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建立科学的社会经济发展观 ,重塑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正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意蕴所在 ,即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双重和谐。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发展观,目的是寻求一条使人与自然得以和谐发展的道路,其最终内核和终极目的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人的普遍关怀: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传统发展观的根本缺陷在于人的失落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的价值旨归和最终价值目标在于人的发展 ,以人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蕴涵着人文价值的重塑 ,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人的普遍关怀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4.
刘向红 《理论界》2006,(2):30-31
可持续发展观是相对于旧发展观而提出的人类发展观的新思维,它具有深刻的价值内涵。可持续发展应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双重和谐,通过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哲学思考应努力探究可持续发展观的实现方式,以求更好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在人类产生以前,自然界以它自在的规律存在着,直到人类诞生以后,源于人的实践活动才产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是可持续发展问题最原始的根基.当前,学术界对可持续发展观的阐释各执己见、众说纷纭,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去剖析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哲学视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坚持有效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试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态观的重大进步,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观有其深刻的伦理内涵。结合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考察,科学环境伦理观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知恕 《天府新论》2002,3(3):67-70
可持续发展同人的发展不可分开的。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 ,人是主动的方面 ,但绝不可以为所欲为。传统发展观实质上是见物不见人 ,对物质财富的无限制的追求将使人类陷入绝境。可持续发展要求合理对待自然 ,但不是无所作为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人的全面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物质变换”概念与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质变换”概念是马克思分析和研究资芩主义生产方式、展望未来社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内在地蕴含了社会生产生活中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注意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尊重自然界存在的生态规律。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科学发展观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文章主要揭示马克思“物质变换”概念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9.
张登巧 《齐鲁学刊》2005,42(3):129-132
发展论的兴起既是哲学内在逻辑发展的新生长点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新型发展观,但泛泛地谈论可持续发展容易引起理论和实践上的误区。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可持续发展,应坚持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树立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0.
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伦理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永庆 《齐鲁学刊》2004,42(3):17-21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伦理关系,是因为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有一定的道德意义,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的行为需要用道德要求加以规范,人与自然的联系存在着诸多道德问题。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在双方的主体地位、作用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处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需要依据合理的尺度,其中包括自然的尺度、人的尺度、人与自然的关系尺度等,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存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类同一性: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对自身行为的反省、检讨与归纳,是人的本质向“类”的复归,是“类同一性”支配下的人类自然生存、社会生存以及主体性生存的逻辑互动和有机统一,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意蕴。任何忽视“类同一性”的行为和做法,都是酿成自然生态危机、社会道德危机以及人类主体生存危机的根本原因,“类同一性”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良性、协调、互动发展的可靠保障,是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基础。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几个难题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可持续发展观隐含着两个基本假定 :一是发展应当是无代价的 ,至少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能力和机会 ;二是人们必须能够事先充分地预见自己行为后果的潜在效应和延迟效应。正因此 ,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实践的和理论的难题。在实践上 ,市场化和工业化培养了人们的贪婪动机和征服手段 ,从而危及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的和谐 ;在本体论上人类对生态系统的介入和人的自我中心化、在认识论上人类对自身实践后果及其效应的不可充分预测性、在伦理学上“零和博弈”关系造成的“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的困难、在经济学上资源和环境价值的不确定性及其造成的不可计量性使可持续发展遇到了非常棘手的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问题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然而中国传统美学关于自然美、艺术美、道德美的基本原理中,对人与自然合一的关系作了全面深刻的论述。本文认为,这些美学思想与当今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关系的多重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与自然有多重关系。以人的主体尺度作视角 ,一般可分为依赖型、征服型、保护型等几种。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型”的新视点 ,认为只有创新自然 ,才能正确处理和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再萍 《学术论坛》2001,1(4):43-46
传统发展观对主体自由的理解,更多的是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可持续的发展观在突出其主体性的同时,注重对自由的相对性和条件性的认识.因此,树立极限意识以及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解,是实现主体自由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力图从哲学的层面上对人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两者之间的关系加以诠释.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上的一次新飞跃,可持续发展将使经济文化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统一起来,可持续发展在"两个文明"的并重与协调发展中,实现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从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中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等四个方面认识和阐释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演进论社会可持续发展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与人依赖时期的自然主义思想,人对物的依赖时期的人类中心论,最终走向公正、合理的可持续发展观,实现向现代文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跃进。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与人依赖时期的自然主义思想,人对物的依赖时期的人类中心论,最终走向公正、合理的可持续发展观,实现向现代文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跃进.  相似文献   

19.
浅谈人与自然和谐观--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概念最早是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针对经济高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论依据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人类永恒的追求,其实质是对人类自身和自然关系的再认识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人类是如何走出将发展与环境对立起来的误区,摆正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否定之否定的进步中使自己的认识得到升华从而作出可持续发展这一十分明智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从类本位的观点看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类哲学的视角透视可持续发展观。认为在可持续发展观中凝结着人所具有的共同的类意识,是人的类本质、类特性、类关系在社会发展问题上的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不仅使人的概念获得了新质,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且也体现出了人的自我批判精神。同时,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可持续发展观,它都离不开类哲学、类意识的支撑,哲学的希望、人类的未来,都系于类哲学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