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独特经验,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并集中全党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从而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重新学习这段历史,就会坚定马克思列宁主义信仰,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投身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去。  相似文献   

2.
一革命的转变1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第一阶段的基本结束和中国革命第二阶段的开始,这即是标志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我们的党和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结合中国革命的历史实际和社会实际,制定了中国革命的策略和步骤,领导了并且领导着人民革命的斗争.党教导我们说:"我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不断革命论  相似文献   

3.
“以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 ,摸索出的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革命正是沿着这一正确道路走向胜利的。孤悬海外的琼崖革命 ,之所以能坚持“二十三年红旗不倒” ,笔者认为 ,最重要的一条 ,就是琼崖共产党人在斗争实践中 ,坚持不懈地探索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积蓄、壮大革命力量 ,使革命力量最终从劣势转变为优势 ,从而为夺取城市 ,最终夺取政权准备了条件。以 192 6…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创立的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和邓小平开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两个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产物,但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的联系。两者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5.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产生了三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同志作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承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卓越地创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这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邓小平同志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进一步继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出色  相似文献   

6.
一 "百家争鸣"是繁荣科学文化的正确方针"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广泛研究了历史经验和我国的现实情况以后所提出来的.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许多光辉范例中的一个,同样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地发展.这个方针提出以后,三年多来的实践已经充分说明了它的正确,说明了及时提出这一方针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百家争鸣"本来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真理是从斗争中产生的.要繁荣科学文化,探索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他对"三农"问题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同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相结合,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他的许多关于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科学论述,对我们今天解决"三农"问题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其政策经历了由主张城市武装起义到开始注意农村游击战争、城乡斗争并重实际上支持农村革命根据地斗争、再到初步有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客观上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创造了条件,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民主是辛亥革命以来中国政治的主题。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追求经历了从走美国人的路到走俄国人的路、从城市到农村、从东部到西部的革命进程,最后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新民主主义之"新"在于它以立足于中国广大的中西农村而不是东部沿海城市,以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而不是少数城市居民作为主体,以实现、发展和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为首要目标。这种历史经验深深地影响了今天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基本看法,造成了今天中国以群众路线为主要形式、以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10.
依靠农民,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是中国革命走过的道路。毛主席关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理论,是一个伟大的战略思想。毛主席根据中国革命的特点,指出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他说:“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约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夺取革命的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把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验的哲学总结和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是由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论各部分组成的有机整  相似文献   

1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城市工作始终是全党工作中的一条重要战线.城市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早期革命斗争的策源地,建党和大革命时期党主要通过在城市进行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发展革命力量,扩大了党的影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城市斗争中屡遭挫败的严酷现实,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提供了经验教训.抗战时期党的城市工作,为中国共产党从苏区转向全国,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扩大和抗战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的斗争,加速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灭亡.总之,主要在城市里开展的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工作和人民群众运动,有力支援和配合了农村的武装斗争,从而才有了全国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中,革命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都发挥了其独特的历史作用.它是中国人民军队的诞生地,是治国安邦人才的培育地,是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出发地,也是党在全国执政的实验地.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和无产阶级政权建设提供了实践平台与载体,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4.
1949年以后,革命文化借助国家力量,以一种风行草偃之势"迅速地从一种局部的、边缘的和地区性的文化变为统领全中国的主流文化".当革命文化由农村而城市,与都市文化相遇的时候,二者之间的互动与消长,抗拒与变迁,以其复杂多态牵动着当代中国文化的整体变迁.以多元文化为主体的上海都市文化在1949年后,也迈入革命文化一枝独秀的时代.尽管如此,作为一种隐性构造,上海都市文化不仅没有消失,而且使革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上海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向阳 《南方论刊》2022,(8):19-20+2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探索出了一条中国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产物。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体现了革命初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分析和考量。其体现了在考察过程中,毛泽东坚持的实践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以及群众原则,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原则。毛泽东将农民视为中国革命重要力量,强调农村建立革命武装的必要性。农村大革命在报告出版后迅速高涨,为后来中国共产党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蓄积了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是十月革命所开始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十月革命的继续。但是中国人民的革命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的革命是民主主义的革命。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经验表明:在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里,只有无产阶级通过它的先锋队——共产党紧紧地掌握革命的领导权,遵循着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才能取得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才能使民主革命胜利地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里的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斗争树立了榜样,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增添了新的经验。毛泽东同志在指导中国革命和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关于民主革命胜利地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大大地丰富了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相似文献   

17.
赵煦 《兰州学刊》2007,3(9):60-63
英国城市化的发生离不开工业化和贸易的发展,但其基本的前提条件却在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状况.英国城市化的第一前提是英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正是"农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为英国城市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前提是英国农村劳动力的剩余与转移,人口压力、"农业革命"以及乡村手工业的衰落都造成劳动力的剩余,而工业化的吸引力使得其中大部分转向城市.  相似文献   

18.
徐勇 《东南学术》2007,(2):33-39
由于是一个农业、农村和农民大国,在整个20世纪,中国发展的基点在农村,并以农村为动力源.但"三农"问题的根本性解决有赖于工业和城市发展.20世纪,农村和农民为现代工业和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进入21世纪,统筹城乡发展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由此将实现从"农村包围城市"向"城市带动乡村"的转变.其带动机制主要有财政、就业、资本、信息和制度带动.而要实现城市带动农村,必须以新城市建设引领新农村建设,着力于强化城市的自我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伟大的爱国运动和政治运动,同时也是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就是中国革命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和指导的起始。 然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译介到中国还是在这以后的事,其中有关文艺思想和理论的论著,译介到中国来,还要更晚一些。 当然,我们不能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的社会革命论和它的文艺理论分割开来;它们往往融为一体。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和革命理论往往包容和关照文艺,而其文艺思想和理论则无不体现和渗透其哲学思想和革命意识。  相似文献   

20.
<正> 统一战线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实际上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理论在我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也是我党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新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原理,科学地解决了革命同盟军问题,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点的统一战线的理论.建国以后,我国的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出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局面.在这种形势下,究竟还需要不需要革命统一战线呢?回答是肯定的.周恩来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人口这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