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远程培训作为教师培训的主要途径之一,具有规模大、成本低、跨时空等特点,对提高教师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我国教师远程培训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热点知识图谱,从中可以发现:教师远程培训研究发文量在一段时间内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现状与策略、需求与服务、课程与模式、技术与平台等领域;研究方向逐渐从重视经验介绍、技术讲解、平台展示的“技术化”价值取向,转向重视培训教师的素养和参训教师的需求、落实教师专业发展措施的“智慧化”价值取向。新时代下,我国教师远程培训的发展势如破竹,在教师教育振兴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显示,教师远程培训在对象拓展、课程设置、模式优化、评价运用、平台开发等方面也呈现出“智慧化”趋向。向“智慧化”教师远程培训的广度、深度和效度发力,需要着重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开展培训对象的系统化探索、加强培训课程的立体化开发、重视培训模式的混合化构建、注重培训评价的大数据分析以及加强培训平台的智能化研发。 相似文献
2.
齐娇娇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140-144
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对人类的一种武装。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竞技体育的技术化、技术异化的表征及其治理策略。可以看出,竞技体育与技术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辩证上升过程,竞技体育技术化有其发展必然性。但这种技术化又会使竞技体育发展陷入某种程度的困境,形成技术异化:原本用来促进竞技体育发展的新技术反过来成为异己的敌对力量,使竞技体育中人的主体地位遭受侵犯、公平竞争原则受到严重破坏和人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等,背离竞技体育的本质目标和价值追求。其治理的策略关键是要回归竞技体育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本质价值,明确相关技术在竞技体育不同环节、不同领域的应用范围和程度,确立技术应用的辅助性、普遍性和适度性的基本原则,并不断健全竞赛规则。 相似文献
3.
王云霞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58-61
当代人类在一定意义上进入了技术化生存的时代。姜振寰教授著《技术哲学概论》从当代技术认识论的提出、当代技术化生存的困境的分析入手,展开了当代技术化生存的前提批判,为当代反省技术、规范技术以及克服技术化生存的困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技术化生存"与"生命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伟大革命力量。我们在今后的许多世纪里,仍然要处于“技术化生存”之中。反科技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技术带给人类的究竟是利还是弊,取决于研究、应用、管理技术的人。因此,我们提倡一种关怀人的生命本质的绿色新型技术,而这种技术存在的适宜的人文环境有待全人类共同营造。 相似文献
5.
王巍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8(3):16-19
人类中心主义以人为宇宙中心和衡量一切的价值尺度,它是一种使人脱离和超越自然的主体意识和追求。构成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物质基础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人类的技术化生存,技术化生存造成人类的"物化"和"非人化",它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片面发展的反讽。 相似文献
6.
游戏是一种"超日常"的实践活动,它具有自主建构性、规则性和无功利性,体现的是一种精神的审美境界,具有阐释与补足现实人生意义的功能。然而新时代的电子游戏使游戏出现技术化倾向,并表现为预成建构性、虚拟真实性和商业功利性,这一倾向改变了游戏本真的性质,在扩展游戏的自由度的同时也使游戏的意义发生了偏狭,并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在理性分析游戏本质及其技术化特质的基础上,提倡运用"物理—事理—人理"相统一的系统方法对游戏技术化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行拯救,旨在彰显游戏自身所蕴含真、善、美的统一,进而引导游戏在新技术时代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8.
9.
吴婵华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3):148-149
线描艺术贯穿了整个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它在工笔画教学中作用相当重要,可从临摹、写生、创作三方面提高线描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李美凤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4):17-20
人的技术化是指技术作用下人的生存与发展状态,是人与技术的关系在人自身的集中体现。乐观论、悲观论及中立论在人与技术关系的认识上存在主体意义的缺失与错位,因而不能全面揭示人的技术化的实质。我们立足于主体的对象性实践活动,把人与技术视为主客体双向互动中的动态生成,揭示出人的技术化是人与技术在主客体互动过程中的辩证统一。人的技术化的过程可以从人的本质力量与技术的不断融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王治东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2):33-37
科技发展与人的关系是20世纪哲学反思的重大课题。当前,人处于技术化生存状态,作为人的自由、尊严和存在价值体现的隐私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人和技术的关系。本文从哲学、文化角度对“隐私”进行了全方位的学理分析,探讨了技术化生存对隐私的影响,并认为应正确认识技术的价值,保护隐私主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邓益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4(3):141-144
工笔画是水墨画得以产生的艺术基础,水墨画从工笔画中走来,它的艺术审美思想,理论基础,造型原则都出自工笔画,其艺术表现技法也是从工笔画基础上发展而出。如果离开了工笔画的理论支撑,水墨画将成为无骨之人,其本体是不能立足的。因而,工笔画与水墨画之间的审美联系自不待言。工笔画与水墨画的审美差异,总体来说是大同小异。大同的是审美思想和审美追求;不同的是艺术表现形式,其实二者的艺术审美精神还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3.
工笔画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平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120-121
认识传统并从传统中发扬光大 ,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表现极强的适应性与可融性 ,在当今文化艺术多元格局中寻求参照 ,在传统与现代中寻找最佳的契合点 ,更新和拓展中国画的内涵与外延 ,等等 ,是中国画艺术在当代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也是工笔画画家们探索新时期工笔画发展与创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李静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6):85-90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已全方位渗入人类生活。技术在给人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悄无声息地僭越了人的主体性地位,让人陷入“被”技术化的困境,面临自由沦丧、精神空虚的人性灾难!儿童,由于其好奇心强、分辨力弱、自制力差、可塑性大以及成人的失范与失教,无法幸免地成为了这场“灾难”最大的牺牲者。其生理发育被损害、心理健康被污浊及其社会交往被阻断。面对不可回避的信息技术和亟需拯救的“被”技术化儿童,基于克里斯?罗文的“平衡技术管理”理论,允许技术进入、减少技术使用、把守技术内容和形成“F-S-G”支持共同体,可有效地协调技术使用与健康成长之间的关系,避免儿童“被”技术化的灾难。 相似文献
15.
郁梅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5)
色彩是工笔画语言结构中的主要元素,也是绘画作品中能感染人的最直接最强烈的视觉因素,本文研究了中国工笔画的色彩魅力。文章介绍了工笔画的色彩颜料,然后分别阐述了工笔画色彩中的对比强化魅力、色彩表现性魅力以及色彩创新魅力。 相似文献
16.
李锐锋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3):259-261
通过技术手段延长人的寿命,带给人类的并非就是幸福和快乐。它可能会降低生命的质量,消解生命的崇高价值,加速地球资源的消耗,使整个社会年龄老化、智力衰退、创造力下降、劳动力资源匮乏,从而使社会变得更加不和谐,难以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张扬科技理性的同时,也要对科技成果的运用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更高层面的预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卢炘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6(6)
李际科是著名的工笔画家。他画工笔尤着重于对“意”的追求,形成了独特的“存意”风格。他“好马成癖”,创作了许多既有深厚传统又有创意的中国画骏马图。他的画风高古、雅淡、清灵,绝不让繁复精细的技法淹没大格局的情趣和意境,从传统中来,又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和装饰意味。 相似文献
18.
李善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意境是中国艺术独特的审美范畴,重视意境是中国工笔画所独具的民族特色,是中国画构思的核心和灵魂.意境的创造源于创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自然、生活深层的感悟,它使得中国画跟中国诗一样,充满了象外之景和韵外之致,为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笔画历史悠久,丈人画兴起后,它虽一度备受贬斥、摧残,但在20世纪新文化曙光的普照下,尤其是在当下得到了复兴,成为发展最为迅猛、最富生机、最具有探索精神的艺术形式,其表现内容、形式和风格呈现出多元化趋向。 相似文献
20.
工笔画近20年来全面复兴,期间就有一些理论家和画家对工笔画是否有写意性进行了阐述,总体上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工笔画不具有写意性,持此观念的人对工笔画抱有误解;二是认为工笔画中有写意性,但没有系统地从理论和作品展示两个方面去分析并阐述工笔画是如何体现写意性的。传统工笔画的写意性主要体现在作品的线条和诗词入画方面,而现代工笔画的写意性则体现在画家造型、色彩调配和画面制作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