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香港女性文学从50年代萌芽诞生到80年代出现繁花似锦的局面,成就是不容忽视的。由于处在特殊的地域文化和社会制度之下,香港女性文学有着独异的特色。从创作主体看,香港女性作家有不少人是明星(名人)与美女,“明星+美女”的女作家是香港文坛的一大奇特现象;从作品看,香港女性文学往往脱不开“男女之情”的内容,婚恋小说为数不少,主题与人物塑造也有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
散文化小说创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坛达到了高峰,九十年代大量曾经创作散文化小说的作家自主寻求创作的转向,部分作家则坚守在散文化小说的阵地上继续创作,将散文化小说带入新世纪文坛,但是总体上而言,九十年代的散文化小说创作成就并未超越八十年代。散文化小说的流变是九十年代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小说自身发展的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作家寻求自身创作出新的结果。无论是转向还是坚守,都是作家创作自主的选择,体现了我国文学发展宽松的环境和多元化的格局,符合文学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以其多变的色彩,不同的风格,不断地超越自己而给文坛带来了求新求变的新质。她创作风格的每一次变化都是对文坛评伦家过去观点的挑战。王安忆小说以展示上海文化为审美对象,文中细腻委婉的笔触,对女性命运的历史关注,都标示出作家个人化女性写作的鲜明特征。小说创作中透露出深切的悲剧体验,是作家理性感受的升华,封闭性的情景设置,又使她的作品超越了世俗的时空,体现了王安忆更高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4.
有“香港文坛教父”之称的作家刘以鬯毕生致力于“求新求异”,其“实验小说”创作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理论,充满了探索性和先锋性。笔者结合他的一系列“反小说”创作,分析了刘以鬯对法国“新小说派”的新锐创作观及主要创新技巧如“客体写作”、“跳跃”、“环合”、“复现”和“开放性创作”等手法的吸收与借鉴,并指出其“求新求异”的叙事背后立足香港本土,着力表现香港社会现实以及小人物命运的深刻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5.
作家池莉以开创了"新写实小说"而在当代文坛占据一席之地。但身为女性作家,她更是自觉地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关注时代变迁给女性生活和情感所带来的变化,从而创作出了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的女性主义小说。《生活秀》和《看麦娘》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这两部小说分别表现了商品经济背景下底层女性与知识女性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状态。无论是小说的叙事视角,还是小说的写实手法,抑或是小说的情节建构,这两部小说都表现了现代社会女性对于自我价值的寻求,进而有力地凸显了女性的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女性小说创作及其批评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的重要文学现象,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批女性作家和以卫慧、棉棉为代表的生于70年代的一批女性作家,在西方女性主义和女性文学的影响下,高举性别旗帜,用独特的女性话语描写女性心理与生活体验,在文本中凸显女性意识,对传统男性中心文学进行解构和颠覆。从“私语小说”到“身体书写”,90年代新生代女性小说具有不可质疑的文化反抗的积极意义,但也包含着致命的偏狭。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小说苑地中,历史题材小说是一种常开不败的花.代表着十七年小说创作成就的“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竞有六部是历史题材的.在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多次评奖中,她每每都有佳作金榜题名。近年来小说创作走进低谷,出现“疲软”,而历史题材小说却受到先锋作家、新写实作家以及不少被公认为有才华的作家的青崃,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文坛,甚至初露称雄文坛之势.本文仅就近年来发表的部分作品,对历史题材小说的新貌作以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沈平 《江海纵横》2002,(5):32-33
“五四”时期登上文坛的女性作家中,庐隐是创作小说最多的一个。在1919年到1934年的短短15年间,庐隐共创作了60余篇短篇小说和四部中长篇小说,在当时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周乐山在悼念庐隐的文章中说:“凡是略微看过新文学书籍的人.没有不知道庐隐女士的”。对庐隐小说的创作成就。30年代有人就评论说:“庐隐是与冰心同乡而又几乎齐名的女作家,她的创作无论在质上或量上,都不见得比冰心少。”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从宏观上对四十年代女性小说创作以及四十年代女性小说的研究进行总体勾勒 ,着重考察四十年代女性作家的审美心态及其小说创作的时代色彩、文化意蕴及特有的性别意识 ,通过系统的分析 ,找寻战争与四十年代女性作家及其创作的关系 ,从而为我们准确把握和研究四十年代的女性创作提供一个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不论是在海外华文文学界还是当下中国文坛,"新移民作家"的小说创作都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劲力量。作为新一代移民作家群体,"新移民作家"拥有了与以往移民作家不同的留学背景和文化境遇,从而使笼罩在早期移民作家小说中浓重的文化乡愁大大淡化。淡化的文化乡愁使他们的小说创作呈现出更为自由的状态,也使得他们在人性的多元开掘和文化冲突的主题探索中走得更为深入,这正是"新移民作家"带给小说中国的重要财富。  相似文献   

11.
港产肥皂剧《金枝欲孽》权谋斗争的内在逻辑吸引了职场女性的关注,并将这部后宫女人戏解读为“办公室政治教科书”。文章从传统文化的影响、后宫争宠的主题、男性视角的女性形象、男性拯救女性的叙事结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这种解读不仅没改变该剧文本的父权制特质,反而加强了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12.
琼瑶、亦舒、张欣是近30年来活跃于两岸三地的言情一J-说家,从原型视角分析这三位女作家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发现她们的小说创作与大众文化、男权主义的关系,从而探寻通俗小说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3.
香港将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回归中国。九七前后香港法律的如何衔接,关系到香港平稳过渡的大局。九七之后香港法律的发展,关系到香港经济发展的状况。作者尝试勾划一个理论框架,作为研究、探讨香港法制发展问题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女性心理学是研究女性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独特分支。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女性经验主义、女性立场论和后现代女性主义三个阶段。女性经验主义强调男女的共性;女性立场论强调女性经验的独特性;而后现代女性主义则认为性别是一种文化的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15.
香港被英国掠走之后,中国人就开始了让香港回归祖国的种种努力,但均以失败告终。建国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对于香港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暂时维持现状不变”、对香港“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当收复香港的条件渐趋成熟的时候,邓小平“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思维首先付诸于收复香港之实践。在与英方交涉的过程中,邓小平、中国政府表现出强烈的对于香港的主权意识,终于促成了香港回归的起步。  相似文献   

16.
论21世纪大陆新武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大陆新武侠"简称"大陆新武侠",这-概念于2004年正式提出.大陆新武侠具有鲜明的不同于港台新武侠的特点:一是大陆新武侠的"江湖"表现了后现代语境下的现代追求;二是女性武侠小说作为一个突出的现象改变了武侠小说性别政治的固有格局;三是强调学养与智慧的武侠智性写作,丰富和提升了武侠小说的类型界域与文体品位;四是大陆新武侠的广域叙事,从知识立场上拓展了武侠小说的文体类型.上述特点,共同形成了短短几年来大陆新武侠创作的繁荣,表现着大陆新武侠巨大的类型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7.
女性教育尤其是少数族群的女性教育是近些年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女性教育研究在关注当前之外,还应将视野扩宽至过去,以求对女性现状与发展有更为清楚的理解。文章以哈萨克族为例,解读哈萨克古代传统女性教育形成的深层原因。通过研究得知:在哈萨克族古代传统社会,女性的培养直接受制于其身体资本的制约,并受由身体资本弱势所致的权力资本丧失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女性犯罪呈现快速增长的总体趋势。女性犯罪具有大量的自身特点,其危害已值得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女性犯罪具有深刻的主观和客观诱因,值得深入探究,而加强对女性犯罪的防控研究,落实女性犯罪的防控措施,有效地遏制女性犯罪更是理论和实务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尽管基本法条文中没有"行政主导"的明确文字,但学界和官方普遍认同香港特区的政治体制体现了"行政主导"原则.随着香港政制朝着普选目标的迈进,特区行政与立法之间摩擦不断,行政主导体制受到极大挑战,如何理顺香港特区行政与立法之间的关系,提高行政主导型政制的质量,是特区政制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满族说部的女性传奇故事是满族创世神话的移位,传奇故事中的女性形象或为历史人物,或为传说人物,她们已经失去了神话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男权社会中男性的附庸。在满族说部的传奇故事中,既表现了女神神话形象的变形,又表现了女性的悲剧性命运。女性人物的神话化使女性历史人物获得了原型性表现,而女性人物在现实中的悲剧性结局,又使女性衰落的现实体验获得了真切的表现。传奇性的表现使女性传奇获得了神话性传统,而悲剧性表现又使传奇获得了现实的生命体验。这两者的结合使满族说部女性传奇故事获得了极大的思想情感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