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基雅维里与佛罗伦萨(意大利)政治命运的沉浮、中世纪末期的政治社会现实以及"人文主义"的思想复兴是《君主论》诞生的宏大政治文化背景,也是"新君主"形象建构的根源。在这一"无情""残酷"的时代背景中,马基雅维里的"新君主"形象凝聚的是他深刻的政治思想,远大的政治理想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相似文献
2.
《君主论》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里程碑著作,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争鸣不断.从《君主论》整体思想的角度,分析其政治目标的现实主义价值取向、政治韬略的理性辩证、道德评判标准的实用主义等基本特征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君主论》的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复兴重新发现了世界,也重新发现了人,并带来了政治学的复兴。从马基雅维利开始,政治学研究开始恢复古希腊政治学的理性思考,进入了以人的经验为指导的新时期。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开创了通过历史和现实中的政治经验来研究政治本质的方法,并第一次将权力、国家作为政治学研究的中心概念,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乃至后世政治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君主论》在二十世纪被西方舆论界列为当代最有影响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然而其在该书中所表达的以不关心道德、“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为核心的政治权术思想却使马基雅维里本人被标签为“罪恶的导师”。本文旨在通过对其权术思想的出发点、形成条件、理论基础和主要特点的分析,实现对马基雅维里政治权术思想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马威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9):51-54
马基雅维利在其代表作《君主论》中,对基督教传统加以全面的批判。他从基督教的外在形式代表教会入手,抨击教皇国对意大利统一的阻碍。同时,他从人的力量出发,否定上帝在政治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除了反叛基督教的外在形式,马基雅维利还通过历史的例证对基督教道德加以反叛,使人们清楚了基督教神学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君主论源远流长,自先秦以至隋唐,几经发展,渐成体系.入宋之后,北宋的士大夫对天子的为政之道和为君之德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孙甫、欧阳修、范祖禹,在其所著<唐吏论断>、<新唐书>、<唐鉴>中,都有丰富的君主论内容,但立意却颇有不同,展现出宋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见解. 相似文献
7.
朱俊瑞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6)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首先剥去君主“神”的外壳,还原出其“人”的面目,再剥离君主“人”的假面具,显露出其“贼”的形象,进而形成了抑君的思想。从政治话语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可以清楚地看到维新派思想家对黄宗羲“君主论”思想的继承。 相似文献
8.
韩非政治哲学发挥并坚守了彻底的君主本位观,并以此构建自己的政治理论体系,在关于法、公与私、忠与奸等范畴上展现出了其独特的思想理念。韩非将这些思想理念作了面向现实的延伸,形成了君主独裁、强权为政、重农轻商和文化专制等治国设定,进而把中国传统政治引向了权势为尊的非理性之路。 相似文献
9.
10.
色诺芬对君主德性问题的探讨具有和柏拉图的“哲学王”论述相互参照的思想史地位。色诺芬通过叙述具体的典范君主形象来传达其教诲的写作方式,构成了理解色诺芬君主教育思想的切入口。《居鲁士的教育》对居鲁士在波斯和米底亚接受的早年教育的细节描述,成为色诺芬探讨君主德性的起点:居鲁士的早年教育奠定了其君主品格的爱欲基础,并且是推动居鲁士建立波斯帝国的关键因素。色诺芬在揭示居鲁士作为君主的卓越性的同时,又从爱欲的层面隐微地暗示了居鲁士灵魂的内在缺陷,从而为理解居鲁士帝国的政体精神及其困境提供了哲学反思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多关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异端思想对专制君主精神地位之动摇 ,笔者以为 ,就在这一时期的正统思想——宋明理学中 ,也暗藏着对专制君主的削弱 ,这一点迄今尚未引起世人注目。本文旨在提示学界对此关注 相似文献
12.
从元气本原论、天人关系论、变化发展论等方面看,《潜夫论》反映和体现了易学哲学的基本精神,在中国古代易学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马基雅维里关于国家和君权的学说切断了国家、君权与上帝的联系 ,推进了国家学说 ;其政治学说 ,使政治的理论观念摆脱了道德的束缚 ;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为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政治学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赵瑞林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2):40-42,79
维特根斯坦试图用语言分析来澄清思想的逻辑结构。在他看来,“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对思想的探讨可以转化为对语言逻辑的分析,因此,他将全部哲学宣称为是一种“语言批判”。然而,语言如何能够表达思想,思维的本质是什么,思想与语言二者何为根本或者说谁更为重要,对此,学界长期以来一直未达成一致。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一种解答。 相似文献
15.
范莉莉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68-70
作为党和国家经济工作领导人之一的陈云,在长期的经济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开创性的经济管理思想。有必要从他经济管理的灵魂、核心、主线和理论品质等角度系统阐述其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旨在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一定的思想资源和智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恩格斯的名篇《论权威》论述了"权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读此名篇,可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权威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首先,权威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服从规律.要肯定教育者权威,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问题是靠权威来解决的,二是教育者权威必须是理性的权威.教育者可以从三个方面获得其权威,即通过教育者人格魅力构成感召权威,通过教育者渊博知识构成专业权威,通过民主的氛围巩固教育者理性权威. 相似文献
18.
作为"浙学"近现代代表人物之一的马一浮,其学术生命展现出独特性。《政治罪恶论》一书贯穿了他早期思想转变的整个过程。该书译稿的重新发现,补充了马一浮早期思想研究的材料。通过对《政治罪恶论》的讨论,可以回溯其在1903年至1912年间的主要思想历程。1903年马一浮将翻译这部书视为研究西方政治学的一个途径,但其间复杂的心态促使他由西学转向中学。1907年他借为该书写序的机会,表达了以西学辅中学的主张,展现出对中西学术关系的全新认识。而在1912年对《政治罪恶论》的重提,使马一浮最终完成了对西学的彻底疏离和对中学的全面回归。在此基础上,马一浮开启了此后延续数十年作为一代儒宗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19.
《吕氏春秋》与《潜夫论》都富含农业思想。二著皆持农本观,指出农业具有政治、经济和教化功能,《潜夫论》提出农工商内部各有本末的新观点。二著都建立了"人—地—天"的认识模式,前者之"人"多指百姓,后者之"人"更倾向于君王或圣人;二著都强调了人地关系对农业的影响,前者侧重生产力层面的人地关系,后者更重生产关系层面的人地关系。二著皆强调农时,前者明确提出确保农时的手段,后者更侧重"轻夺民时"的原因分析,并把"爱日"与"民力"结合起来看待农时问题。 相似文献
20.
《理惑论》本是中国早期佛教重要的论书,但在近代以来的疑古思路指导之下,屡受伪书之疑。从《理惑论》的成书背景、著录和流传情况、作者、成书年代及真实性方面进行考察,并且结合《理惑论》的思想内容,可以得知,汤用彤等学者所做出的《理惑论》为东汉末年或三国初期的作品的断定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