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有清一代,封建统治和民族、宗教压迫极其残酷,西北回族和各族穆斯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而起义频频发生。每次起义都在西北乃至全国引起震动,对后世亦产生很大影响。正确认识和阐述西北回民数次发动的起义,无疑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多年来,许多同志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表了不少有见地的论文和著述,但除解放初期马霄石先生的《西北回族革命简史》外,至今国内尚无一部较为充实系统的回民起义专著。许多重大问题争辩不清结为疙瘩,并反映到有关民族的思想上。《清代西北回民起义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清代西北回民起义的学术著作,其论点论据是作者积多年努力,对西北回民起义进行比较系统论述的一个集结。读来令人欣然有所收益,对解开回族近代史上的一些“疙瘩”,也不乏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八六二年五月(同治元年四月),爆于陕西华县的回民反清斗争,如星星之火,不久即燃遍全省,波及西北大地,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为期长达十二年之久的“陕甘回民大起义”。陕西凤翔是这次回民起义的重点地区之一。但从新、旧史书上看,关于凤翔回民起义的原因、经过等问题的叙述不甚详细;更有不少诬陷攻击之词充斥于反动史书中,如《清朝全史》第六十六页上载: “先是同治元年七月,凤翔之回民杀汉人,围郡城”; 《续修陕西省通志稿》卷一七三至卷一七八《纪事七》至《纪事十二》的编纂者吴廷锡公然站在反动统治者的立场上,把镇压回民起义的反革命行动标之为:“平定回匪”! 当时的凤翔知府张兆栋在他上报的《禀回民叛乱请发兵剿办由》中更恶毒地辱骂回民  相似文献   

3.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2):F0002-F0002,F0003
谢再善 (1903—1977年)山东蓬莱人,曾任榆林边疆通讯社、西北通讯社总编辑,《自由晚报》社社长。1952年后在西北民族学院语文系任教授。青年时代刻苦自学,专于蒙古语文、蒙古史学。著有《伊盟的地理与物产》、《鄂尔多斯部之由来》、《西北五次回民起义》,在国内首次翻译《蒙古秘史》。  相似文献   

4.
回族史学的忠诚奉献者--回忆马寿千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了我走回族史道路的决心。1991年,吴万善《清代西北回民起义研究》出版,由他写序。他在序中不仅肯定人家的研究成果,还为书的出版祝贺。其实他对西北回民起义素有研究,人家出了成果照样高兴。谦虚的美德造就他宽广的学术胸怀。寿千乐于助人。编辑《中国回回民族史》传记部分时,我将别人写的刘格平、铁宝廷的文章复印寄他,他缩写后署原作者名字。《蒋翰臣及其家族》、《穆成宽》两篇,是他根据一篇资料和一本名为《蛙王》的小册子摘写而成的,仍署原作名字。我说像这种情况,写明资料来源,注上书名,署你名就行了;他不听我言,仍持己见。有一次…  相似文献   

5.
吴万善,本院历史系教授。汉族,陕西大荔人。生于1936年。1955年入兰州大学历史系学习,1959年毕业。现为甘肃省史学会理事。在本院任教期间,先后讲授中国近代史、中国通史、中国商业史等课程。编写有《中国近代史大纲》、《中国商业史》等3种教材,共4册,凡45万字.擅长中国近代史、西北近代史与西北近代民族史,特别是回族及各族穆斯林起义史的研究。自1962年以来,在《光明日报》、《历史教学》、《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回族研究》、《西北史地》、《科学·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6.
同治回民起义后西北地区人口迁移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域角度探讨中国人口史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本文探讨了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北回民起义后该地区的人口迁移及其影响。文章认为,这次移民浪潮涉及范围广泛,移民成分复杂,不仅有西北各府县间民众的往返迁移,而且还有大量内地客民、湘楚兵勇、回民起义军及内地遣犯的参与。这些不同种类移民的迁入,对西北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由陕西省历史学学会主办的纪念陕西回民起义130周年学术讨论会,1992年9月19日在西北大学举行。陕西省历史学学会会长彭树智教授主持了这次会议。来自省内高等院校、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从事陕西回民起义史研究的回汉专家教授40人,参加了这次学术讨论会。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在会议开幕式上,彭树智教授首先指出了这次学术讨论会的重要意义,并对陕西省关于回民起义史的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在太平天国革命和云南回民起义的影响下,爆发了西北回民大起义。这次起义首先是由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4月,陕西华州吹竹事件而引起。回民申冤反被“辱之”,官府“凡争讼斗欧,无论曲直,皆抑压回民”。由此造成了回汉积怨、械斗、互相残杀,地主团练更是肆意“妄杀无辜回民,或数十人,或数百人不等,并将庐舍一律焚毁”迫使回民为求生存,拿起武器自卫,与统治阶级进行  相似文献   

9.
1864年,伊犁地区爆发的以维吾尔族、回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反清武装起义,是十九世纪中叶新疆各族人民在陕西、甘肃回民起义推动下革命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次起义,前后七年之久,在中国人民近代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发生于清咸丰、同治年间的云南、西北回民起义是清末各种社会矛盾和族群冲突的重大事件,前后持续20余年,波及西南、西北许多省份,回汉人民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给社会带来严重后果。事件引起当时在华西方人的关注,其中一些人在发生地或亲历、目睹了起义过程,或进行了社会调查与访谈。他们留下的记述,成为探究这段历史的重要文献,补充了中文史籍的局限,为考察清末回民起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岑毓英与云南回民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分析作为清王朝“中兴名将”、封疆大吏的岑毓英是如何通过镇压云南回民起义而崛起的,把岑毓英放在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里考察,追寻他崛起的足迹,探索中国近代社会条件如何造就了岑毓英这样的人物,而他的活动又给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去了解各族人民大起义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在清代的西北史地学中,西域是研究热点之一。李光廷的《汉西域图考》是在19世纪陕甘回民起义、西方殖民势力入侵西北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部具有忧患意识和经世致用意义的西北史地学巨著。李光廷及其《汉西域图考》,以开阔的眼光、翔实的资料,配以先进的西方绘图技术,图文并茂地对汉代以来西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乃至民俗和宗教等进行了细致考证,为拓宽清代西北史地学研究的领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清朝同治元年至十二年(1862—1873年)在陕甘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回民起义,这是回族人民不堪清的反动统治和民族压迫而进行的一次英勇不屈的斗争。但过去有的论著把这次起义说成是“联合”汉族人民进行的起义。韩敏、邵宏谟二同志在《论清代陕甘回民起义的性质》一文中,也把这次起义说成是“以回族劳动人民为主体并联合一部分汉族人民共同反抗  相似文献   

14.
清同治元年(1862),西北爆发了大规模的回民起义。这次起义波及面广,绵延达十余年,才在清统治者的残酷镇压下失败。其时发生过一个历史事件:1877—1878年,起义领袖白彦虎在左宗棠追击下率部入俄。对此事件的性质问题,历史学界尚无定论。然而,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所造成的特殊的移民事件,并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学术问题,都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陕甘回民的入俄,由此形成了苏联一个新的民族。正如上言,这一新的民族,却又本是中国西北的回民。这对于文化学、民俗学、教育学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都增添了新的内容。至于东干语对汉语言学、普通语言学所提供的新的材料价值,则更是难以估量。  相似文献   

15.
在太平天国革命临近失败之际,陕甘回民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掀起了席卷西北之大规模起义。当时情势正如《平回方略》序中所描绘的:“关中南山为贼巢窟,叛回出没与为声援,平凉戎马充斥,关外堠亭断绝,天山南北几成异域”。这次起义是我国近代史上一大事件。史学界对它的性质存在较大分歧。一说它是“反封建的农民革命”;一说它是“为争取民族生存权利的民族斗争”。还有一“性质复杂”说,认为上述两个论点“都难以概括它的较为复杂的性质”。此说似是前二说之折衷。对此,我想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6.
《儒将张俊》是一部乡土史学新著,涉及湘军和甘军平定西北叛乱诸问题,提供了不少新史料和新见解,但主导观点仍然沿袭着民国暨新中国以来的正统看法,认为左宗棠、刘锦堂、董福祥、张俊等平定陕甘回民起义有罪。其实有大量史实证明这种一向政治正确兼学术正确的正统观点有误,应该有所反思,因为它既不合历史的实际,也不合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7.
一、調查的原因为什么調查同治間(1862——1874)陕西的回民起义运动,主要根据了下面几个理由: 第一,同治年間陕西的回民起义,对于西北的回民历史来說,应是一次空前未有的大变动。在此运动发生以前,陕西各县,特別是渭、涇、洛三河流域,原是我国回民的一个主要集中区或杂居区,但自这一运动发生以来,清代統治阶級把陕西各地原有的回民,除了西安城内的回民以外,整个被驱逐出境或被屠杀了。这一空前未有的大变动,改变了历史上陕西人民民族成分的原有面貌。原在陕西省西安、同州、凤翔三府和乾、邠、鄜三州共二十多个州县里住有回民七、八  相似文献   

18.
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2),在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推动下,陕西回民首先拉开了西北回民反清起义的序幕,继而甘肃(包括今宁夏、青海在内)各地纷纷响应。很快就形成了宁灵平固间的马化龙、河狄间的马占鳌、河湟间的马归源兄弟和河西走廊的马文禄四大起义中心。诸路反清大军在全省燃起了燎原战火,他们攻城破堡、杀官劫府,致使“甘境之  相似文献   

19.
清代同治年间陕甘回民大起义对甘肃地区经济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直接关系到清廷在西北的政权统治及甘肃民众的生活质量,甚至对清末乃至民国初期甘肃社会的发展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陕甘新驿道沿途为中心,对同治回民大起义后甘肃地区的堡寨兴废、民众生活、军队建设等方面状况进行分析。分析认为,此次大起义破坏了甘肃地区的经济,减少了人口,但同时也给陕甘新驿道沿途部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风气带来了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1872年11月,镇压滇西回民起义的清军包围了大理城。城内义军与敌鏖战连日,突围不果。12月末,形势日急,义军领导人杜文秀为保全城军民生命,服毒后赴清营请降遇害。关于杜文秀赴清营请降的具体日期,众说各异。较接近的有12月26日和27日两说。据《钦定平定云南回匪方略》、《岑襄勤公奏稿》、《云南通志》等书记载:12月25日,义军出城与敌“力战一日夜”,战至26日天明,大败退回城内,因清军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