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达的明代出版业造就了无数名人,汤显祖就是其中之一。汤显祖的一生与明代出版结下了不解之缘:繁荣的出版业带来了家族丰厚的藏书,使汤显祖早期慧根得以开发;蓬勃兴起的印刷业,使汤显祖一时间文名远播,为后人留下了较为完整的汤显祖,也丰富了中国文化史的内容;汤显祖为人写序、整理文献、校订《册府元龟》、重修《宋史》、点评并出版《花间集》等大量的编纂活动,都与出版事业有关。  相似文献   

2.
汤显祖是明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之一,一生著述宏富。201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汤显祖集全编》是目前所见收录汤显祖作品最为完备的集子。但载籍浩繁,遗珠难免。兹于清人方志中辑得汤显祖集外诗文二则,涉及其生平世系、交游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3.
《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选集,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历代文人对《花间集》的态度和评价却褒贬不一。整理和研究这些矛盾复杂的评语和批评,对认识《花间集》的价值和意义,评价其词坛地位,以至于认识词体的演变发展轨迹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汤显祖喜爱《花间集》由来已久,晚年更为其作了评点。曾有学者批评汤显祖的评点"内容极为贫乏",窃以为不够恰当,事实上汤显祖的评点覆盖面相当广:在内容方面,不仅阐发了花间艳词的情感内涵,而且揭示了花间词丰富的内容,以事实证明"词为艳科"之说是片面的;在艺术方面,对花间词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多角度探索,选择了词境与诗境、词境与画境相比较的批评视角;在词史方面,探讨了花间词的艺术渊源,也探讨了花间词对宋词乃至元明曲的影响。鉴于汤显祖在文坛的地位和评点本身的质量,他的评点不仅扩大了《花间集》的影响,推进了词学及诗词曲研究,而且为我们探讨他的戏曲创作道路、创作特色及其成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花间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作总集。它收录了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至后蜀后祖广政三年(940年)间十八位作家的词作,共五百首,由后蜀赵崇祚编选,欧阳炯作序。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称《花间集》之作为"依声填词之祖"。此书出自有闲文人之手,内容多为绮错香艳,这也是它多年来  相似文献   

6.
崇祯本《金瓶梅》的评改者当下主要有李渔和冯梦龙两说,然“李渔说”明显不合理,“冯梦龙说”又没有提出证据,故在学界响应极少,反对的意见却很多。笔者最近从明代关于“汤显祖赏《金瓶梅词话》”、汤显祖与《金瓶梅》的关系以及崇祯本评语中的“情”与汤显祖的“至情”说相当接近等几个方面发现,崇祯本的评改者极可能为汤显祖。并认为崇祯本《金瓶梅》底本是万历本的抄本而非刊本。  相似文献   

7.
华锺彦先生的《花间集注》于1935年出版,是《花间集》最早的注本。《花间集注》与古典形态的版本不同,开创了解释词句、疏通意旨兼及鉴赏者的新体式,以教学或普及推广为目的,呈现出突出的现代学术性。《花间集注》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在版本目录、文字音韵校勘、名物考证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花间集注》出版之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花间集》的传播和接受上做出了突出贡献。《花间集注》本身已成为学术范本.其中重要的治学方法和态度应为令人借鉴。  相似文献   

8.
《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后蜀赵祟祚编,共十卷,录词五百首。花间派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人的代表作,大多赖以保存下来。它是研究我国词学史的重要资料,也是中华民族文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一) 《花间集》中的词,多数是写男女艳情、悲欢离合、旅愁闺怨、伤春惜时的;直接反映当时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和重大的历史事件的题材极少。陆游在《花间集跋》(之一)中批评道:“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至此,可叹也哉!”然而,他并未因此而全盘否定花间词,相反给了它较高的历史评价。在《花间集跋》(之二)中,他说:“故历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辄简古可爱。”从前人对花间词的评价来看,各有所执,毁誉并存,但总的倾向还是称赞多于遣责,“功大于过”这一习惯性评语施诸“花间”,也还合适。孰料近几十年,花间词逐渐被否定了,它成了词的发展史上的“一股浊流”,戴上了一顶“反现实主义创作倾向”的帽子,中国文学史  相似文献   

9.
上海大学文学院于成鲲同志的新著最近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吴炳(1595—1648)字可先,号石渠,室号粲花斋主人,江苏宜兴人,明末戏剧家,著有《西园记》、《情邮记》、《画中人》、《绿牡丹》、《疗妒羹》五种曲,俗称“粲花五种”。由于他继承了汤显祖的“主情论”,作品浪漫色彩浓郁,语言典雅优美,结构严谨,人们把他视为临川派中仅次于汤显祖的“第一人”,也由于他没  相似文献   

10.
欧阳炯《花间集序》所标举"应制《清平乐》词四首",是李白词作中最可靠的一组作品,其一二两首一直流传至今。李白《菩萨蛮》《忆秦娥》二首,北宋时即已流传,南宋时《景宋咸淳本李太白文集》和黄升《词选》、何士信《草堂诗余》等皆收录。现有的质疑不足以否定其非李白所作,宜尊重宋人的意见。欧阳炯《花间集序》推举"李太白应制《清平乐》词四首",实际上确立了他在词史上的初祖地位。黄升《词选》另推李白《忆秦娥》《菩萨蛮》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后世词家,多祖黄升之论。风格上,李白词兼开豪放和婉约二派;创作机制上,又兼有宫廷应制和自我抒情两种。  相似文献   

11.
天启六年卢之颐重订之《文选纂注》,收录十二家评语于眉端,十二家在当时七子中皆有较大影响力,他们的评语或摘自《文选》专著,或笔记、诗话,或评点著作,真实可信,不为冒名伪托。这些评语以评者强烈的主观介入,对选篇进行了细致的鉴赏评析,尤其在题材相似的篇章间展开的比较批评,对后世的《文选》评点著作产生了较大影响。卢本在选学"课虚"一途上进行了有益尝试,是《文选》评点史上不容忽视的一部著作。  相似文献   

12.
《花间集》体现了对中国古代正统文学审美情趣的悖离和叛逆。正统的诗文审美情趣主要来自两方面 :儒家的现实情志和释道的超然理趣。而从《花间集》的爱情表现、《花间集叙》的词学观和后人的词学批评来看 ,《花间集》集中表现爱情相思正是对正统文学审美情趣的叛逆。  相似文献   

13.
明代学者徐奋鹏所著的《古今治统》一书,其中有一篇署名为汤显祖的序文,名曰《古今治统弁言》,该文为《汤显祖全集》所不收。经过对这篇序文的写作年代、汤显祖与徐奋鹏的交往情况、《古今治统》的成书和初刻时间、《古今治统》现存版本等方面的考证,认为《古今治统弁言》一文是他人的伪作。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研究初探》已出版发行本刊讯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陈连开著《中华民族研究初探》一书已由知识出版社于1994年11月出版。著名学者费孝通为这本书题笺了书名,王钟翰为之作序。作者是国家教委文科博士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规划课题《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逸儒 《社区》2012,(14):21-21
汤显祖是明代杰出的戏剧家、文学家,他的《牡丹亭》更是传世之作,而这正是其以无我之境创作出的不朽佳篇。汤显祖在写《牡丹亭》时如痴如醉.有一天家里人发现他莫名其妙地失踪了。家人四处寻找.最后看到他躺在院子里的柴堆上,以袖蒙脸,痛哭流涕。原来,汤显祖在创作第二十五出剧《忆女》时。写到春香陪老夫人到后花园祭奠杜丽娘,春香触景生情。不忍痛哭。汤显祖写到此处也是不能自拔,情不自禁地掉下泪来。  相似文献   

16.
《邯郸记》是汤显祖最后创作的一部戏曲作品,其思想内容历来被认为有人生如梦之叹,具有较浓的消极避世之感情色彩。然而此曲的曲牌唱腔音乐组织形式却显示出另一番思想内涵,即汤显祖是在音乐礼教思想正统性的基础上表现其愤激的感情色彩,这说明《邯郸记》戏曲的音乐意义超越了汤显祖在该剧中自我表现的文字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一、正确解读教材的界定 什么是解读?《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均没有收录这一条目。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该条称:“通过分析来理解。”实际上,对文本的阅读,都是一个分析理解的过程。那么文本又是什么?广义的文本,首先是指创作文本。教师作为文本的解读者,是指教师与作者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四书评》一书,虽然署着李贽的名字,但是它的真正作者并不是李贽,而是叶昼。由于过去一些人把《四书评》的真实作者搞错了,因而把《四书评》的思想观点也完全歪曲了。《四书评》在1975年曾被作为“李贽早期的一部尊法反孔的著作”而加以整理出版。出版社的《出版说明》,以及当时报刊上的有关评论文章,都说《四书评》“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孔丘”,对孔子进行了揭露、讽刺,嘲笑,等等。他们有一条主要的根据,就是《四书评》对《论语》中所述孔子“唯酒无量,不及乱”一句话,写了如下的评语:  相似文献   

19.
《孽海花》:在历史与小说之间陈子平A《孽海花》最初创作时,作者和他人都视之为“政治小说”。1903年,金松岑完成了《孽海花》第一、二回,刊载于同年11月在日本东京出版的《江苏》杂志第8期上。次年,金松岑翻译出版了叙述俄国虚无党历史的《自由血》一书。在...  相似文献   

20.
《花间集》第一次从整体上向人们展示了文人词在结构、视点与创作意旨上的一些特点。具体地说,《花间集》在结构形态上是截取一特定的生活片断,并以人、事、景、情四种因素的组合、交融链建构这一特定的生活片断。在视点类型上主要采用“旁观者”与“切入角色”并用的视点,并形成了词独特的视角运行方式。而创作的核心意旨或根本目的乃在于揣度他人,以表现泛化的私情。《花间集》所开创的词的文体创作范式对以后文人词的创作,有着很大的制约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