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世界大学城空间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粉笔+黑板”高职英语教育中的单一英语教学模式,使英语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本文主要介绍英语教育中世界大学城应用的优势,及其常见的几种应用方式,即大学城私信和Research。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阐述大学城建设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及对策。由于大学城建设的财务风险是一项业务性工作极其错综复杂,不仅涉及到大学城建设资金周转问题,还涉及到高等院校长远的发展。财务风险对策,是建立合理的贷款规模、多渠道筹集资金、构建财务风险预警分析系统等,使得财务风险最小化,保证大学城建设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金秋十月,暗香袭人,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卓越课堂”之花已悄然开放,大学城一中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师生的观念开通了,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了师生的“群言堂”;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教师教”变成了“学生讲”;教室的功能变了,学生们分组对面而坐,“讲堂”变成了“学堂”;师生身份和角色变了,教师由令人敬畏的“师长”变成了可近可亲的“学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大领导观”。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领导力建设也涉及方方面面,本文仅就几个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5.
宫民 《决策探索》2013,(22):45-46
大学城也被称为高校园区,《教育大辞典》中对大学城的定义是这样界定的:“围绕大学建立的社区。人口一般在5~10万人。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便利的食宿、交通等条件。”如此说来,大学城是一个以多所大学为核心构成的具有特定整体功能和环境特征的社区,通过大学与城市的有机联系来加速城市化进程,是城市化战略的一种新形态。作为中部大省,在文化强省建设的进程中,河南将教育作为全局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以信息为中心的知识经济的到来,大学城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和地区发展新的重要模式,这种以"集群"方式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型办学方式逐步形成一种建设热潮。在这个大背景下研究大学城的布局以及其区位因素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大学城的概念界定入手,分析国内外大学城发展历程,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于我国大学城布局基本模式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试图围绕我国大学城规划布局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舒轲  荣富志  陆格  宁骞 《经营管理者》2009,(13):135-13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大学城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中国大地上。大学城模式是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同时也存在着种种弊端。本文旨在对广州大学城的利弊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对大学生个性和谐教育的影响,进而展望大学城未来发展前景以及对大学生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法治”建设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大起大落和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迅猛发展。本文反思总结了中国法治建设中的几点经验,以期对我国的法治建设的推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决策导刊》2006,(6):29-29
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周干峙在4月28日人民日报上撰文,认为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工作的头等大事应当是用科学规划建设节约城市。因为,现在我国城市建设存在很大浪费,花了不少冤枉钱。比如,在地质条件不好的地方建房开发区、大学城大量占地到处建商务区;大小城市都修大马路,不少县城都修了80米宽的马路。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强大之路     
做大做强追求卓越是一切企业和企业家的终极目标,中国也不例外。但在改革开放前若干年,中国没有企业和企业家的概念,只有工厂商店和厂长经理,而且清一色是国营,囊括了几万人的大工厂及几个人的小粮店煤店副食品店理发店。那时若提“做大做强”,无异于痴人说梦。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同志的十七大报告,有许多新提法、新表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 十七大报告在纵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世界新秩序与新兴大国的历史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中国的外交语言出现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变化,但是,由于缺乏对于新旧词汇的厘清与阐释,其潜在的涵义尚未被世人包括中国本土的知识精英所领会。例如“世界秩序”这样时人十分耳熟的语词,倒退几十年或者十几年,就绝不会出现在中国外交界人士的谈吐中。那时高唱人云的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秩序”二字何从谈起。秩序意味着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态势,以及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国家间关系准则和行为规范,而作为“世界革命中心”的新中国与“帝修反”的旧秩序是没有共同语言的。翻开…  相似文献   

14.
杨敏 《决策》2009,(9):1-1
大广场、大马路、大立交,这些已经成为城市开发建设的“明日黄花”,眼下,城市综合体正借助“市场之手”和“市长之手”的合力,成为中国城市发展新的风向标。就在杭州提出要建设100个城市综合体的同时,沈阳、昆明、济南、台州等二三线城市也摩拳擦掌,动工开建多个城市综合体项目。这一包含了商务办公、商业零售、酒店餐饮和公寓住宅等核心功能的“城中域”,在2009年城市建设中热得烫手。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之命运》说起 1943年3月,蒋介石用小册子形式出版了一本大著作《中国之命运》,借国家名义鼓吹国民党一党专政。此书于7月间传到延安,毛泽东对几个“秀才”说:“看来,蒋介石给你们出了题目了。”陈伯达领会毛的意思,立即动手写反驳文章,用三天三夜,  相似文献   

16.
《吕氏春秋·尽数》中有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远古的话说出一个“动”的道理,“动”起来才会有生气。世上万物都挣脱不了这一原则,做为经济发展细胞的企业也无望置这一原则之外。正因为几十年计划经济建设长时间禁锢了企业的手脚,动的因素不附存在,才使中国的经济日益拉大了与世界经济水平的差距。面对现实,中国终于打开国门,在涌入的东洋、西洋的诸多先进技术。先进思想观念的冲击下“动”了起来,不但经济动,思想也在动,在新观念的融入中“动”。天津市蓟县邮电局这半年在新一届局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紧随经济发展的大气候,就…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城口县在转变信访工作方式、创新信访工作机制、构建大信访格局、加强信访队伍建设几个方面下功夫,有力地促进了“和谐城口”构建,收到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大地热气腾腾,各项建设蒸蒸日上。但在形形色色的“经商热”、“公司热”、“房地产热”、“城市化热”等等热浪中,许多地方的“造城运动”热度居高不下:大城市、大规划、大投资、大广场、大立交、大绿地……;小城镇,大圈地、大招商、大建房、大搬迁、大示范……,“形象工程”、“标杆政绩”,你追我赶,不一而足。其中,不乏“空城”之计,“空壳”之戏,从而导致民生凋敞,民怨丛生。此种“过度扩张”之策,似庆“稍息”;此种“过度跃进”之热,似应降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学者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形成了所谓的几大“流派”。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是在多重背景下展开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旧中国时期就已经在我国创立和发展;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又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城市里,能够与“大”相连的除了上海就是武汉。著名经济学大师张培刚有两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如果把长江比作一条蛇,那么,武汉则是蛇之“七寸”;如果把中国比作两把摊开的折扇,那么,武汉则是连接这些扇骨子的轴心。因此,人们将武汉喻为中国经济地理大棋盘上的“天元”。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说:“要把武汉建成纽约、伦敦之大,要建设成东方的芝加哥”。今天,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决策者们正实践着中山先生的建国构想,找回大武汉,经略大武汉,发展大武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