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新闻采访权及其法律限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区分一般采访权与新闻采访权法律特质的基础上,探讨了新闻采访权的法律渊源、权利属性、基本内容及其法律限制,指出新闻采访权属于新闻法制的基本范畴,实质属于社会权利而非公权力或私权利。对新闻采访权的合理限制以及对这些限制的切实实行,实质上是对新闻采访权准确行使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记者的权利主要指采访权和报道权。报道权的行使以采访为前提条件。如何实现记者的新闻采访权,是新闻立法首先应解决的问题。一、广义采访权及其分类及内容按权利涉及的范围可将采访权划分为广狭两义。广义“采访权”指“为保证连续采访的实现而设定的权利”。1.设立采访机构权在我国是不允许个人设立新闻采访机构的,但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拟订的《新闻法》文稿曾触及这一点,它规定个人有办私人报纸的自由。无论个人是否有权设采访机构,但一个新闻媒体是必定拥有这种权利的,它可以设立自己的记者部、采访团、记者站、通讯社、联络处等采访…  相似文献   

3.
隐私权是自然人对与其有关的一切无碍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个人信息、个人空间和私人活动所享有的阻却他人知晓及不受他人非法干扰的人格权。公众人物由于享有了更多的其他权利(权力)以及肩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所以应对其隐私权进行适当限制。应遵循权利平等、社会公共利益优先、平衡协调、人格尊严等原则,协调解决知情权、采访权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冲突。在公开公众人物隐私的时候不应牵涉或影射与此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其他人,不损害公众人物的人格尊严。  相似文献   

4.
论网络中个体化媒介权及其法律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权利在法律调整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本文结合网络的社会属性、技术性探讨网络中之权利——个体化媒介权,并对该权利的法律调整提供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5.
受众权利的核心是受众所享有的新闻权利与消费者权利的统一,具有双重性、自主性、共生性、目的性、法定性等特征。应当通过宪法司法化以及未来的宪法诉讼、公益诉讼、民事诉讼来保障受众的权利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6.
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我国当前大力推进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是推动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举措,有利于提高中共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7.
关于隐性采访与新闻侵权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隐性采访不仅能真实地采访到用公开方式难以获得的新闻素材 ,将社会丑恶现象曝光 ,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知悉社会真实情况的需要 ,充分发挥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然而随着隐性采访的增加 ,新闻纠纷与新闻诉讼也随之增多 ,有的记者或因运用不当、或因滥用隐性采访而被告上法庭 ,甚至被判决赔偿精神损害。因此 ,正确认识隐性采访 ,对其进行法理分析 ,把握好隐性采访的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新闻发布制度建立的根本目的就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由于在突发事件中,公众对信息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危,此时相关信息的公开显得更为重要。然而,由于缺乏法制的制约和官员们的惯性思维影响,突发事件的发布往往困难重重。本文就突发事件发生时,新闻发布制度如何促进信息公开、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知情权是公民言论、出版自由权利的重要内容和必要前提 ,新闻记者所拥有的知情权利应当是从属于并服务于公民的知情权利。新闻记者的基本职责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以及了解世界所需要的新闻和信息 ,因而新闻记者的知情权利应当比普通公民相对宽泛  相似文献   

10.
新闻监督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又可能对司法公正造成负面影响,其冲突的根源在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构建新闻监督与司法公正的互动平衡,必须进行体制创新,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1.
新闻舆论监督和司法公正存在着既统一又时立的密切关系。新闻舆论监督有利于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促使司法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促进司法人员廉洁自律和文明办案和实现审判的公正高效;新闻舆论监督缺乏制约或运用不当,则可能对司法公正产生负面影响。要实现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最根本的是实现舆论监督的法治化,用法律来规范新闻舆论媒体对司法工作的监督。  相似文献   

12.
知情权及其性质探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知情权是公民知悉、请求获取对其有利益关系的信息的自由。知情权可以划分为狭义知情权和广义知情权。知情权的性质,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分析,知情权具有宪法权利的属性;知情权是一项重要的公民政治权利,具有明显的公权利属性;知情权是一项民事权利,具有明显的私权利属性;知情权又是一项社会性权利,具有过渡的性质;知情权还是一项具体性权利。  相似文献   

13.
关于数据权利的定性学界存在分歧。数据权利的法律实现,应以数据中的人格利益和财产利益为基础,以利益平衡理念为导向,分别确定数据权利。数据中的人格利益来源于其所承载的信息,并体现为个人对于数据的信息权利。数据的财产利益由企业所取得,表现出不同于传统财产权的有限支配性。数据之上个人信息权与企业财产权的交叠反映数据权利的双重属性,也揭示两种权利支配数据时所产生冲突的必然。基于利益衡量的具体规则,一方面,个人信息权凭借其内在价值的优位性,优先于企业数据财产权受到保护。企业对数据的处理以满足个人信息权为前提。另一方面,阿列克西公式明确不同场域下数据的“匿名化”标准,为合理划定个人信息权与企业数据财产权的边界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4.
历时性梳理社会新闻概念流变,运用当下理论语境探讨社会新闻的理论界域。中国近代社会新闻在业界与学界都存在着感性、偏狭的简单思维,缺乏学理上的逻辑涵摄。社会新闻源自一个新闻事件发生的宏大社会信息场域,从学理上重新审视社会新闻的能指与所指,矫正近代以来形成的惯性思维,回归社会新闻概念的内在本质,客观理性从容自觉地传递社会新闻信息正能量。  相似文献   

15.
论毛泽东新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认为新闻具有阶级性、真实性,新闻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新闻写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他重视新闻的宣传功能,强调新闻队伍素质的“红”与“专”,主张“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反对党八股,倡导新文风。毛泽东新闻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闻观和中国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指南。毛泽东新闻思想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建设和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新闻首先应抓住那些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社会新闻也应围绕人们普遍关心的事件进行深入报道、追踪报道、连续报道,社会新闻又要注意增加可读性.社会新闻在写作中应注意真实性、思想性、针对性、战斗性和人情味.  相似文献   

17.
任何种类的新闻,都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效果,社会新闻——这个与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教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等相对应的独立的新闻门类,由于其事实的具体性、与读者(听众、观众)心理的贴近性,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也有其独到之处。一般说来,它极易引起人们的共鸣,直接影响社会道德风尚;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社会新闻的社会效应将更加广泛和突出。因此做为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必须重视社会新闻的写作及其产生的社会效应,更好地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社会新闻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人们培养和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因此,我们要积极反映社会的新风貌,反映人与人之间友善、爱心,对新人新事新风貌加以赞扬、肯定和推广。这些新人新事新风貌一经报道,便犹如出墙的红杏,使人感到非常切近和温馨,灵魂得到  相似文献   

18.
新闻舆论监督社会功能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是多样的。其社会功能大致有 3种 :(1)社会的了望塔 ;(2 )社会的安全阀 ;(3)民主的大舞台。正确认识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 ,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新闻舆论监督观  相似文献   

19.
从科技新闻看公众科技信息知情权之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普遍偏低,与高科技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形成悖论。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科技新闻报道中公众对于科技信息知情权的缺失。媒介资源局限、商业逻辑、政治逻辑、技术霸权和受众默许等对此现状负有责任。  相似文献   

20.
在新媒体普泛的当今,要坚守新闻传播的核心价值,阻止其流失,仅靠行政强制手段远远不够,还需全民的自觉意识和传媒媒介的道德约束。在不断变动的媒介环境中,只有尊重事实,不变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和责任使命,才能保证新闻事业的本质特征和传媒的公信力,彰显新闻信息传播的核心价值观。为此,新闻传播当遵循媒介运行的规律和国家对传媒业的发展决策,主动进取,做好根本、坚守、瞭望、创新八个字文章,演绎好变与不变的关系,重树新闻理想、回归新闻信息采写本色、坚守新闻职业道德,这样才会不失新闻传播的核心价值防线,进而践行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