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国软实力的核心是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核心部分是传媒实力.传媒实力也可以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传媒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大跨越大发展.但这种飞越主要是传媒硬实力的迅猛发展,日益重要的传媒软实力则明显滞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传媒竞争的非理性现象.要顺应时代潮流,遵循传媒发展规律,实现传媒的科学发展,必须着力提升传媒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立足于传媒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以发展较为成熟的美国传媒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定量分析来解读其多元化战略的类型、程度及其与企业经营绩效方面是否存在直接关系,认为尚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国传媒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探索时应吸取美国的经验和教训,实现传媒企业内部的优化布局,同时应注重多元化经营的效率而非规模跨度。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改革在不断探索中前进。改革开放的30年有经验也有教训。在总结30年农村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农村产业政策、农村基层政权、农民参与度以及户籍制度等方面的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稳定的农业产业政策是农村改革的基本保障;稳固农村基层政权可以把农民组织起来,是农村改革的重要手段;全体农民广泛积极参与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力量。在此基础上,围绕农民身份身份制度改革,探索更好的户籍制度设计应成为下一步农村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传媒产业经营即传媒资源在产业界面上。组织与利用、重视和加强传媒产业的核心意义在于有助于从根本上扭转业界长期存在的粗放型增长局面 ,实现中国传媒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其中可供选择的经营模式有四种即专业型模式、跨业型模式、规模型模式和外向型模式 ,要推动中国传媒业经营 ,一是要重塑媒体外向型模式 ,要推动中国传媒业经营 ,要重塑媒体产权结构 ;二是要实施大媒体战略 ;三是要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 ;四是要重视人力资本价值。  相似文献   

5.
阐述传媒产业化是中国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证券市场对传媒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探讨媒体进入证券市场的障碍及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媒业:洗牌、模式与规则再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传媒业已进入“合竞时代”,随着传媒市场竞争加剧,传媒集团化发展已成新趋势,由此决定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的我国传媒业的规则再造。传媒集团建设必须打破原有的组织结构,实现“化合变化”,建构式发展成为新时期我国传媒产业的基本发展模式。此种背景和氛围所提出的挑战和面临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方面:一、中国传媒市场的发展空间极其巨大;二、告别单打独斗的时代;三、传媒资源链接的几种选择;四、媒体集团化的出路与模式;五、媒体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前提;六、新时期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加入世贸组织三年中国传媒格局的嬗变与前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三年。入世对中国传媒业的契约压力变为现实挑战,我们已经顺利走出应对第一步。中国经济的腾飞,如广告业、汽车业、信息业、彩电业、印刷业、交通业、物流业、金融业的增长,为传媒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这三年,中国传媒业的新格局是中资传媒整合紧锣密鼓,转型改制力求做大做强,外资传媒进入得陇望蜀,传媒竞争浪潮风起云涌。中国传媒业拓展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以体制调整为核心的新一轮改革已经启动。由于政治文明建设提上日程,舆论监督、言论自由、信息公开等方面的突破,传媒内容也将有新的进步。中国传媒业的新发展正在到来,对新闻人才培养和新闻人力资源吸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消费主义的全球化扩张与中国传媒的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主义急剧地在全球扩张,中国传媒也逐渐顺应消费主义逻辑发展,凸现消费主义化倾向。然而,传媒的消费主义化不仅带来中国传媒的物化,导致受众的单面化,而且造成中国文化的商品化。如此种种,都形成对中国传媒的一种"异化"。中国传媒应该积极应对,抵制奴役与异化,重塑媒体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集团化发展是中国传媒业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自1996年以来,已经走过了近20年。以对云南省红河州、德宏州传媒集团实际情况的调查为基础,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地市级传媒集团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特殊性问题,总结概括出六个传媒结构性变化的趋势,并提出了欠发达地区地市级传媒集团化发展可能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媒体与传媒改革:1978—200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新的媒体技术和媒介形式不断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传媒改革的步伐:使大众参与到社会制度的建构当中,促进了媒介制度的建设;改变了传统媒介的微观型态、产业结构、商业模式和经营思路,推动了传媒产业快速发展;重塑了个体意识,推动了社会的多元化和全球化进程,从而影响着社会形态的整体变化;创造了新的文化形式,形成了新的社会群体,为社会成员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进一步释放了文化活力。总体而言,新媒体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生产力,还是一种文化生产力,正是由于这种技术与文化的双重属性,使其在发展过程中与生产关系不断出现适应—不适应—再适应的交替,而在一个层面推动了国家的技术、文化、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前进;传媒改革的实质便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党在七十二年的成长发展中,在党的建设问题上有经验,也有教训。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的同时,积累了崭新的、适合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党的建设的经验,对此作认真的总结,将会更加有利于推进新的历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媒经营管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特征是逐步学会“做新闻的买卖”。从70年代末延续到90年代初中期。第二个阶段特征是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从90年代初中期延续至本世纪初。第三个阶段基本特征是强调成长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新闻内容资源被认为是媒体发展核心资源之一。回顾这一历程,我们有一个基本结论:中国传媒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内容的竞争力,“内容为王”是中国传媒改革的航标。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新闻传媒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思想解放与初步改革时期、全面改革与迅速发展时期、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时期,从量到质都发生了巨变,并为下一阶段的改革发展积累了可贵的历史经验.反思30年变迁史,新闻传媒要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应当大力提升传媒软实力,深化新闻管理和运行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新闻传媒生态结构,切实加强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大地震灾难对中国传媒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我国主流媒体的表现是对信息公开条例精神的一次身体力行.我们看到.中国记者并不缺乏专业精神,在突发危机事件中,信息公开的原则激发了传媒人专业精神的一次大进发.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足中国新闻传媒的实践 ,对 2 1世纪中国传媒的走势做了七个方面的探讨和分析 ,旨在勾画出新世纪中国新闻传媒的大致状况 ,为媒体的新闻实践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回望2014年中国新闻传播业纷繁复杂的生存环境、新闻传播学科生态、舆论生态和传媒业发展的实践与理论的基础上,纵观2014年中国传媒业发展的重大事件,回顾了相关媒体或学界关于新闻传播实际现状的评析,认为2014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热点频繁,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媒体转型发生变革,数据新闻成为新闻报道新形式,学科范式和学科教育创新实践,互联网治理成新常态,传媒伦理依旧话题不老,大数据、碎片化、互联网思维、反腐倡廉顺应社会发展,媒体生态变化进而成为时代特征变数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高频语词,"改革开放"这四个字背后的内涵,30年来不断衍变.它大体上经历了一条从现代化推进方略到政治革命,再到时代精神的基本历程.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发展历程,它给我们提供的经验和启发也是多方面的,值得深入总结研究.  相似文献   

18.
传媒业如何应对境外传媒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加入WTO以后 ,西方传媒产业全球化不仅对中国传媒业的发展产生了正面的积极影响 ,也产生了负面的消极影响。本文在分析了境外传媒与中国传媒的特点与优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9.
传媒产业规制:背景演变、国际经验与中国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产业规制是行政力量在传媒产业发展中的价值体现.传统上.平衡竞争与垄断,消除市场失灵是行政规制的出发点.近年来,随着传媒产业融合的不断加深与跨国竞争的加剧,对传媒产业的规制正面临从"结构调控"向"行为调控"的转变,效率优先的价值取向尤其明显.但是,本文认为,针对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阶段而言,无论是结构调控,还是行为调控,效率与公平的兼顾是传媒产业规制的基本原则;传媒产业与事业的分离是行政规制效率提高的切入点;以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的传媒市场为产业规制目标是当前中国传媒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传媒公信源于传媒自身的影响力和权威性,而公共危机事件则使传媒之公信力愈发得以凸现.中国传媒对公共危机事件的报道理念和报道实践在国家改革和开放进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从传媒对公共危机事件的报道传播史角度,分析了中国传媒在对2003年2月从广东爆发、而后扩散至全国的"非典型肺炎事件"的三个阶段的非正常表现,指出了在此次公共危机事件中传媒公信受损的客观事实,并就此提出了六项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