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立新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106-109
柏格森,20世纪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开创了生命哲学的先河,从此,生命冲动的激流在整个欧洲漫延开来。他独特的智慧和思想以法国浪漫主义的艺术文风表现出来,使人充分领略到法国浪漫主义的情怀。就其实质来看,柏格森生命冲动哲学的最终结论遵循的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
付粉鸽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58-62,68
生命是东西方哲学的共同主题,对生命的解读和诠释是东西方哲学交融会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直觉式体验成为老庄道家与西方生命哲学的共同方法,这种直觉表现为老子"涤除玄鉴"式的"观"和庄子的无己式"坐忘"、"心斋"、"吾丧我";柏格森则称其为生命冲动直觉。虽然就主题和方法,老庄道家与西方生命哲学实现了融通,但柏格森将生命理解为冲动,以绵延为生命本质,从进化论的生成角度规定生命无疑与老庄道家有着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3.
薛其林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5):76-79
实证方法是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向人文社会领域渗透的结果 ,是近代以来学术研究的主体方法。可证实性原则是实证方法的核心。经由严复、梁启超、王国维的介绍 ,这一方法在民国学术界得到了广泛传播 ,影响及于每一学人。胡适、冯友兰、金岳霖在此一方法的基础上吞吐中西、融会创新 ,构建起各富特色的学术体系。经过实证方法的洗礼 ,传统思维方式获得了改造 ,科学思想与方法深入人心 ,民国学术也因此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4.
新文化运动前后,柏格森被译介入中国现代哲学、思想领域,由此所掀起的"生命意识"和"生命直觉"思潮给中国现代思想的形成提供了跨文化语境的西方学术资源,在我国思想界、哲学界及文艺理论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回顾梳理柏格森思想传播与中国现代思潮流变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对中国现代思想发展历程作出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5.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1)
新文化运动前后,柏格森被译介入中国现代哲学、思想领域,由此所掀起的“生命意识”和“生命直觉”思潮给中国现代思想的形成提供了跨文化语境的西方学术资源,在我国思想界、哲学界及文艺理论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回顾梳理柏格森思想传播与中国现代思潮流变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对中国现代思想发展历程作出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6.
薛其林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6):12-15
民国时期是中西文化交汇碰撞、融合创新的时期,社会转型、学术兴盛与方法创新是其显著表现。在影响 民国学术的诸种方法中,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以其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民国学术领域异军突起,一 枝独秀,深刻地影响着这一时期的中国学术,并对中国现代学术范式的确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宋志明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5-11
梁漱溟是第一个使用现代哲学话语方式讲儒学的人。他以"大生命"作为对儒学做哲理阐释的本体论依据,以"直觉"作为儒学做哲理阐释的认识论依据。梁漱溟对儒学价值观的新阐发,就是解构儒家即成的伦理规范体系,保留儒学人性善的价值理念。他的第一个着眼点是论证儒家的合群体性原则,强调和谐的理念,希望以此解决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破产的问题,达到中国社会重建的目的。第二个着眼点是论证儒家的内在性原则,试图重建"安身立命之地"。他肯定人的生命本性中有自我完善的终极依据,符合儒家的一贯主张。在梁漱溟的价值观中,由于没有把内在性同经世致用联系在一起,因而显得十分抽象。他对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批评是深刻的,有力地揭示了西方现代社会中流行的"现代病",足以使我们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8.
林合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1)
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沟通直觉与实践有多重理论进路.在现代新儒学内部就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向,即冯友兰与牟宗三所分别代表的理学进路和心学进路.前者主要在理智解悟的层面来理解直觉境界与实践工夫的关系问题,因此其实质上是取消了实践的问题.后者则强调直觉与实践的内在性联系.将实践工夫作为一个环节纳入到直觉中,因此直觉境界不是理智的解悟,而是真实的呈现.对于直觉与实践关系的沟通而言.心学进路要比理学进路更能体现中国哲学的本真精神.二者的共同问题在于,时实践范畴的理解过于狭隘,仅局限在道德实践的层面,而未能上升至马克思的感性实践层面. 相似文献
9.
10.
张庆熊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2):3-12
本体不是通过概念思维所能达到的,而要靠直观来把握。这一观点并非柏格森的原创。在普罗提诺(Plotinus)等新柏拉图主义者的作品中我们就能读到相关的论述。然而,在新柏拉图主义者与柏格森之间存在如下重大差别:前者把永恒不变的理念当作最高实在和把流变的世界万象当作幻影;柏格森则倒过来,他告诉人们:倘若你试图认识实在,那么你就跳入到那条“流”本身中去直接体认那种活生生的东西。他主张依靠对意识绵延和生命冲力的直觉建立本体界的形而上学,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概念思维建立现象界的科学。 相似文献
11.
照日格图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1):74-79
关于直觉,人们提出了很多特征,但从根本上说直觉的本质特征是思维的直接的能动创造性,而这本质特征具体表现为三个基本的创造性功能特征,即直觉领会、直觉洞察和直觉抽象。本文要论述直觉洞察,它是指思维对事物相似和差异的直接把握,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为此,将论证“比较”是直觉而不是逻辑,由此引出直觉洞察的概念,并通过足够多的心理事实和科学事实说明直觉洞察的普遍性和创造性,同时阐明直觉洞察的心理机制和脑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逻辑的角度深层次认识和把握直觉思维机制及其过程,是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工作.本文通过几个事例分析了直觉思维逻辑过程,揭示了所有的直觉思维,特别是灵感与顿悟,并非都是非逻辑的. 相似文献
13.
丁纪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1-22
作为无限者的道,通过一个有限化以达确定化的过程完成其自我实现,这同时造成了作为"观念结果"的物,与作为"观物要求"的成心两种结果。成心观物,固不免有种种不牢靠的是非之论发生出来,但并不能根绝真实之是非的可能。即便全然为"假是非",其中亦必有是非的必然之理的真实表现;更何况,对于是非、善恶,良知可以获得一种确知,而是非的必然之理与良知之良,都被道的至善性所保证,这就使得要把一切是非之论一概无谓化的论说难有成立的余地。 相似文献
14.
曹鹏飞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1):20-24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就是人的存在。人只有在日常语言的吁求当中才能遭遇生活世界。因此,他主张语言游戏的日常回归,这样就可澄清语言问题从而使传统形而上学的虚无本质也自觉显现出来。他在终结哲学的过程中却推动了哲学自身的发展,在解构哲学的浪潮中却厘定了他自己的哲学范式。 相似文献
15.
张德勤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8,(2):61-64
直觉思维包括直觉与灵感这两种基本形式.理解与掌握这两种思维形式的特征,以便人们从认识过程、认识方式与解题功能上发现与挖掘其中的非逻辑因素,将数学的研究提高到哲学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孔力秋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44-48
劳伦斯的整个文学创作过程,也是他对生命哲学的探索过程。《白孔雀》,揭示了理性与直觉、肉体与精神、自然与文明的对立关系;《儿子与情人》,继续了性爱题材的生命哲学探索;《虹》与《恋爱中的女人》,则集中展示了劳伦斯的以“血的意识”为标志的生命哲学探索;《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是他探索生命哲学的“天鹅之歌”,倾注他毕生对人类命运的艺术思考,达到了他探索生命哲学的顶峰。 相似文献
17.
朱宝信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1):33-36
马克思开启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实践论的新哲学,实践与物质的关系取代了近代哲学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而成为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由于实践是物质和意识的统一,它已不同于物质,又由于实践的实质是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和改造,它又高于物质,由此形成了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体论。因而实践并不是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实践本体论也不是以某种具体物质形态为本体的古代思维方式的再现。 相似文献
18.
邱若宏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72-75
近代中国从西方输入近代科学方法始于维新派,他们对实验方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传播和运用。但总的看来,只有逻辑方法的引进比较系统全面,而且这些方法基本上还没有直接应用到科学研究之中,然而开创之功与思想启蒙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社会哲学在我国蓬勃兴起,已形成不同的流派和观点。为促进其深入发展,社会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应该坚持现代性与总体性的统一、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在研究方法上,应该坚持以马克思的思想观点为指导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侯依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5(3):36-40
通常的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经济学著作,但本文认为它更是一部哲学著作,而且是一部开启现代西方哲学传统的哲学著作。主要表现在:它坚定地拒斥形而上学回归生活世界;它颠覆资本主义的主流文化代之以更为先进的无产阶级文化;它主张“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无论它的研究对象和其逻辑形式,都是传统哲学的根本革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