的诗还追求一种理趣美,他往往把从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以一种单纯、简练的意象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8.
卞之琳把艾略特的诗歌看作中国新诗发展的方向,其诗歌语言模仿艾略特,其荒原意识来源于艾略特,他的“智性诗”和“诗歌戏剧化”主张直接受到了艾略特的诗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知性理论与新诗艺术方向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性是现代诗在苦闷了若干时期以后始能在表现方法上找到的一条出路。诗歌从传统的单纯抒情转向现代的知性 ,一群诗人由此开始以感情追求思想 ,追求诗中感情的明晰和智慧之美 ,把机智、讽刺感、悖论和辩证性放到诗创作的重要位置 ,这是抒情艺术的一大转折。中国新诗在 2 0世纪 30年代实现了知性的转变 ,主要体现在以卞之琳为代表的“知性诗群”。然而 ,对于知性这个理论的理解至今仍有误区。许多人还认为抒情是诗的本质 ,把知性等同于理性、哲理、逻辑、知识。有鉴于此 ,文章系统地清理了知性理论的渊源和传播脉络 ,澄清了知性的涵义和特点 ,并结合创作实际 ,阐明了知性对于诗歌发展的重要性 ,它的深远影响 ,以及它可能的偏颇。  相似文献   

10.
虽古有“文无定法”之说,但作为一种流派的文类在总体表达策略上应有类型化的趋归。现代主义诗歌在写作技法上大体有“四化”的律求。1、抒情主体客观化。现代主义诗歌是主智的诗歌,在写作思路与表现技术上,不同于古典主义诗歌、浪漫主义诗歌和现实主义诗歌。艾略特主张诗歌要尽量驱逐情感。徐迟提出‘将情的放逐”。金克木干脆把现代主义诗歌称为“新智慧诗”,即不同于以往的以形象来说理的哲理诗而是在象征性意象的营构中凝聚并化人诗人‘精智合一”的哲理思考。如卞之琳的《投》:“独自在山坡上/小孩儿,我见你/一边走,一边唱/…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戴望舒足以代表一个时代。他在广泛汲取外国现代主义文学,尤其是象征主义的同时,把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创了新一代诗风。虽然人们习惯性地把他定位在追求中国诗歌现代性的阶段诗人,但事实上,他是一个实现了现代诗歌现代性的完成者。  相似文献   

12.
余光中的新诗抛弃了早年学西过程中为适应现代征候而创制的梦魇式的支离破碎的意象,转而体认中国古典生命诗学"情志为本、因物感兴、立象尽意、境生象外"的生成机制,追求新诗意象的具象性和古典美,并用"平行关照法"、"横向移植法"、"精神内化法",把传统诗歌的意境熔铸在新诗中,让古典具有了"新"的特质。  相似文献   

13.
古人早有白话诗,唐宋词及元曲已不乏白话诗,明清歌谣已多白话诗、自由诗,学堂乐歌的歌词有的已是新诗,19世纪下半叶以来译诗已有白话诗,南社诗人已有白话诗、自由诗。胡适的历史功绩仅仅在于打出了"白话诗"的旗帜,他拿不出白话诗的典范之作。五四时期如果不是由胡适来作"鞋样上总还是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的《尝试集》,而是直接从中国历代白话诗歌的创作及翻译中,精选一部《中国白话诗集》,集中展示一批成熟的、不乏经典意味的白话诗佳作,那对于现代新诗的启迪和示范作用一定会好得多,对于迅速奠定新诗的地位,昭示新诗的方向,一定会有效得多,中国新诗也会因此少走许多弯路。  相似文献   

14.
黄梵诗集《南京哀歌》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它对现代汉诗当代主体性的重建上,具体表现在它对时间意识的重视,对诗歌意境的营构,对“直接抒写”的追求三大方面;同时,在新世纪诗歌的公共性方面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的古诗今译活动是一个饶有意味的话题。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新诗”写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古诗今译是对“新诗”写作的有益探测和锻炼,而古诗今译所生产的文本,也是一种“新诗”,一种被更新的诗。就整体而言,古诗今译最重要的意义,是为早期新诗的合法性提供了一种姿态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李金发对于中国新诗的贡献不但拓宽了诗歌主题,将现代艺术所关注的命题——诸如丑恶、死亡、虚无、恐怖等介入主题,思想内容更具有现代特征;而且还提供了与以往新诗完全不一样的新的表现技能,即将波德莱尔等西方象征诗派所提倡的“发掘恶中之美、强调色彩的表现力”等艺术表现手法借用并移植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赋新诗于新的变化和生机,开创一代新的诗风。  相似文献   

17.
王珂 《南都学坛》2009,29(4):54-60
菲律宾华侨云鹤是著名的华文诗人,一生致力于新诗创作,他的诗路上既有鲜花,也有荆棘。他是一位具有较好的语言智能、较自觉的诗体意识和较强烈的现代意识的优秀诗人。他的语言智能、诗体意识和现代意识使他创作出了《蓝尘》、《野生植物》等优秀诗作。他也是一个自我意识较强的诗人,重视诗体的独创性。随着年龄的增加,他的语言智能有些减弱,影响了诗作的艺术性。考察云鹤的新诗创作,特别是从语言智能、诗体意识和现代意识三个关键词角度评析他的新诗创作,有助于思考新诗的出路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诗的形式焦虑促进了诗学对诗式问题的思考,五四时代的自由精神确立了自由体诗式的合法性,而新格律诗派的诗式理论则从艺术的本质上重新建立起了人们对诗的格律的信心。20世纪30年代以后,现代诗歌诗式理论在依托资源方面发生了意见分歧,现代诗歌体式的建立最终向中国古典诗歌回归,一方面显示了现代诗学与传统的接续,一方面也使得现代诗式的理论探讨逐渐退出了现代诗学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19.
'并置'是随着西方反理性主义的思潮而出现在艺术领域中的表现手段。美国现代主义诗人庞德的'并置'诗学因吸收了中国古诗之精髓并受汉字美学的启示而得以拓展,成为开发诗歌能量、革新英语诗歌的有效途径。海外华人学者叶维廉又将庞德的'并置'导入中国诗学语境,引领国人反观中国古典诗歌的特性。考察'并置'从西方到东方的这一迁移,将为我们在比较语境中探讨中国诗学特质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