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范晓静  张欣 《统计研究》2010,27(6):63-70
 本文使用社会核算矩阵(SAM)收入分配乘数及其分解方法,对中国2000年细分SAM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经济系统中产业部门、居民部门相对收入的变化,以及政府部门在收入分配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引起相对收入变化的构成。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从相对收入角度来说,大部分产业之间是非相互促进的;产业对居民相对收入的提高与居民的初始收入水平有较高的相关性;政府部门的投入会提高城镇居民的相对收入,但却会降低农村居民的相对收入。  相似文献   

2.
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2002年到2008年按收入分组的农村居民收入和八个种类消费支出的数据,通过建立相应的Panel Data模型对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现阶段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且随收入升高而逐渐降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整体上仍较为落后,各收入组间的消费差异主要表现在提高生活品质的消费种类上;食品、居住、交通通讯是农村消费的三大热点。  相似文献   

3.
目前,农村居民消费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动力不足;二是农民消费心理预期抑制了农民消费欲望,价格心理预期延迟了农村的消费。由于住房、子女教育、婚丧嫁娶、养老等支出的加大,使农村居民收入预期下降,支出预期上升,导致即期消费减少;三是农村商品供应结构不合理,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四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消费环境差阻碍了消费。大件商品维修难,常常是“花钱买享受”变成“花钱买气受”,影响了农民的消费热情;五是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1984~2009年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与收入数据,利用回归分析发现工资性收入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已经超过了经营性收入,进而基于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ECM),建立了工资性收入与生活消费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调整关系。结果表明,在长期均衡中,中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工资收入弹性为0.53;而从短期来看,误差修正项以57.67%的比例对下一年度的生活消费产生修正的影响。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其工资性收入的关系说明,提高中国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能够避免政策的短期效应而达到促进消费长期稳定增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2005年社会核算矩阵的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在构建中国2005年宏观及居民账户细分的社会核算矩阵的基础上,利用SAM乘数模型,考察了各类产业的产出及居民收入效应以及外生冲击和转移支付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结果显示,产出和居民收入乘数较高的行业分别是那些与其他行业具有较高关联度的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当前城镇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但不利于缩小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转移支付时改善当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现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改善力度不大,而转移支付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没有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阐释了消费过度敏感性理论的内涵,然后运用2002~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五个不同收入组的年度数据,采用Panel Data可变参数模型测算不同收入群体消费的过度敏感性程度.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不同收入组均存在过度敏感性,且过度敏感性的大小随着收入层次的提高逐渐下降.在引入财政教育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两个政府财政支出变量后,发现财政教育支出降低了所有收入层次的消费过度敏感性系数,而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则相反,提高了敏感性系数,而且二者对敏感性的影响都随着农村居民收入层次的提高而下降,随后文中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半参数估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1993-200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半参数模型,对信息消费的恩格尔曲线、总消费支出和价格指数对信息消费支出份额的边际影响进行了非参数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中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差异性。实证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仅对农村信息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而居民受教育水平、居民总消费支出以及价格水平均对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居民总消费支出和价格水平变量对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支出的边际影响均存在一个极大值水平;价格水平对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支出的负效应要大于总消费支出对信息消费支出的正效用,而城镇居民信息消费中没有表现出这一特征。通过控制价格水平、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等方式,可以缩小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大陆28个省、直辖市2005-2010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内容和收入来源项目面板数据为对象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该动态面板模型的GMM(广义矩方法)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在衣着消费支出和杂项商品及服务项目上存在显著的消费习惯,在食品、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和居住方面不存在显著的消费习惯;GMM估计结果同时反映了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城镇居民各部分消费支出的影响情况,该结果表明不同收入来源对居民各部分消费行为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9.
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作为样本,利用1993~2006年的统计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效应进行研究.为促进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应不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培养农村居民良好的文化消费习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时必须正视区域差异.在政策上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0.
一、当前居民消费热点 2002年,湖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8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44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0%和3.9%;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5609元和1746元,比上年增长11.8%和5.9%.消费增长幅度高于收入增长幅度,表明我省居民消费意愿趋强.  相似文献   

11.
基于社会核算矩阵的厦门市产出与居民收入乘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容提要:基于厦门市2002年投入产出表及其它相关数据,笔者构建了厦门市2002年的宏观社会核算矩阵,并对居民账户进行了细分。在此基础上,利用基于社会核算矩阵的SAM乘数模型,本文考察了各类产业在外生冲击下的产出效应和居民收入效应,并分析了外生冲击及转移支付对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产出乘数和居民收入乘数较高的行业分别是那些与其它行业具有较高关联度的行业和对社会就业带动作用较大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厦门市当前经济的结构和转移分配都有利于改善当前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但前者的效应不大。  相似文献   

12.
杭斌 《统计研究》2007,24(2):38-43
 摘  要:标准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假定消费者有能力求解复杂的动态优化问题,这一假定至少在中国是不能成立的。本文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关于中国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基本假设。即由于存在信贷约束和消费支出高峰,中国城市居民跨时消费的理性选择是:在避免未来发生流动性约束的前提下尽可能平滑各个时期的消费。与之相对应,本文假定中国城市居民跨时消费决策的主要依据是财富目标和持久收入,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经济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是:(1)1990年以来,随着城市居民财富目标的不断提高,持久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呈持续下降趋势。(2)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的确存在一个学习和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13.
孙翊  王铮 《统计研究》2010,27(10):56-62
 通过构建一个后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多区域支付政策模型及模拟系统来进行相关政策模拟。该模型基于多区域经济学理论,应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技术与方法,数据上采用8区域8部门的社会核算矩阵。模型考虑了人口分组与流动,资本流动和区域均衡机制等,使劳动力和资本可以跨区域跨部门流动,并可通过区域变量可以调控和测度区域差距。最后利用该模型针对3种中国区域支付政策方案(单区域和多区域)进行了模拟。模拟发现:当地方政府增加对本地居民的支付后城市居民的终生累积效用会得到增长,发达地区的农村居民效用会有小幅下降,而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居民效用会有小幅增长;当地城镇就业岗位会得到增加,但是农村就业会有所减少;同时中央政府源于该区域的财政收入会增长,而地方政府收入由于转移支出而下降。  相似文献   

14.
在以绝对收入假说为基础的消费函数分析中发现,消费倾向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不显著,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影响显著。在此基础上,通过构造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收入差距的误差修正模型,发现他们之间还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收入差距有双向的因果关系。为此,要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需要消费政策与收入政策协同并进。  相似文献   

15.
卢学法  申绘芳 《统计教育》2008,(9):11-13,51
本文根据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利用1978-2007年度数据以杭州市为例对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单向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即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是影响人均消费变动的原因,而人均消费变动不是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的原因。因此,从长期来看,要刺激城镇居民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必须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16.
李武 《统计研究》2007,24(6):67-69
 本文根据1991-2005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统计数据,依据凯恩斯消费函数,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解释。同时,通过建立城乡居民的消费收入模型,对城乡居民的消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我国农村居民不仅基本消费水平低于城镇居民,而且其样本期平均边际消费倾向亦低于城镇居民的结论,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首次基于收入不平等和社会地位寻求的双重视角,使用Tobit模型对消费持续低迷背景下农户人情支出不断攀升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农户自家婚丧嫁娶花费是一种地位性支出,然而农户的人情支出并非地位性支出,更多体现了"随大流"的从众心理;(2)收入差距扩大通过婚丧嫁娶攀比对农户人情支出的拉动作用远远大于收入不平等产生的抑制作用;(3)家庭求人帮忙的事情越多,人情支出也越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凤  易丹辉 《统计研究》2000,17(5):9-14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决定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收入来源由单一性向多样化过渡 ,由改革开放前的基本是工薪收入 ,变为以工薪收入为主 ,同时利息、股息、租金等财产收入及经营利润收入比重逐渐增加 ;工薪收入中 ,由过去基本是单一职业收入 ,变为以第一职业为主 ,同时第二职业收入比重逐渐增加 ,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呈现出如下特点[1 ] :其一 ,新兴产业和风险较大产业的职工收入较高 ,如金融保险、房地产业 ,平均月收入 80 0元 ;而开采业、制造业职工收入较低 ,月平均收入 64 0元。其二 ,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收入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