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矿 《社区》2008,(14):29-29
说到豆腐在我们白马湖乡野有好多逸闻和趣谈。 白马湖向东有一条运西引河通往大运河,这条河某种程度上是维扬文化与淮扬文化的分界线。有点奇怪,仅河南与河北一河之隔就有好多民风民俗的沿袭截然不同。特别是就豆腐而言,有一种叫人不敢相信的反差,  相似文献   

2.
英汉双语转换过程中,译者应当重视语言符号意义和非语言符号意义,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前者包括语音意义、词汇的概念意义、语境意义和形象意义等,后者涉及文体风格和文化内涵等深层信息,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移植加注、引申增补和替换等手段灵活处理,实现表情达意,文化融合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3.
葬礼是对生命终极关怀的隆重表达。汉族丧葬因地方习俗不同其仪式呈现出多样而厚重的文化意义体系。本文旨在通过对四川一个汉族农村M村葬礼习俗的田野调查,来理解当地对葬礼中符号的阐释,并认知其隐藏的地方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4.
民俗美术是民间视觉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产物,又是人们生活的直接反映,是人类劳动生活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的体现,也是人们生活情感、生活观念最直接的一种表达形式。在民俗美术中隐含着非常丰富的象征符号系统,即象征符号系统丰富的形式、功能及很深的文化意味,从而反映了民众在社会生活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思想认识。尽管科学的发展大大削弱了民俗美术中象征符号系统的想象含义,但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系统仍在不断充实内涵,为人类的生活增添新的内涵,传统象征符号系统正以新的形式出现,正成为我们新时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文明之初,原始的语言尚未成熟之前,符号在造型艺术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它以视觉形象承载着信息传递的职能进行文化沟通。在文字语言诞生以后,符号的语言作用逐渐被淡化,但已积淀在造型艺术的符号精神却长久地保存了下来。在现代设计领域中,人们依然热衷于造型符号的运用,甚至有人认为我们正生活在人类有史以来造型艺术符号语言最为发达的时代,造型艺术符号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形式语言。探讨现代造型艺术中的符号语言表达,提出符号语言在造型艺术中的概括性、象征性,以及符号对造型艺术中主体精神与物质世界的语言表达,旨在为造型艺术创作的符号语言表达提出方法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中唐诗人卢仝,诗风险怪却具"俗"趣,从而融通了险怪和通俗,成就了虽怪却具亲和力的独特审美风格."俗"趣,即与当时民间趣味相契合从而具备通俗味、大众味的一种审美情趣,它在卢仝诗中比较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表达手法"俗";结构方式"俗";语言运用"俗".  相似文献   

7.
符号学应用于现代语言学 ,使语言学取得了新的进展 ,而翻译作为语际转换的过程 ,从符号学尤其是语言符号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为翻译学的发展指明了一条新的、广阔的道路。文章从语言符号的多重意义分析了英汉互译的过程以及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英语语音象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语音象征指语言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依据语言符号象似性的原理,某些语音常用于表示某种意思,给人某种语义联想,这些语音似乎具有了自己固定的象征含义,这类象征,不论是直接的还是联觉的,在文学语言中都被作为一种富于表现力的形象手段。  相似文献   

9.
纳西象形文字与仪式象征符号体系关系至密,给我们澄清仪式象征意义的本源提供了重要线索;反过来,象征符号的意义一旦被澄清,相关的文字符号即可获得触类旁通的理解。从东巴教的各种祭祀仪式的场面布置、过程及东巴文字的书写来看,"魂灵"是东巴文化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人、鬼、神是魂灵存在于不同时空的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10.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语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语言蕴含着深厚的意味,它是作者感悟人生、揭示人性、反映社会的一种具有特殊个性的物质载体;也是张爱玲作为一个“语言大师”所特有的“语言的独创性、丰富性和深刻性”的一个横切面。本文围绕以下三点展开论述:一、作者对色彩语言的敏感与青睐;二、主体性在色彩语言中的体现;三、色彩的变异及色彩语言的象征性  相似文献   

11.
美国人类学家格尔兹提出“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探索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索意义的阐释性科学”。“鼓藏节”是苗族的大型祭祖活动,包含着很多大大小小的仪式,是苗族最主要的宗教活动,其中蕴含着当地人的世界观、情感情绪。本文借鉴象征人类学的研究思路,力图探索“鼓藏节”中的象征符号意义,以接近对当地人世界观、情感情绪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胡塞尔主张的知觉意义发生于语言表达之前,但它只属于基础阶段的意义,梅洛-庞蒂提出的身体知觉意义同样是基础性的,而且增加了含混性。海德格尔讨论的知觉,奠基于此在生存论上的领会。在他那里,知觉与领会到的意义发生于语言陈述(命题)含义之前,但从本质上说,知觉与领会到的意义与存在、话语“三而一”,即存在“道说”自身。上述哲学家的意义论,多受制于狭义的语言立场。非语言意义活动也发生在狭义的语言之前,但却不会发生在符号之前。从广义语言即符号立场出发讨论意义发生会发现,即使知觉立义不借助符号,但从真正的意义发生,即意义需获得接收、解释、交流的主体间性来说,则必需符号载体。从符号立场讨论意义的发生,既能揭示人类真实发生、运行的意义的深广度,又能有效解释人类广义语言的早期发生。  相似文献   

13.
辩证法观点认为,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语言自然也不例外,语言的方便性与可靠性就是一对矛盾,导致矛盾的根本原因是语言符号的抽象性。一方面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移位性极大地增强了语言使用的抽象性和灵活性,使得人们可以选择抽象的声音与线条组成符号来交流思想,创造文明;但语言符号与事实的脱节也使得符号内容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障。在一个以利益为人际交往本质的世界里,难免会有人经常利用语言的符号特性歪曲或虚构事实来为自己谋取不当利益。总之,语言的符号性之于人类交际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语言符号学理论,从语言符号的所指意义、语用意义及语言形式意义等三方面描述了中英文化交流中所存在的陷阱,强调了中英文化交流中加强语言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语言模糊性产生的根源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学者们大多从客观世界、人类认知和语言符号这三者中的部分方面加以考虑,而未充分、全面认识到认知客体、主体和体现方式这三者在语言模糊性形成过程中的根本性作用。语义三角理论正确地区分了符号、客观事物、思想或概念三个要素,并直观说明了三者在意义产生过程中的作用,也为分析语言模糊性的产生根源奠定了理论框架。在语义三角理论框架下分析客观世界、人类认知和语言符号对语言模糊性形成的根本性作用,将利于完整而深刻地揭示自然语言模糊性的根源和实质,利于更好地掌握语言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从符号学的视角来分析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符号的意义及其深层解码,并提出运用符号学的知识有助于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  相似文献   

17.
依据信息理论讨论“言能达意”、“言不尽意”、“得意忘言”三个古老命题,考察“言外之意”的信息载体。  相似文献   

18.
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之间存在许多象似关系。非语言符号和所指之间也存在这种自然关系。这些象似关系包括情绪象似性,亲疏象似性,权势象似性等。情绪象似性反映了人类的非语言符号象似于人类的情绪体验,亲疏等似譬表示非语言符号象似于交际者之间关系的亲疏,权势象似性反映了非语言符号象似于由于交际一方社会地位、阶层高而能  相似文献   

19.
论非语言符号中的象似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之间存在许多象似关系。非语言符号和所指之间也存在这种自然关系。这些象似关系包括情绪象似性,亲疏象似性,权势象似性等。情绪象似性反映了人类的非语言符号象似于人类的情绪体验,亲疏象似性表示非语言符号象似于交际者之间关系的亲疏,权势象似性反映了非语言符号象似于由于交际一方社会地位、阶层高而能控制另一方行为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语言符号是一个对立而又统一的整体,它既存在任意性,又具有象似性。语言符号的理据性制约着任意性,与此同时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为理据性提供选择的机会;从语音象征角度,利用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分析,语言符号是从任意到象似的连续统一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却又互相对立、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