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逻辑真理观与实践唯物主义真理观虽然隶属不同的学科,但核心都是对"是真的"进行意义上的解释,区别在于他们对真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二者的比较可行且有意义。比较两种真理观在真之载体、真之涵义、真之符合与真之标准四大方面的异同,我们发现:逻辑真理观侧重于命题或语句的语义分析,强调静态的符合,实践唯物主义真理观是针对理论体系,更侧重语用层面的实践性,强调动态的符合与实践标准。相比逻辑真理观,实践唯物主义主义真理观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且保留了逻辑真理论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2.
哲学,历来是探求真理的科学。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来,真理问题,也是它的认识论的核心问题,是认识论的焦点。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阐明了关于真理的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有没有客观真理;第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重大发展。这一科学概括,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讨论中,哲学界达到这样一种共识;实践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范畴,而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然而,稍把观点具体化,共识就转化为歧见。对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理解,就集中地反映了分歧所在。笔者虽然不同意“实践本体论”的观点,但又认为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中确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就这一问题略抒己见。在本体论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唯物主义都坚持物质本体论。但是,旧唯物主义却不能对这一正确的结论做出科学的论证和说明。古代唯物主义对物质本体论缺乏基本的论证和说明,仅仅是一种素朴的猜测,因而,他们的物质本体论远不是科学的形态。近代唯物主义继承了古代唯物主义物质本体论的传统,在以往本体论研究的基础上,把认识论问题上升到哲学的主要中心地位,并试图从认识论角度、从感觉出发确证物质是世界的本体、本原。从培根、洛克开始的经验论唯物主义尤其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理解 ,存在着几种片面的、错误的观点 ,诸如将马克思主义与一般唯物主义相混淆并主张过时论 ,将唯物辩证法意义庸俗化、方法论化以及实践本体论观点等。对这些观点进行辨析 ,以澄清思想上的错误认识 ,十分必要。目前较能体现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意图的惟有实践唯物主义 (或辩证的、实践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 )。但实践唯物主义在论证上仍然存在理论的缺环 ,需要进一步确立有关的科学基础 ,其中关键是科学而辩证地阐明意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图景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汤建龙 《江淮论坛》2002,18(5):47-51
本文旨在讨论哲学本体论的实质及其理论形态,把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的相互矛盾、对立的认识在三个层面上作出统一的理解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或是对本体论思维的超越,这三种理解是不矛盾的,而是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当"本体"在"本原"意义上使用时,作为唯物主义哲学,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相对于唯心主义的精神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当"本体"在"本质"意义上使用时,和旧唯物主义相对,作为实践的、革命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传统本体论思维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在哲学史上,哲学家们对何为真理、何为其判断的标准等问题的探索,其研究范式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流变:一是将真理置于认识论境遇下所形成的传统真理观;二是自海德格尔开始,将其置于本体论意义上所形成的真理观;三是后现代语境下的多元真理观.这三次研究范式的重大转换并非是不同真理观的完全决裂,而是真理观走向丰富与发展的融通之路,也是真理观迈向更全面认识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客观相统一的实践真理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所具有的本体论、认识论、真理论意义,阐明马克 思主义真理观,根本不同于以往的旧哲学认知真理观。它是从实践出发,在实践意义上理解客观真 理,强调实践真理的具体性,是主客观相统一的、辩证的、具体的实践真理观。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真理观的主要内容表现为真理的客观性、过程性和全面性。列宁《哲学笔记》对黑格尔真理观三方面内容的肯定和改造,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思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哲学上通常流行的一个观点认为:一个哲学家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决定了对其它哲学问题的回答。文章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文章从哲学史的事实说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不一定决定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一个哲学家在本体论上是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并不一定决定他在认识论上相应地也是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例如墨子,在本体论上承认天是能对人赏善罚恶的最高主宰,有明显的唯心主义倾向,而在认识论上却坚持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也不一定决定哲学家的方法论。柏拉图、莱布尼茨在本体论上都是唯心主义者,但在方法论上都立张辩证法。在黑格尔那里,  相似文献   

10.
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论毛泽东思想的一个显著特色蒋斌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问题,是当代哲学关注的一个热门课题。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已提出并探讨了这个问题。马克思关于历史发展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的思想,就是对这个问题的经典论述。毛泽东作...  相似文献   

11.
李键 《学术论坛》2007,1(1):5-8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性不是体现在实践本体论或实践唯物主义上,而是体现在其哲学视域、逻辑起点、哲学基础以及由此形成的实践观立场上。由于实践本体论和实践唯物主义对马克思实践观的诠释的不到位和不彻底性,影响了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和基础地位的确立。因此,要彰显马克思哲学的本性,不仅要从物质本体论立场转变到实践观立场上来,而且还要对实践本体论和实践唯物主义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阐释曾向阳(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讲师南京21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在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止步不前的地方,马克思成功地从自然的唯物主义或直观的唯物主义跨入了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不再...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方法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古以来 ,哲学作为一种形而上的学问 ,其本体论的探求是不可能被取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新的哲学形态 ,当然不能没有本体论 ,尽管在具体表述上仍有不同看法 (如存在论等 )。目前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主要不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本体论 ,而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和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由于任何理解总是和它特有的方法联系在一起的 ,因而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 ,必须注意考察马克思研究本体问题的方法论。通过这样一种方法论的考察 ,也许会有助于深化我们目前的研究和讨论。马克思关于本体论问题的方法论 ,…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实践本体论哲学,但传统的教科书体系仅从物质本体这个意义去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很大的局限性.造成这种物质本体论局限的根源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史实根源和物质本体论局限的方法论根源.传统教科书的物质本体论局限对从理论层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对实践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和教育都有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朱保华 《东岳论丛》2007,28(4):144-146
列宁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真理问题的研究,对真理的内容、发展过程、发展动力、检验标准作了全面、辩证的论述。列宁的辩证真理观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及树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实践本体论哲学,但传统的教科书体系仅从物质本体这个意义去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很大的局限性。造成这种物质本体论局限的根源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史实根源和物质本体论局限的方法论根源。传统教科书的物质本体论局限对从理论层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对实践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和教育都有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换,预示着哲学的基本理念、思维方式、研究主题及基本旨趣的变化,这种变化为我们站在全新立场上理解哲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从实践哲学视域出发,真理不是被发现的关于抽象本体的知识,而是从事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人的真理,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真理,是人的生存实践活动的合理性。与理论哲学的知识论真理观相比,实践真理观表现出从静态到动态、从封闭到开放、从知识到活动、从绝对到历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洛克的真理观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矛盾。这既表现在他对真理的定义中,也表现在他对真理的分类中。造成洛克真理观内在矛盾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它和近代哲学发展的特点密切相关,二是洛克对哲学基本问题缺乏正确认识,三是洛克混淆了观念的来源和观念的真实性这两个问题的区别。洛克真理观的内在矛盾对贝克莱、休谟、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维特根斯坦、艾耶尔和波普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关于实践的论述,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将它在哲学层面上加以讨论;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进一步将实践概念置入到社会经济与社会历史范畴中加以研究。至此,实践更加强调社会变革之维度,历史概念在实践论中得以凸显。实践概念从哲学层面到生产层面的转变,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从旧的唯物主义哲学转向新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然而,研究哲学,马克思旨在废弃旧的理念,构建新的体系。于是,历史维度逐渐在马克思的实践论中呈现出来,一种新的社会学分析方法论,即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得以产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唯物主义并非实践哲学之本体,实践也并非马克思哲学之全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提出与运用,使哲学研究彻底超越了外在的、抽象的人本主义的理论批判,这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学研究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中,徐崇温同志提出“物质——实践本体论”命题作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概括。他说:“既强调实践,又坚持唯物主义,二者不可或缺,这就是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也就是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观、存在论、本体论的基本内容”(《光明日报》1988年4月18日)。在《用马克思的思想统一对实践唯物主义的认识》(哲学研究》1989年第12期)中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物质——实践本体论,也即实践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在我们看来,这一论断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