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新意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14-16,20
董事负有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如果董事没有履行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应该建立董事责任追究制度。董事的责任追究制度包括:刑事责任追究制度、民事责任追究制度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我国董事责任追究制度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2.
汪炜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2)
船舶肇事逃逸的比例高,查获率低,一直是困扰水上治安和航运安全的一大难题.以船舶肇事逃逸的认定为基础,梳理了我国现行法律关于船舶肇事逃逸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的规定,并通过监察博弈模型对水上交通管理部门和肇事船舶的策略选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范船舶肇事逃逸的法律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荣波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5):49-53
船舶碰撞侵权责任制度对受害人的保护不足,需重新规制。推定过失与海上交通安全义务相适应,适合于对受害的第三人的救济;互有过失碰撞致第三人的财产和人身损害,均应采用连带责任;对于船舶碰撞致船员工伤,应明确船员和有关权利人享有工伤保险赔付和人身损害赔偿的双重救济权。 相似文献
4.
郭艳玲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4):37-40
随着注册会计师制度的不断发展,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问题日益突显,而随之相配套的法律制度所存在的空白也出现,本文试对当今社会中注册会计师在履行其职责时所存在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毛东恒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5):19-22,31
海商法第167条的规定强调了船舶碰撞事故中无过失免责的原则。然而,分析无过失碰撞的一些具体情况之后会发现,无过失碰撞案件一概以损失自负来处理有的时候会显得有失公平。法律不能将船舶碰撞事故中当事者的有责性转化为损害赔偿责任,因此无法更好地保护受害者的利益。本文就这个问题,尝试从侵权责任法第24条的规定来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援用公平责任原则去调整无过失碰撞案件中当事人之间的损失分担,从而在具体的情况中能够更好地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6.
吴莉婧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58-61
处理因船舶碰撞造成的油污损害赔偿 ,关键问题是要分清船舶碰撞和船舶油污这两种法律关系。对于船舶碰撞 ,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而对于船舶油污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仅追究漏油方的赔偿责任。只有当两艘以上船舶都漏油 ,且损害无法合理分清时 ,各船才承担连带责任。漏油船做出赔付后 ,可按照碰撞的过失责任比例 ,向非漏油方追偿。 相似文献
7.
陈哲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20-21,31
船舶发生碰撞 ,应以碰撞前的事实经过和双方所采取的避让措施为基础 ,来确定碰撞事故的责任方。过失责任一经确定 ,就意味着过失方对另一方所遭受的损失承担经济上的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8.
陈哲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1,1(4):20-21,31
船舶发生碰撞,应以碰撞前的事实经过和双方所采取的避让措施为基础,来确定碰撞事故的责任方。过失责任一经确定,就意味着过失方对另一方所遭受的损失承担经济上的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9.
范俊丽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72-76
摘要(Abstract):商业贿赂作为一种普遍的商务\"潜规则\",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只有完善对商业贿赂法律责任的规定,才能应对商业贿赂行为的复杂性和严重性。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贿赂法律责任的不足,并从竞争法理论和比较法的角度对商业贿赂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修改和完善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新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90-95
社会医疗保险欺诈法律责任应具备以下构成要件:主体是具备社会医疗保险欺诈法律责任能力的单位和个人;行为人已完成医疗保险欺诈行为且存在骗取医疗保险待遇的主观故意;医疗保险安全已受到侵害。我国社会医疗保险欺诈法律责任制度还很不健全,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进行完善。在民事法律制度方面,应明确规定医疗保险欺诈不当得利返还民事责任制度;建立医疗保险欺诈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引入医疗保险欺诈促讼人共分罚款制度。在行政法律责任制度方面,应明确医疗保险欺诈行政执法主体;建立反医疗保险欺诈联合执法机制;强化多种行政责任形式综合运用。在刑事责任方面,应在《刑法》中增设社会保险诈骗罪;出台社会医疗保险欺诈犯罪的相关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11.
骆莹莹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4):37-39
国家成为国际犯罪主体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基本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但就国家是否能承担其所为的国际犯罪的刑事责任以及如何承担刑事责任的问题在学界颇有争议。试从分析各学者关于国家能否承担国际刑事责任的观点入手,并就如何实现国家刑事责任的方式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陈自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9
废弃油气井是油气勘探开发的产物,案例研究表明,废弃油气井存在着导致严重环境损害的风险。对废弃油气井的井控或封堵措施不当、人为破坏或非法开采、甚至仅仅只是自然因素的影响都可能使废弃油气井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一旦废弃油气井损害环境事故发生,负有相关责任的油气企业及相关责任人员、政府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就应承担相应的民事的、行政的、甚至刑事的法律责任。解决废弃油气井损害环境的根本办法,在于从制度和技术两方面着手,从源头上进行防治,将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3.
人格责任是德日刑法理论中以相对意志自由论为根据,折衷道义责任论和社会责任论而提出的一种归责方法。人格责任由行为责任和人格形成责任两个层次构成。基于责任判断的伦理性和整体性标准,人格形成责任不仅作用于量刑,也影响定罪。刑法理论上,大陆法系的刑事责任与我国的刑事责任有所不同,但人格形成责任的理论仍然可以在部分刑事责任能力、惯犯从重处罚及过失累犯等问题的解释与创新上为我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4条规定:行为人和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该条文以一般条款的形式赋予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导致公平责任原则滥用,使公平责任不再公平。《民法典》第1186条对公平责任原则进行了修正,明确公平责任原则仅是行为人与受害人之间的损失分担规则,而非归责原则;采纳与大陆法系国家相同的特别规定的规范模式,将公平责任的适用仅限于法律规定的因自然因素引起的紧急避险、完全行为能力人无过错使自己陷入无意识或失去控制的状态致他人受损害、高空抛物无法查明侵权人时使用人的补偿三种情形,使得公平责任不再被滥用。 相似文献
15.
商业贿赂是近年来“曝光率”较高的一个名词,是一种社会现象,属于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它严重危害一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家的廉政建设以及良好社会风气的培育。商业贿赂既触犯了刑事法律,也触犯了行政法律以及民事法律,但是,首当其冲的则是商事秩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对商事贿赂的主体不仅要从刑事、行政、民事方面进行制裁,更重要的是要从商事方面对其进行制裁,要求其承担商事责任,而不能以民事责任代替商事责任。 相似文献
16.
毛广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35-38
公司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而且是一个社会组织.公司社会责任是公司基于社会的希望应当履行的义务,对社会有利的影响最大化以及对杜会不利的影响最小化.公司社会责任思想是对传统利润最大化理论的一种扬弃.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完整的公司社会责任应该是由作为动力系统的经济责任、保障系统的法律责任以及导航系统的道德责任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17.
从刑行交叉视角看待行政犯罪及其惩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敏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2):69-72
刑行交叉是研究行政犯罪的关键,基于刑行交叉的视角,将行政犯罪界定为违反国家行政法律规范而又触犯刑律,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同时,基于此视角,探讨了行政犯罪惩罚的根据即其法律责任,得出了刑事责任优先的刑事、行政双重责任的结论,进而强调实现行政犯罪的惩罚关键要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针对实践中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袁伟伟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5):98-100
法律的主要功能在于禁恶,并提供正面激励,使人们积极守法.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适用可以有效的改变经济人的成本-收益结构,使经济人不因侵权而获利,不因受损而得不到赔偿,从而激励经济人作出遵循法律的选择.侵权责任原则的适用实际上是通过侵权双方当事人的责任的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和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9.
仲亚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5):42-47
在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各地已围绕政府责任进行制度构建,开展许多问责工作,但问责普遍化带来基层工作压力过重等问题。对此,应依据行政学关于政治、行政的二元理论,针对生态文明工作特点,构建有所区别又紧密相连的两套责任体系。政治责任体现社会与政治系统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实行无过错问责原则,实施功能是给公共权力行使者提供权能和民意基础。各级政府是政治责任主要承担主体,直接向权力机关汇报工作的机构首脑是主要责任人。执政党从总体上对全国长期生态文明建设负责,通过党内机制将责任予以分解。行政责任体现权力行使机关内部的命令-服从关系,实行过错问责原则,追求行政理性,实施条件是有完备的规章制度,承担者是一线工作人员。行政责任的良好履行是政治责任的基础,政治责任的有效维持是行政责任的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