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江泽民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红发 《社会科学》2001,2(10):6-10
面对滚滚而来的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发展浪潮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江泽民反复强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必须“努力在科技进步与创新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赋予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更大的动力”1 。江泽民的社会主义发展“创新动力观”,是对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论的深层次展开 ,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重要思想武器。一、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时代的不断发展对…  相似文献   

2.
试论江泽民教育论述的思想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洪  彭熙 《江汉论坛》2003,3(6):115-1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指南,又是江泽民教育论述的理论基础,二者互为表里,表现出了高度的逻辑统一性。江泽民同志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他所关注的是个性的“人”与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全面发展人的培养目标与全面、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方法的统一,他的教育论述体现了这一要求和特征。江泽民教育论述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自始至终都体现和贯穿着创新思维,并成为他创新哲学思想的重要内核。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思考的一个重要命题。马克思本人既对人的全面发展作出了系统阐述,又从唯物论的观点指出了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正确路径。科技创新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辩证的关系,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此问题。科技的发展,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和光明的未来;同时也为摧毁人的存在根基和文明积累了条件。在人类的前进道路上遮盖了一丝阴霾。本文在探讨“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科技创新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4.
我们正处在一个全面创新的时代 ,创新是我们的时代精神。在当今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任何一个失缺创新能力的民族、政党或个人都是没有希望的。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正是应允了创新这一时代的呼唤 ,它不仅深刻地反映着我们的时代 ,而且它本身也深深地蕴涵着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唯一途径。一、创新是“三个代表”的理论品格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建构原则。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理论发展的内在动力 ,实践的发展是理…  相似文献   

5.
李凤营  赵洪冰 《理论界》2007,(12):219-220
以人为本思想是国家提出的一个宏观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战略,也是一个关于人全面发展的一个系统工程。以人为本思想在基础教育中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基础教育必须解决教育信仰问题,成“人”问题,创新问题,育人环境问题,师资队伍问题。  相似文献   

6.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要深刻领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要论断的内涵要求。科学化是指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用在党的建设上,就是指符合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特别是符合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党自身建设的客观规律。全面认识和自觉探索、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遵义会议精神研究是一个创新研究课题。“遵义会议精神”可概括为“坚持真理 ,实事求是 ,独立自主 ,民主团结” ,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弘扬遵义会议精神 ,就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8.
"创新人"假设与"创新人"塑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管理活动史看 ,每一时期的管理模式都以当时社会条件下的人性假设为逻辑出发点。中、西方 2 0多年来的管理创新历程同时在追求一种新的人性假设 ,“创新人”假设呼之欲出。“创新人”假设有利于消除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对立 ,有利于组织的和谐发展和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塑造“创新人” ,从主观条件看 ,是花大力气培育创新能力 ;从客观条件看 ,是真正建立起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论理论创新     
新时代呼唤新理论 ,迫切需要理论创新 ,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围绕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理论创新 ,精辟阐述理论创新的伟大意义 ,他指出 :“思想解放 ,理论创新 ,就是要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实践经验 ,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前 ,创新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潮流 ,时代性课题。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理论创新的重要论述 ,积极推进理论创新 ,是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新人”观是从人的生存境况出发,在分析由市场经济与人文精神的矛盾和对立而引发的“物役性”精神困惑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的“新人”是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全面发展的人。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它同马克思的“新人”观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把社会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是对马克思一个多世纪以前所热切呼唤的“新人”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实际体现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从邓小平的论述看,解放思想的规律包括:解放思想的根本价值导向是人的发展;解放思想是一个复杂的矛盾运动过程;解放思想需要相应的社会、文化和制度条件。解放思想的方法论原则主要有:思想和客观实际相符合原则;思想和人民利益相符合原则;尊重实践、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原则;创新原则;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原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主要是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破除“片面追求 GDP 习惯”、“集中权力习惯”、“绝对一元化习惯”、“行政主导社会习惯”和“人民利益抽象化习惯”,以新的思想解放推动改革的全面深化。  相似文献   

12.
蒋永穆  乔张媛 《东南学术》2024,(2):52-63+24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完整定义,明确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全面、准确、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在新发展理念维度上的意涵,构建“一轴二力三高四维”的分析框架,系统剖析“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的基本内涵,有助于多角度深挖其背后所蕴藏的逻辑。其中,“一轴”指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统领轴心;“二力”指新质生产力以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和支撑力为目标;“三高”指新质生产力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四维”指新质生产力以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延展。对照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加快发展先进生产力新质态,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全社会崇尚创新,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注重协调,稳定新质生产力发展步伐;倡导绿色,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底色;厚植开放,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推进共享,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实效。  相似文献   

13.
从古代小康到邓小平的“小康社会”,再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小康社会阶段目标的创新与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发展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的确定和提出,是指导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伟大纲领,是中华民族对实现伟大复兴理论认识的重大飞跃。  相似文献   

14.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残疾人“精准扶贫”是一项迫切任务。在“精准扶贫”的总体框架下,鉴于残疾人群体的自身特点,残疾人 “精准扶贫”具有其特殊性与特殊实施路径。基于协同治理视角,把残疾人精准扶贫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融合起来,建立“+康复”残疾人精准扶贫新模式,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供给侧革新,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对接,确保残疾人精准扶贫的针对性、全面性和高效性,是全面建成小康、“精准扶贫”战略中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之必须。对推动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良性发展,无疑具有极为深远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国抗战应以“八·一三”事变为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这一结论符合历史事实,无可争议。而中国全面抗战起于何时呢?传统的说法是把“七·七”事变作为起点。笔者认为这一传统说法值得商榷,兹将管见陈述如下。(一)1937年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决心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重要信号,但它全面侵华野心的暴露有一个发展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很短暂。作为中国执政党的国民党政府对侵略者的野心,也有一个由妥协到抗战决心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纲领性文献。在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全面而又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内涵。我们学习与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要注意学习与研究其中所包含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精神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也要以江泽民提出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一、“三个代表”本身就是理论创新的产物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没有创新 ,就没有人类的进步 ,就没有人类的未来。人类进…  相似文献   

17.
高校德育创新与大学生创新人格塑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泽民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德育在人的创新人格培养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新时代的发展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集中体现在注重全面塑造大学生创新人格 ,高校要使德育服务于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全面塑造就必须实施德育行为取向创新。   一、塑造大学生创新人格———时代发展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挑战  新时代发展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要求德育工作不断创新 ,集中体现在德育创新注重提升大学生创新人格。创新人格包括创新道德、创新理想、信念、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特质 ,是创新能力的动…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 ,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 ,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 ,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 ,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 ,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论断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究竟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对此学者们已经提出了多种多样的观点。笔者认为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理想目标和最佳状态 ,也是一个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  相似文献   

19.
荐志强 《河北学刊》2014,(3):184-186
达至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基本目标。为此,应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深入厘清人的全面发展制度创新的思路。具体来讲,应全面认识制度创新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重要性,克服影响人的全面发展制度创新的思想障碍,从而确立符合社会制度发展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江苏首创建设扬子江创意城市群,这是一种新的制度型创新和地域生产力结构优化的前瞻性探索,是作为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群”的必然担当,是主动参与全球竞争并介入全球城市文化价值链高端环节的战略创新。城市发展需要一个具有“人文区位”价值空间的基础,即城市人文区位的“城市文化资本”属性。江苏沿江八市以长江为“轴”和纽带,虽然隔江相望,但是都已经提出全面跨江发展的具体要求和战略,而且能够明显地看出,在地域生产结构和格局上,以南京和苏州作为沿江八市城市群中的两个“发展极”,形成了一个在空间区位上具有特殊优势、在文化地理空间又有共性——“江南文化”作为同一性的文化底蕴,构成了一个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群的地域空间结构。可以通过创意产业的“淬火”与“城市文化资本”再生产,创造高质量发展的世界级城市群(带)关系,形成一个被发现、被创意和被整合创新的区域性经济文化共同体,构筑高端产业发展的世界级创意产业城市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