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方位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类比较特殊的词,本文从方位词界定上的分歧、定义、多元化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方位词研究的特点,将20世纪90年代以来方位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今后方位词研究的重点应该是语义研究和认知研究。  相似文献   

2.
后置方位词的语义表述功能很强,如除了可以实指处所方位以及虚指位次范围,还对其前的名词性成分有所选择等,而通过对定量语料相关用例的历时穷尽分析,还可以发现一些其他重要的词义变迁线索.通过对《世说新语》等中古文献典型后置方位词“上”“下”进行认知语义分析并进行相关历时比较,认为先秦到中古时期它们有普遍语法化(或虚化)趋势,语义指称上发生具体空间到抽象空间的迁移.  相似文献   

3.
论文首先梳理了趋向动词框架内"开"类趋向动词的形成过程,并基于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探讨了"开来"、"开去"的归属问题。依据以往的研究,论文探讨了趋向的"向度"(即单向、双向和多向)问题,以及方向的实指、虚指和无指问题。同时,论文不仅分析了"V开来"和"V开去"的语义类别,还对两者的语义类别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的方位词是语义名称而非词类名称。方位词指的是一类以方位语义特征聚合并用来表达空间关系的专职词语,可以归入“定位词”和“方位名词”两个词类。方位词依据语义特征而类聚,语义层次不同,所对应的方位词的范围并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日语空间名词"うえ"与汉语方位词"上"虽同形近义,但仍有细微差别.为抑制容易发生的母语汉语的负迁移作用,从语义、句式、名词的场所性等角度对两者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的语义丰富宽泛,"うえ"的语义相对狭隘,带有诸多限制条件;句式上汉语常用介词结构"在…上","うえ"则多附加助词"に""で""を"等;相当一部分的日语名词本身带有较高的场所性,致使."うえ"使用频率不如"上"高.  相似文献   

6.
方位词"里""内"是一对同义的方位词,它们的词义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差异也在演变过程中慢慢显现出来.并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最终的演变结果影响着这对同义方位词的使用,也决定了对它们对名词的选择.现阶段,在使用这对同义方位词时,到底是选择方位词"里"还是方位词"内",也应取决于其本身的词义和与之组合的名词的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7.
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来研究东北方言,给方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东北方言"整"被认为是东北方言中的万能动词,其语义变化无常。主要从静态,状态和动态三个范畴对"整"语义进行划分,并对其相关的义项进行阐述。并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隐藏在东北方言"整"背后的认知机制和语义扩展规律及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8.
现有关于"上"、"下"动词性组合及其不对称性的研究均集中在对"上"、"下"动词性义项的解释分析,鲜有学者以组合中名词词项为研究对象,从名词的语义格与动名搭配的语义构成入手,将"上"、"下"动词性组合中名词所充当语义格分为七类,并揭示了这些名词与"上"、"下"作动作动词的用法结合的五种语义构成方式,进而丰富了对"上"、"下"动词性组合不对称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以往词语搭配研究多从语法角度进行,对搭配词的语义特点关注不够。基于对"开合类"单音动词与受事名词搭配的考察,提出多层面分析动名词搭配中名词语义特点的方法。该方法主张基于大规模语料库考察动名词搭配时,应先自下而上概括名词的语义类,再从语义类、词、义位三个层面分析其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10.
"X奴"式流行语的大量出现与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该流行语的研究具有深刻的语言学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利用词汇空缺、认知经济性、词语类推机制来分析"X奴"式流行语的形成和发展,揭示该流行语的语言机制,并从语义泛化的角度对其语义进行分析,了解语义泛化使"奴"的旧意不断脱落和"奴"的语义由实到虚的语义特征;并为从微观层面对流行语进行个体研究分析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11.
作为当代语义学的一种新范式,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于1972年由波兰语义学派创始人安娜·威尔兹彼卡提出.国内的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4-2014年,我国学者发表相关论文达五十余篇,出版专著两部,初步建构起一套独特的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研究体系.从NSM的本体研究、与其他语义学理论的比较、语义解释力、批判性评价、应用研究等五个方面回顾了20年来国内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研究的概况,指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快要"的语义特征主要表现为短时性与客观性,"就要"的语义特征主要表现为促发性与主观性。二者在语义特征上的差别是造成其用法差异的根本原因,其与时间名词、时间副词、"了"的共现情况为其语义特征提供了有力的形式验证。"快要"作为时间副词的稳定程度要高于"就要",但其主观性程度却远远低于"就要"。  相似文献   

13.
运用逻辑语义理论对现代汉语"得"字句实例进行逻辑语义分析,从逻辑语义的角度对"得"字句进行了两个层次的分类。第一层次分为模态句和非模态句。在第二层次中,模态句分为表时间的时间模态句,表必然和表可能的真值模态句,表应当和允许的规范模态句;非模态句依据对补语的逻辑语义分析,分为说明行为主体句,说明行为对象句,说明事件句三种情况。本文的研究可对过去"得字句"的语义研究作一些补充,并为中文信息处理中"得"字句语义方面的处理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4.
《马氏文通》中关于句子语义结构的大量阐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书语法体系的特点。文章通过对相关材料的梳理,试图从语义成分、语义关系、语义结构类型,以及语义结构与句法形式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文通》注重语义结构分析,一方面是该书实用性目的的体现,另一方面是汉语语法自身特点所使然。《文通》所反映出的“句法一语义”两个结构层面观以及该书对汉语“语义语法”的开创性研究,对后世的汉语语法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边"作为并列连词在汉语中很常见,同时也可以作为方位词和副词来使用.分析连词"一边"在"一边……,一边……"结构中的用法,从"一边"作为连词、方位词和副词时所表达的不同语义等方面讨论,可得出该结构在特定语义环境中英译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延时命名任务,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考察了图-词干扰范式下语义干扰效应的发生阶段。在屏幕上呈现图片(如"狗")及其干扰词800ms后,要求被试忽略干扰词命名图片。干扰条件有三:语义关联干扰(如"猫")、语义无关干扰(如"树")和无刺激干扰。结果发现,从图片呈现大约180ms-700ms的时窗内,语义关联干扰和语义无关干扰引起的脑电波与无刺激干扰引起的脑电波均有显著差异。表明语义干扰效应发生在言语产生中的多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汉语词汇语义研究以西方结构主义理论引入为界,分为传统汉语词汇语义研究期和现代汉语词汇语义研究期。传统研究把汉语词汇语义看做一个有机整体,找到了"义类"和"义核"这两条主线,并不断探索用这两条主线联系整个汉语词汇语义系统。这种动态有机系统观与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方法相契合。  相似文献   

18.
随着Lakoff & 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出版,人们逐渐认识到隐喻不再纯粹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更多的是一种思维和认知的方式。语言学的专家学者对隐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全面,许多未被讨论或分析的语言也被日益发掘出来。笔者在前人对中文"花"相关隐喻的研究基础上,深入一步尝试对比其与英文"flower"相关的隐喻,分析了两种语言中相关隐喻的语义范畴转移特征。  相似文献   

19.
研究现代汉语副词语义指向的计算机识别,是从语义入手探索句处理的一个尝试。我们提出的基本思路是:充分地利用海量语料,详尽考察现代汉语副词语义指向的不同情况,探寻不同语义指向的约束条件和机制,并对其进行形式化的描述,然后构建计算机自动处理策略和流程模型,编写程序,使之在计算机上得以实现。据此,我们以否定副词"不"为样本,全面探讨了其语义指向的各种情况,构建了计算机自动识别的流程图。  相似文献   

20.
对现代汉语中的"方位词 一 量/动"对举格式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其中的两种固定格式"左一 量/动,右一 量/动","东一 量/动,西一 量/动"从表里值进行了验察,指出了它们的语法结构、语义类型和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