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父亲原是一家工厂的工程师,退休了,赋闲在家,没有了先前的劳碌,也少了以往的威严。每天,他除了到菜场买买菜,回家偶尔翻翻书外,似乎已别无他事。后来,母亲也退休了,她把住地的一块空地开垦出来,种上菜,从此新鲜蔬菜一年四季不断,父亲连上菜市场的机会也少了。这样一来,父亲越来越感到寂寞,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动不动就埋怨母亲:“每天守着几块菜地,难道咱俩的工资不够买菜的?”母亲感到很委屈:“自己种的菜,没洒农药,吃了放心,你懂不懂?”父亲自知不在理,只好坐到一边生闷气。听着父亲数落母亲,母亲叨唠父亲,我们…  相似文献   

2.
白头相守     
冯秀芹 《老年人》2006,(12):30-30
母亲是个好人,温顺,细致。父亲也是个好人,耿直,热心。但是,两个好人未必就能成就一段好婚姻。父亲一直在外地工作,偶尔回家,总是来去匆匆。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父亲的脾气总是很大,经常对母亲大喊大叫。我8岁的时候,跟着母亲从农村进城,与父亲住在了一起。父亲还是经常发脾气,哪怕一顿饭菜不合胃口都能让他大发雷霆。母亲逆来顺受,总是选择了沉默。只是背着父亲,她才对我们说“:过这样的日子,还不如回老家去,累是累点,但落得清静。”气归气,怨归怨,母亲对父亲的照顾和顺从一如既往。直到退了休,父亲的脾气才好了一些。这时,母亲好像不再软弱,…  相似文献   

3.
父亲和我     
父亲和我文/马红英     图/时补法有人说:父于关系紧张,是太相像了的缘故。我想我和父亲的关系便如此。我像父亲.给了母亲极大的自豪与报答。她总是用充满爱意的眼光观察我们:“像你爸,说话的语气,暴躁的脾气,连走路微驼的肩都像……”母亲以父亲的智慧为骄...  相似文献   

4.
策划一场爱     
<正>原来,幸福和沟通也可以精心策划。在众人的炯炯目光下,两个爱情濒临死亡的人相互倾诉,一起回忆过去。突然之间,他们发现,原来爱一直都在身边。杰克回到家里时,父母的战事刚刚打响。他曾经劝父亲对母亲好些,因为母亲脾气不好,且体弱多病,但父亲却送给他一记响亮的耳光,从此,他的耳朵落下了病根。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爱好     
我记得,父亲还没退休的时候,我说:爸爸,你退休后,好好休息一下吧。父亲说:是啊,这些年一直忙,退休后,是该好好休息一下,找时间出去转转。母亲则说:开始的时候,可能还行,时间长了,整天闷在家里,肯定会烦的,又要乱发脾气了,你也没什么爱好。  相似文献   

6.
正疫情期间家暴数量激增2020年2月12日,家住云南昆明的胡女士将母亲送到医院,医生鉴定,母亲胸12椎爆裂骨折,双脚踝粉碎性骨折,一级轻伤,有瘫痪的可能。胡女士母亲的伤是父亲造成的。父亲脾气差,爱喝酒,喝完就打人,长期家暴母亲,母亲曾提过离婚,但父亲不同意,还曾威胁母亲。  相似文献   

7.
<正>司老师:我们家几个兄弟姐妹从小就是在压抑中度过的,因为我们的父母感情不和。小时候,我们在一个山村里生活,从小就看着父母没完没了地打架。父亲一发脾气,母亲就被打得头破血流。母亲是一个没有文化、脾气又很犟的农村妇女,她不会来事,更谈不上温柔,所以父亲对她没有一点感情。  相似文献   

8.
思念     
王新民 《老年世界》2014,(24):13-14
今年是父亲100周年诞辰,也是母亲为国捐躯63周年,作为他们的独生子,我的心情难以平静,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9.
辫子·爱情     
父亲从小就被家人送到资本家经营的工厂里当学徒,缺乏家庭温暖,饱受艰辛,脾气异常倔强。与母亲结婚后,父亲才享受到家的温暖,性格较以往好了很多。但他是个生活能力极差的人,家事都由母亲做主。母亲是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女人,与父亲两地分居的12年间,独自带着三个年幼的女儿生活,早巳练就坚强、独立的性格,在我们眼里是强者。相形之下,寡言的父亲是个十足的"弱者"。在我们家,是"严  相似文献   

10.
涧川 《当代老年》2006,(5):25-25
父亲和母亲是同事。40年前的一天晚上,他们在单位参加学习时停电,大家急急地下楼,由于老式楼房的楼道很窄很陡,加上走廊里没有灯,下楼时父亲下意识地搀着母亲,以防她的脚踩空。没有想到就是这黑暗中的一搀,竟注定了他们日后的姻缘。  相似文献   

11.
罗西 《金色年华》2008,(9):42-43
母亲是个美人,她不识字,但她知心,礼佛向善。她和父亲的婚姻不是很幸福,爸爸脾气很坏,是只沉闷的虎。在我上大学之前,曾有过荒唐的念头:如果我是一个被百万富翁遗弃的孩子该多好!那样我就可以心安理得毫无牵挂地离开这个家了。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特权     
梁景容 《老年世界》2007,(20):27-27
母亲是一个温和宽厚的女人,这一生几乎从未与别人争吵.但却唯独跟父亲过不去。父亲偶尔犯个小错.母亲便会揪住不放.除了当面批评和数落,把父亲批得体无完肤外,逮着我也会唠叨个没完没了。哪天如果碰到母亲有批评父亲的迹象,我就赶紧找个理由溜掉,实在溜不掉,也只能默默地听着母亲对父亲的怨词。  相似文献   

13.
超平 《老年人》2013,(12):31-31
父亲去世那年,母亲58岁。她和我还没有成家的弟弟住在乡下,母子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依度日。生活虽然说不上什么富裕,倒也过得平平安安,衣食无忧。过了3年,弟弟年岁大了,结婚成家,母亲的人生大事算是做完了。弟媳人长得漂亮,但脾气性格却不好,和我母亲在一起,经常闹矛盾。弟弟生性懦弱,是个典型的“妻管炎”,不敢管也管不了自己的老婆,家里乱成一锅粥。于是。母亲只得自己开伙单独过日子。我看母亲日子过得艰难,多次劝她到县城来和我们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14.
我和哥哥相继成家后,家里只剩下父亲母亲朝夕相处。父亲吹葫芦丝的时间更多了,微眯着眼,侧歪着头,一副酣醉的神态,母亲则在一旁听得入神……见他们每天过得都这么快意舒畅,便向父亲讨教快乐的秘诀。父亲沉吟半天,一脸诡秘地说:我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种了一株仙人草!  相似文献   

15.
有一种大福     
父亲从乡下打来电话,一开口就嚷:“儿子哎,你妈又骂我啦!”我笑:“什么事呀?”父亲说“我花500多块钱买了一张席梦思,你妈说家中有那么多床,何必再买。”我一听便明白,母亲是心疼钱了。母亲的脾气我知道,骂起人来,是越骂越起劲的,唯一能制止她的,只有我。每次父亲被骂得招架不住时,就打电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风衣     
苁蓉 《老人世界》2011,(8):29-29
小时候,每当注视母亲婀娜的身影拖着一条又粗又长的麻花辫时,我总会奇怪,有了几个孩子的母亲竞还有这样的风韵。可是那时,母亲总是抱怨,嫁给父亲是她最不如意的事情。而父亲因为自己的确比母亲稍矮一点儿,长相差一点儿,也就由着母亲的情绪。  相似文献   

17.
劝母亲再婚     
李春香 《老年人》2013,(12):32-32
母亲命途多舛。一生经历过三次婚姻。她的两次再婚都是因为丈夫亡故,第一次我坚决反对,第二次我则全力支持。母亲是12岁时以童养媳身份嫁到我父亲家来的,和我父亲共生育了4个孩子——姐姐,哥哥,我和妹妹。我5岁时,先是哥哥夭折,不久父亲又因病去世,母亲一下子失去两位亲人,心灵受到沉重打击。更重要的是父亲走了,家里的顶梁柱也倒了,母亲要养老抚小,放牛、养猪、织布,哪样重活脏活她都干过。在我父亲病故3年后.母亲遇到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男人,决意嫁给他。  相似文献   

18.
生死相守     
靠着一句关于做饭的诺言生死相守,这,就是爱情吧。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母亲是父亲追到手的。如今看来,母亲真是小女人,从小,我就天天听母亲唠叨,说父亲见到她的第一天,就被迷住了,为了追到她,不顾扛着被处分的危险,半夜从部队跑出来坐火车去看母亲。父亲最后还是为了母亲挨了处分,肩章上被捋掉了一颗星星。他们的生活不算幸福,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母亲出生于书香门第,只喜欢读书写字,而父亲17岁就当了兵,读报纸都经常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从小,我就常见他们吵架,母亲总是为了芝麻大点的小  相似文献   

19.
1979年4月4日凌晨,在拉瓦尔品第中央监狱,他们杀害了我父亲。我和母亲被囚禁在西哈拉废弃的警察训练营里,离拉瓦尔品第有好几英里远,但在父亲遇害的那一刻,我心有灵应。那晚母亲给我吃了几粒安定片,好让我挨过痛苦长夜,可是在凌晨两点,  相似文献   

20.
乌可力的童年是苦难的。父亲乌兰夫是职业革命家,长年奔波在外,下落难明。乌可力和姐姐云曙碧、哥哥布赫、弟弟乌杰从小就是“野孩子”。除了由母亲云亭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之外,父亲只能给他们以革命的影响,而无法进行耳提面命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