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砖茶与西北少数民族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砖茶是我国西北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少数民族地区普遍使用的民族茶。砖茶不仅仅具有普通茶的生物性功能,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它还具有政治、宗教、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砖茶也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商品,自古及今,它在内地与西北少数民族以及西北少数民族之间的民族关系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工具性角色,承担着文化使者的职能;西北少数民族对砖茶的厚爱和依赖,也创造了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砖茶文化。  相似文献   

2.
欣闻2004年9月是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建院二十周年,值此之际,我特向贵院全体师生员工表示最衷心的祝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是国家在宁夏建设的一所部属民族高等院校。它的创建闪烁着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光辉,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高等教育的关怀,是国家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的结晶。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面向少数民族、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办学方针,为提高少数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强民族团结、保持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2007,(8):I0011-I0011
西北民族大学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民族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和西北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的研究基地,被誉为“西北少数民族人才的摇篮”。学校包括校本部和榆中两个校区,占地1800亩。学校构建了从少数民族预科、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办学模式,拥有11大学科门类的47个本科专业,31个硕士学位点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博士点,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的政治演进中,几代领导核心围绕国家的发展,不断创新发展思想并使之政策化,取得了巨大成就.西北民族地区的发展和民族政治发展都是在服从于国家发展和政治演进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国家发展条件、环境直接影响着西北民族政治,国家利益、民族权利的选择和实现都是西北民族政治的选择,国家发展、少数民族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同时成为西北民族政治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根植于民族情感与民族意识的宗教文化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民族成员的政治认知与政治评价,并成为乡村政治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在民族地区乡村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以积极的心态关注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以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6.
在长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积累了灿烂的文化。其中,拉面文化是最为普及的大众文化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兰州拉面"为代表的西北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开始走向全国。本文以北京和武汉的四家拉面馆为例,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常经验观察与问卷调查,深入研究了拉面从业群体的生存现状及其独有的民族文化特征,提出了保护性开发少数民族文化,要将文化挖掘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特色小吃的产业化发展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朱则  薛泽林  张劲松 《民族论坛》2013,(9X):100-104
在长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积累了灿烂的文化。其中,拉面文化是最为普及的大众文化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兰州拉面"为代表的西北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开始走向全国。本文以北京和武汉的四家拉面馆为例,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常经验观察与问卷调查,深入研究了拉面从业群体的生存现状及其独有的民族文化特征,提出了保护性开发少数民族文化,要将文化挖掘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特色小吃的产业化发展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民族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原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高原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在高原现代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因此,研究高原民族高、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高原现代教育的重要课题。一、青藏高原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在解放前,青藏高原的民族高等教育处于一片空白。解放后,党和国家坚决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团结的政策,坚持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逐步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不平等现象,实现各民族间事实上的平等。假若仅有汉族教育的发展,而无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就谈不上我国教…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处在经济崛起的历史时期,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件严重大事。而青海又是一个民族大省,他的发展和稳定对西藏自治区乃至整个西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和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制定民族地区特殊经济政策的基本依据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同全国其它地区相比,既有共同性的一面,也有特殊性的一面。共同性是指全国的统一性,特殊性是指少数民族的差异性。共同性适用于共同性的政策,特殊性就要从…  相似文献   

10.
从杂散居实际出发搞好团结与发展工作文/王剑曲靖地区位处滇东红土高原,素有“入滇锁钥”之称。全区有彝、回、苗、壮、布依、瑶等38个少数民族,人口44万人,占总人口的79%。少数民族居住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50%,是云南省典型的民族杂散居地区。其居住特点...  相似文献   

11.
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与民族关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论述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状况的基础上 ,阐述因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民族关系问题 ,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举国欢度建国十周年以后,我很幸运地得到一个机会到西北走了一趟。在西安又和陝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几个省、自治区的一些做民族工作的同志談了談民族工作問題,从談話中所听到的和我自己所看到的一些事实,在在都說明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近两年来發生了并且發生着急遽而深刻的变化,西北各自治区和各省的民族地区的形势和全国的形势一样,是无限好的。一西北地区的各少数民族人民,在解放前漫長的时期中,受到封建地主的殘酷剝削,有的更在黑暗、殘酷、野蛮的封建农奴制度下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解放以来,各少数民族地区先后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并实現了人民公社化。凡是聚居的少数民族,都实行了民族的区域自治,分別建立了自治区、自治州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不仅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把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作为民族工作的第一要务,以十六大精神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扎扎实实搞好安民工程、富民工程、兴民工程,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开创“二次创业”的新局面。“安民工程”就是要以全省少数民族根本利益为己任,畅通少数民族群众加快发展的渠道,构筑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4.
常德市属散杂居少数民族地区,有30个少数民族,43万多人,少数民族人口中占全市总人口的8%。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干部作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地区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繁荣的重要措施来抓,并取得较好成绩。一  相似文献   

15.
凉山州民族干部现状和需求预测研究何明伟少数民族干部是民族自治地方管理党和政府事务的骨干力量,肩负着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担,是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建设成就和工作成...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54个少数民族、2个民族自治州、21个民族县、30个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24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9.3%,少数民族地区土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近40%。这一基本省情,决定了民族问题是全省改革发展稳定中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可以说,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小康,就不会有甘肃省的全面小康;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甘肃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造成人口的大流动,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纷纷走出大山、高原、乡村,来到内地大中城市,民族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影响民族关系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城市化进程中和谐民族关系的对策:正确的民族法规体系,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1951年的云南,这片有着众多少数民族生息、蕃衍的红土高原,发生了一件激动人心的大事──一所专为少数民族而创建的大学诞生了! 云南民族学院诞生了!这是云南少数民族历史上亘古未有之事。云南民族学院,是所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昆在促进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创办的高等院校。五十年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民族学院从初创时的低层次、单一民族干部培训学校,一步步发展成为今天的多学科、多层次、集综合性、民族性、师范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高等院校,被誉为“民族人才的摇篮”。五十年来,…  相似文献   

19.
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幸福心态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以道德至上的理念为依据,表现为善的幸福心态、慈的幸福心态、公正的幸福心态。宗教信仰构成了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幸福心态的价值取向。西北少数民族就是通过宗教信仰形成的幸福心态,体验和感受日常交往的快乐和满足。这种独特的心理体验过程只有西北少数民族这样的拥有自身特殊的历史和文化的民族共同体才能获取。  相似文献   

20.
西北少数民族神话内容的审美思考吕霞在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园地里,西北少数民族神话堪称一朵绚丽的奇葩。作为西北少数民族文学的源头之一,这些神话以其瑰丽奇幻的丰姿展现着这块土地特有的草原游牧文化的主要内涵和丰富神韵;体现着传播时代的原始性特征,它是人们原始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