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鸿浩 《领导科学》2021,(1):103-105
腐败是公共权力非公共运作的一种社会现象。吏治腐败扭曲了选贤任能的干部选拔标准,以关系远近、贿赂多寡作为官员晋升的"潜规则"。司法腐败则扭曲了国家司法权和执法监督权,受赇枉法,视多寡为曲直,"犯罪虽同,断狱乃异"。建议进一步强化公共组织、专职机关、社会公众腐败预防的制度设计,倡导廉洁文化,最大限度防止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作。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失控和滥用。法国大思想家盂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爱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权力滥用的办法,就是用权力约束权力,权力不受约束必然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防止权力失控或滥用,就是要加强对权力的制衡与监督。在现代社会,往往设计出相互制衡的政治体制,并以法律作为运行规则,即把权力制衡融于法治之中。权力的制衡有丽种形式,其一是政治系统内的制衡,其二是政治系统外的制衡。前者是指国家行政、立法、司法体系之间的相互制衡,在我国还包括党政系统的纪检和监察等;后者是一种广义的权力制衡,诸如社会监督、民众监督,舆论监督等,还有社会教化.思想政治工作以及道德自律等等,也属于权力制衡的范畴,其目的都在于规范权力的运作。  相似文献   

3.
政治领域哪些改革问题亟待理论突破?调查结果为:廉政改革(列第一位)、民主参与(列第三位)、简政放权(列第六位)廉政改革。廉政实践有赖于廉政理论的指导,缺乏这种指导,反腐败实践就会成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由于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滥用,防止权力滥用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所以,廉政理论必须解决公共权力合法行使的问题。民主参与。社会利益的分化以及由此  相似文献   

4.
黄芹 《经营管理者》2009,(20):11-11
公共权力在本质上来源于人民,是以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利益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权力。公共权力具有不同于一般权力的特征,即垄断性与公共性。在公共管理中,公共权力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配置和运行,背离了自己的初衷,或者是公共权力主体以权谋私,便会出现公共权力异化现象。公共权力的异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动摇公共权力合法性的基础,影响政府的信誉和形象,降低公众对公共管理和政府的满意程度,并最终会威胁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因此必须防止公共管理过程中权力的异化,保证公共权力的合理运行。  相似文献   

5.
腐败的本质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作.腐败产生的最本质的原因在于权力本身,只要有权力存在就不可避免产生权力的滥用。拥有权力就拥有影响力、支配力,如果没有对权力运行过程中的监督和制约,就必然会产生腐败。因此,研究权力运作过程中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有利于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的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6.
在一切社会中,腐败总是与一定的公共权力密切相关的,即腐败总是权力的腐败。从权力腐败的根治来看,反腐是治标不治本,防腐才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这就必须为权力的运作设立一个合理的界限,即权力之间的制衡。  相似文献   

7.
吴玉岭 《决策》2006,(5):30-31
反垄断法的实质是公共权力对经济运营的介入,在这一过程中,它面临诸多的矛盾与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18世纪中叶,孟德斯鸠提出了一条著名论断:"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这一论断对世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随后,西方政治思想家又从人性的角度,去分析制约公共权力的必要性:为了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和腐败,就要把权力均匀地分配到不同部门,并且给予各部门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正如汉密尔顿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几年公共权力滥用之普遍、危害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这逐渐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一切缺乏监督制约的公共权力,必定导致腐败。没有监督就没有民主。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民主的经典涵义,是“人民的权力”或“多数人的统治”。但是,在现今的政治实践中,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在我国,民主政治的关键,不在于也不可能使人民中的多数亲自掌握和使用公共权力。民主政治的关键在于,要确保掌握公共权力的少数人在权力运行的整个过程中受到全社会的监督,防止他们滥用权力和个人专断。如果掌握公共权力的少数人在滥用…  相似文献   

10.
按照权力授予原理,人民群众拥有对公共权力运行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但是,由于权力自身的惰性、扩张性和过度理性,这种朴素要求在现实生活中不时遭遇挫折。于是,我们党力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并尝试将公开范围从行政权力延伸至党委权力,选择县级党委作为党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的突破口。应该说,这种尝试既反映了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趋向,也符合政治体制改革循序渐进的理路。但从实践进展看,当前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作并没达到预设的理想效果。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忽视了促进县委权力公开的内外要素——权力与权利的双重制约和公共参与。唯有合理规划这些内外要素,才能为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作提供充足动力。  相似文献   

11.
政府作为城市房屋拆迁的重要主体部门,其公共权力的运用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然而,由于"政绩工程"、"土地财政"等利益的驱动,导致政府部门公共权力的异化,最终引发强制拆迁甚至暴力拆迁。因此,矫正政府公共权力异化,恢复公共权力本来面貌,将成为保障顺利拆迁,防止暴力拆迁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行政监察是现代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预防是行政监察工作的根本目标。构建高效的预防监察体系对于制约公共权力,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行政监察和预防监察相关内容的阐述,提出了我国构建预防监察体系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第四种权力”的威力 新闻媒体在西方被认为是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权力之外的“第四种权力”。为了防止和打击腐败,各国大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廉政法规.限制对公共权力的滥用。监督公共权力的运用过程,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共利益。在众多的监督手段当中,舆论监督是各国通用的重要监督手段之一。社会政治文明程度越高的国家,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4.
当前,反腐倡廉已从侧重治标向着力治本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就必须有有效的制度作保证,腐败的实质是权力滥用.完善监督机制,防止权力的滥用就成为预防腐败问题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杨爽 《决策与信息》2013,(10):190-190
高效、科学的公共服务供给离不开公共信息服务的开展,信息的基础性特征决定了公共信息服务的基础性地位。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情况来看,政府都是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的主导力量。政府代表着公共权力,利用公共财政收入来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公共信.包服务的开展对政府自身的完善以及社会和公众都会产生许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是防止以权谋私的根本举措。”这就为我们党今后切实有效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指明了方向。这里所讲的权力是指“公共权力”,包括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由于共产党是执政党,党员在国家机关中实际掌握着各种公共权力。因此,权力运行制度化、法制化,就是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受制度、法制的规范,并依规则行使的状态。之所以强调权力运行“制度化”,就是因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1,(35):10-10
为阻断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的渠道.使公共权力与私人利益相分离,浙江省建立了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并出台《浙江省党员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暂行办法》,作为开展防止利益冲突工作的法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责,中国农村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供应的短缺和不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障碍之一。当前我国公共财政对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应短缺问题,关键是要建立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科学合理划分财权和事权完善财政供给机制以及切实有效解决基层政府财政困难,按照公共财政的思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坚持民主财政的原则,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9.
防止利益冲突进入深水区推荐度指数利益冲突,是一个特定的廉政概念,指国家公职人员的私人利益,与其行使公共权力、履行公共职责时所代表的公共利益相冲突、相违背、相矛盾的情境、状态和行为。据11月日《检察日报》报道,在日前召开的反腐败:防止利益冲突的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  相似文献   

20.
叩颖 《秘书之友》2014,(10):47-48
正鄯爱红在《领导之友》2014年第8期《"权力兼职"危害大矣》一文中,具体阐述了权力兼职造成的四个方面危害。首先,"权力兼职"的实质是权力与利益的交换,损害了公共权力的合法性。领导干部兼职,不过是想兼职又兼薪,鱼和熊掌兼而得之;企业请领导干部兼职,往往看中的是领导手中的权力,"权力也是生产力",企业可以以较少的付出换取更大的利益,获得更多的"实惠"。这种"特权企业"和"特权领导"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