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邓小平关于“小康社会”的重大思想和我们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性目标;这一关键目标,进一步拓展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变革;这一伟大变革,进一步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本质论解答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问题,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答 的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实践的问题。因此,社会主义本质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者 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在新的历史时期 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将为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论奠定坚实的基 础。 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始终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公路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之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进一步加强公路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系统地回答了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对于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 十六大报告把本世纪头20年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我国由目  相似文献   

5.
重温邓小平小康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邓小平小康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要积极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三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四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设政治文明与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认真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论断的精神实质,对于我们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以及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相互关系并切实搞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六大报告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在我们党的文献中,第一次如此明确地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  相似文献   

7.
全面的小康社会主要包括了各项事业的发展,其基础则是物质条件,因而发展经济必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历程和要求都证明了这个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圆满实现。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启绩 《学术研究》2003,(11):30-33
本文通过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新阶段,新情况,论述了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思路、新平台,并阐明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点、任务、作用、措施和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机已经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基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的深刻分析提出来的。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起飞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步推进,公民素质和精神文明程度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这充分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机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描绘出的“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图景,是更高水平、更全面、发展更均衡的小康社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在农村。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2005年10月,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笔者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谈谈个人的一些肤浅看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但如何解决农村人才的短缺和富余劳动力的问题,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高素质的人才。长期…  相似文献   

13.
雷儒金 《学术论坛》2005,1(3):48-5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科学论断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新贡献,是对初级阶段理论的新升华,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拓展,是对国际共运实践的新发展。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成败与否将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加快小城镇的建设能有效地改变农民收入徘徊和停滞的局面 ,改变农民的消费方式和投资方式 ,解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集中发展乡镇企业 ,改变农村人口素质低下等种种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 ,为我国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 ,最终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发展 ,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文化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是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文化强国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7.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各方面具体的要求 ,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来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 ,就是要把一个低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成为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一目标本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目标 ,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要求。十六大报告所作出的“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 ,对我国来说 ,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要判断 ,是我们党确定用 2 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依据。“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应当建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因此 ,中国的现代化不能光看经济指标 ,还要看政治、文化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否全面发展了。  相似文献   

1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小康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立足点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阶段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是小康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当今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其任务是通过“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这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历了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到二十世纪末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已从解决温饱阶段进入到小康社会阶段,但是要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  相似文献   

19.
张鸣年 《理论界》2006,(9):14-17
“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党的十六大所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首先需要明确的基本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纵观时代和世界风云,洞察中国现实和未来大势,对我们将建成的全面小康社会的社会状态进行预测和规划,适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新命题,从而科学地回答了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一重要问题;同时,我们党又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审时度势,从方法论层面,睿智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地解答了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如何去建、采取何种方法去建的重大问题。这两个层面的创新探索,从宏观上为我们清晰地构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恢弘的理论体系,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乡村文化是我国文化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探索乡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和路径显得尤为重要,最终目的在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