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美是一种独立存在的美学形态,但它不是相对于优美、壮美而存在,而是与素朴美并列存在.华美与素朴美在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等方面相互对应, 相反相成, 相映成趣,各显其美.素朴美与华美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价值,其中以陶渊明的诗为代表的自然美(即素朴美)和以六朝文学为代表的绮丽美(即华美)尤其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和美学意义.肯定和重视这两种基本的美学形态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对齐梁时代的杰出文艺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刘勰《文心雕龙·风骨》多所争论,论见歧出。笔者认为,《风骨》是《文心雕龙》中的重要篇章,它集中体现了刘勰所崇尚的一种理想美——阳刚之美。此外,刘勰在《隐秀》篇里论述了另一种形态的美——阴柔美。生活在公元六世纪的刘勰,就已经认识到美和美感有阳刚美和阴柔美之分,并对这两种形态的美分别从理论上作了阐述,这是他超过前人的地方,是他对中国美学乃至世界美学发展的卓越贡献。 本文试图以《风骨》篇为主对刘勰的美学思想、对刚性美的形成及特点等作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美学精神主要是一个由以味为美、以心为美、以道为美、以文为美构成的复合互补系统。以之来考察中国美学历史演变轨迹及其不同时代特征,可发现先秦两汉是中国美学的奠基期,以味为美、以心为美、以道为美、以文为美的美论奠定了中国美学的坚实基础,各家美学完成了初步建构。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美学的突破期,情感美学与形式美学取得重大突破,诗文美学摆脱依附走向独立。隋唐宋元是中国美学的发展期,儒家道德美学重新收复失地、形成主潮,同时形式美学、表意美学也旁枝侧出,增光添彩。明清是中国美学的综合期,涌现了众多总结性的美学论著。近代是中国美学的借鉴期,美学走出原来的依附形态,走上了独立的学术行程。从现代到当代,则可视为中国美学向现代科学美学的转型期。  相似文献   

4.
越剧《王子复仇记》以特有的唱腔演绎了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为世界莎剧舞台增添了一朵绚丽的越剧之花.越剧《王子复仇记》采用写意性的表现手法反映了《哈姆雷特》的悲剧精神,借助于越剧的唱腔展现了《哈姆雷特》中人物的性格、心理、行动,将越剧唱腔之美拼贴入《王子复仇记》的情节之中,显示出元叙事的特点.这种经过拼贴形成的具有元叙事特征的越剧美,不同于作为话剧的《哈姆雷特》的美学形态,实现了在虚拟、写意基础上的审美叠加.  相似文献   

5.
在美学的历史上,当美学的重心由思辩的哲学开始转向艺术领域时,作为主观和客观结合的艺术创作及其作品,其理想的追求就不再限于美之上了,而转向了美的一种更高形态——崇高美.因此,崇高,作为一个古老的美学范畴,在艺术领域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艺术上许多不朽之作都程度不  相似文献   

6.
气韵美     
气韵,是中国文艺美学的独特形态,集中体现了中国文艺审美的基本特性:主体性哲学化美学. 气韵美学观念的形成气韵作为一种独立的美学观念,出现较晚,于六朝时期形成.然而,任何美学观念和形态都有一个孕育的过程,遂表现为历史动态运动.在这个动态的孕育过程中,文化条件的赋予,与之相关的美学范畴的逐步影响,传统的审美理想的积淀,是气韵美学范畴产生的因素.它先成活于绘画理论,进而植根于文学审美领域.  相似文献   

7.
曾繁仁 《学术研究》2012,(8):120-126
宗白华曾经期望"中国的美学大放光彩",这一愿望在建设性后现代突破工具理性、突出生态文化的语境下得以实现。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是在特有的地理环境与以农为本的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呈现出"天人合一"、"阴阳相生"与"生生为易"的中和论生命之美的形态。具体表现为风调雨顺之美、吉祥安康之美、生命旺盛之美与借助自然的绿色想象。在具体艺术形态中表现为民间艺术的吉祥如意、绘画艺术的气韵生动、音乐艺术的"与天地同和"、建筑艺术的"法天象地"、诗学的"六义"之说以及人格培养的"天地境界"等。这种"天人合一"的中和论美学应在积极参与当代美学对话中发挥作用,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8.
董雪静 《学术论坛》2012,35(4):197-200
"厚"是中国古代书法美学较为后起的范畴之一,主要指一种圆润滚实、肉膏骨健、笔力逑劲的书法审美风格。从汉魏自然朴拙之自发风貌到晚清书家精心刻意之自觉追求,"厚"逐渐由一种简单拙朴、雄强泼辣的书法形体特征发展成为成熟的书法审美风格和艺术品鉴标准,在形态美、立体美、力度美等方面体现了中国书法高度的艺术创造性和审美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美学蕴涵着深厚的生命意蕴。中国古典美学的六大思潮———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周易美学、玄学美学、禅宗美学和明清人性论美学都贯穿着一个共同的思想:生命即美。透过艳丽之极的现象之美,中国古典美学渗透着深刻的人性内容和高尚的人格精神,富有一种深邃的生命意味。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不同文化形态中的人们对美的理解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希望把握放之四海衡之千古而皆准的美之定义是理性过于自负的结果,每一文化环境中的美学都只是自己文化中审美经验的总结。从符号美学的思路来看,美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文化性价值判断,它并不具有外在物理性、自足性存在,而是深嵌在一定文化背景中,流变不居,测不准的。美也是一种隐喻性符号,这种隐喻即“以实度虚、以外度内、以有形度无形”。故作者提出要通过在对等文化中进行横向展开和推进来透视美、研究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