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济南话的虚词“可”岳立静济南话的语法特点从总体看,与普通话很近似,但个别地方也有明显差异。如:济南话里使用非常频繁的虚词“可”(k’l)便是普通话中没有的,它与普通话比较,有以下特点:一、“可”在句子中,可表示多种意义1、表示“……的时候”,例如:①...  相似文献   

2.
一、论题的缘起1998年1期的《语言文字应用》杂志在“把语言文字研究全面推向21世纪”的栏目中组织了一批专稿。其中,有两篇文章值得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一是《中西语言学的结合应以字的研究为基础》,强调语言的民族性,认为:“汉语的结构核心是语义……印欧语的结构核心是语法”,“与语言结构的性质相联系的问题就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印欧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词,而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字”,“‘词’在欧洲语言里是现成的……汉语恰好相反,现成的是‘字’……汉语里的‘词’之所以不容易归纳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就是本来没有…  相似文献   

3.
读簋札记     
陈英杰 《学术研究》2005,(11):143-143
一、孟簋孟簋(8.4162-4164,此数字为《殷周金文集成》中的册数和器物序号,以下不再出注)“用宁①兹彝作氒子=孙=其永宝”(语译:因此铸造这件彝器,希望孟的后代子孙永远保有它),“宁”字在西周金文中大致有两种用法,一种与“休”相同,一种与“作”、“铸”相同。[1]孟簋此句张亚初[2]断为“用宁(铸)兹彝,作氒,子子孙孙其永宝”,不知他的“作氒”是什么意思。《铭文选(三)》191页断为“用宁兹彝,作氒子子孙孙其永宝”,[3]无释。其断句均不可索解,我们以为当断为“用宁(铸)兹彝作,氒子子孙孙其永宝”⒆饕褰?簋铭乃动词分用,这种分用最…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所”字可以說是一个生命最長久的虛詞,远在《詩經》中就用过53次,《論語》中用过48次,《孟子》中用过226次,《老子》用过26次(实詞性的也包括在內),以至今日,口語中虽然沒它的地位了,但在書面語言中和知識分子口語中还是常常出現,它把“之乎者也”都熬倒了,生命力极强,此“于”字用得还广泛。但“所”字的用法  相似文献   

5.
侯晓菊 《阴山学刊》2002,15(2):54-56
古代汉语的“……之于……”式不仅可以用在主语后 ,也可以用在宾语后。“于”字介词结构是修饰、限制谓语动词的状语成分 ;“之”字并没有实际的语法意义 ,也没有起改变句子结构的作用 ,它仅仅是使“于”字介词结构在语义上的作用加强 ,也使谓语动词所涉及的对象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6.
孙益民 《云梦学刊》2004,25(3):103-105
湖南湘阴话的子尾词特别丰富。“子”字在湘阴话里有[ts尢41]、[·ts尢]、[·li]、[tse45]四种语音形式;子尾词有双音节的,也有三音节、四音节的;子尾有成词、别义、小称等语法意义。研究子尾的语音形式与语法功能,可以进一步展示湘阴话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7.
美的本义:羊生殖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的本义:羊生殖崇拜王政黄杨同志《“美”字本义新探──说羊道美》一文(刊于《文史哲》1995年4期),读后颇受启益。文章以为美的本义与“羊”的文化符号有关,是“羊”体现的原始宗教祭祀(祥)、道德(善)、正义(羲)等观念的凝合。笔者以为,黄君所说的这些...  相似文献   

8.
一般说来,“the”常用在形容词或副词最高级之前,以表明“在某范围中的最……”。但是“the”用在比较级中的情况也不少。下面就来谈谈这一语法现象。1.用于“ofthetwo”或类似结构的比较级之前,限于两者之间的比较。如:(1)Heistheyoungerofthetwobrothers在兄弟二人中他年纪小一些。(2)IlikeBettyandMaud,butIthinkBettyisthenicerofthetwo.我喜欢贝蒂和莫德,我想贝蒂在他们二人中更好些。(3)Thisisbyfarthebetterofthetwo.在二者中这个显然要好些。(4)Duringthelatterpartofmonthhesncceededinsolvingtheproblem.他在…  相似文献   

9.
“乜”是河北衡水武邑话使用频率最高的指示代词。作为中指指示代词,“乜”的基本语法功能为“指别”(只指不代)和“指代”(指示兼称代)两种,并由之引申出了定冠词和连词用法。与此相应,“乜”有三种读音:分别是去声的[niε31]、阳平的[niε53]和阴平的[nε224],其中“乜”在“乜个”中还读成上声的[niε45]或阳平的[niε53]。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一文中有一句这样的话:“对毛泽东同志的一些类似教导,也要抱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用半个世纪以前指导农民向土豪劣绅作斗争的每一句话搬到现在的、完全不同的问题上。”其中“用……话搬到……上”的格式,显然不会汉语语法上词的搭配原则,也违反语言思维的基本逻辑。这里最简便的修改方法是,改动词“用”为介词“把”(或“将”),使“把”(或“将”)所介绍的“半个世纪以前……每一句话”这个动词“搬”的关涉对象突出出来。这时,“把”(或“将”)的作用是把动词“搬”的宾…  相似文献   

11.
《齐桓晋文之事》是1988年秋季开始使用的新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中的讲读课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全文共1213字,“之”字就出现68次,可见“之”字的使用频率在《孟子》中是比较高的.“之”字在文言文中是个兼类词,其用法也比较复杂.以《齐桓晋之事》中的68个“之”的词性看,有代词、助词、动词、兼词;在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上还要复杂些.笔者据此解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所”字语法研究吴正中,李清(二)指示代词Ⅰ.近指指示代词──此、这、这种、这个1.所以(1)谋者,所以令敌无备也。(《孙腹兵法·威王问》译文:出谋划策,(出其不意地突然袭击),用这种方法使敌人无法防备。)(2)译者曰:“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  相似文献   

13.
谈“宁可”     
初中语文第四册附录《语法简表》(四)介绍了复习的主要类型。其中“选择复句”一栏,列举了常用关联词语“宁可……,也……”和“要么……,要么……”。这是没有错的。但我觉得“简表”列举的内容应当是最有代表性的,“宁可……,也……”的格式不及“宁可……,也不……”的格式典型。其实,这里关键的连词“宁可”。它用于选择句中有种种情况,可与一些词语构成选择关系,表现说话人的不同意图。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事情都是尚未实现,正待研究并须作出抉择的;二是通过比较利害得失,选取其中之一的方式;三是选取的一个方面,大都…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主要用“干支纪年”。即用“天干”和“地支”各一字相配,来代称某年。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地支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历法家们把这两组字依序从到尾交替搭配一次共得六十个序数。因此,用这种方法纪年一周(轮)六十年,六十年后又从头开始,即:“甲子、乙丑……癸亥、甲子、乙丑……”,俗称六十花甲子。例如:1894年发生中日大战,这年是旧历甲午年,因而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战争”。又如:称1911年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称为“辛亥革命”,是因为这年是旧…  相似文献   

15.
文字特征是书写习惯的具体反映。在司法鉴定工作中汉字特征分为两大类,即书法特征和书面语言特征。一、书法特征。书法,是指字的结构和运笔规律,书法特征就是这种规律的具体反映,归结起来,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字的写法特征。(1)古体字特征。指在古代使用而现代已不常用或不用的字。如:口旁一个“契”字为“吃”。(2)异体字特征。指区别于正字的其他写法。如:“武”字多一“捺”。(3)地区性、行业性写法。在一个地区内比较通行的简化字。如:女旁加“分”为“婚”。2.运笔特征。(1)特殊规律的运笔特征。如横画起笔呈上翘。…  相似文献   

16.
读到胡阿祥先生的《夏国号考说》(载《学术月刊》1998年第10期),不能说没有收益,但其中可以讨论之处也不少。现提出以下几点意见,请胡先生以及对此感兴趣的同仁,给以指教。一、叶玉森释“夏”何足为据《夏国号考说》以为“夏”字由蝉而来,甲骨文已见,依据是多年前叶玉森的释字。叶氏把甲骨文中头上长角、身有羽翼、身下复有虫足形的一组相近的字,说成是与蝉“逼肖”,遂疑卜辞假“蝉”为“夏”,故释为夏字。从字形上看。该组字是某一虫形无疑。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虫,学者间是有争议的。唐兰、夏禄以为“ ”,为秋虫,声与…  相似文献   

17.
本文借助计算机统计了《史记》中“且”字全部用例,并作以分析,力求总结《史记》中“且”字虚词用法的全貌,以期对虚词“且”字的研究提供一份资料.《史记》依中华书局《二十四史》标点本(1959年9月版).《史记》中作为虚词的“且”字共出现594次,其中连词310例;副词223例;虚词连用61例.1.连词《史记》中“且”作为连词,既可连接词、短语,也可连接句子,甚至可以连接段落.主要表示进层关系,也表示并列、让步、选择等关系.  相似文献   

18.
吴燕 《阴山学刊》2011,(4):36-42
在包头方言入声字中,有几个入声词头运用非常广泛,其中最为活跃且能产性最高的要属“圪”字。“圪”[ka?]保存了入声喉塞音[-?],作词头可以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和语气词。“圪”由一个表示“墙高”或“高土”的实语素演变为一个词头的虚语素,是与实词虚化有关。从汉语语音发展序列看,包头方言的入声已完成了[-P—t—k...  相似文献   

19.
釋■     
商代甲骨文有一个比较常见的字,写作,又作、等形(下文用~代替),卜辞中一般多用为动词,出现在“~首”、“~某方”、“~衆人”和“令某~某”之类词语中。这个字在卜辞中应该如何释读,历来看法分歧,但大多以为~上是从“余”的。孙海波将此字隸定为“(余止)”,谓“从止从余,《说文》所无,古通(余阝)。”王襄则以为“古徐字,从是省,是彳二字古相通叚。古舆(余阝)通,(余阝)字古文。”商承祚释甲骨文从女从~之为(女途),以~为“途”字。葉玉森认为“此为动词,释徐释途均未安”。饶宗頣先生认为此字即《集韵》训为“止”的“(余止)”字,卜辞中应该为“祓除”之“除”。于省吾师对此亦有专文讨论,他在《雙剑  相似文献   

20.
《南方论刊》2014,(6):113-113
根据省经普办《关于印发广东“最美普查员”推荐活动方案的通知》(粤经普办字[2014]5号)的要求,我市评选出陈小敏、邓小玲、詹勇、张银生、叶晓怡等5名“最美普查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