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舟斋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61,(4)
这本可贵的书,除掉其高度的本身价值外,还标志了目前哲学和法律研究的风气。就哲学方面来说,虽则哲学家多少世纪以来,尤其在18世纪休谟发表了《惯性论》之后,都对因果性发生兴趣,但是哈特教授和奥诺里先生在本书中所注意的那些问题,却几乎仅仅被约翰·密勒在他的《罗辑体系》中讨论到。这个论题特别适合于所谓“语言学分析”类型的 相似文献
2.
哈特法律概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刚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哈特是当代西方著名法理学家,他把法律定义为:第一性规则与第二性规则的结合。遗憾的是,哈特的定义中蕴涵着致命的缺陷,这就是:他的定义仅仅说明了法律的规则性,却未说明法律的法律性。而这个被哈特遗漏掉的法律性特征,恰恰是法律之所以成为法律的根本要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哈特的法律定义丧失掉了它作为一个有效定义的资格。 相似文献
3.
郑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2):210-215
几乎哈特所有的主要理论都经历了一场场论辩的洗礼。可能由于哈特认为德沃金的批判是众多对其理论的批判中真正具有理论深度与广度的思考,哈特对德沃金的回应也是相当谨慎的,这从1994年版的《法律的概念》的《后记》可见一斑。但是哈特绝未全线退让,而是有所坚持的。从这一来一回的过招中,可以管窥哈特的学术立场以及真理可能的栖身之所。 相似文献
4.
曾莉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64-67
哈特以其精湛的法律思想饮誉西方法理学界 ,本文着重对其法律思想中最引人瞩目的有关法律的概念和“最低限度内容的自然法”这一命题进行评说 ,从而揭示哈特法律思想之精髓。 相似文献
5.
法律概念的命令说在西方源于阿奎那 ,经霍布斯至奥斯丁趋于成熟 ,强调法律的强制性是命令说的基本特征。 2 0世纪西方著名法学家哈特对法律概念的命令说进行了系统的批判 ,其中对授权性规范的强制性予以否认。笔者认为 ,将强制性作为法律的基本特征是可以质疑的 ,这种观点是专制主义的义务本位法文化的表现 ,应予革除。 相似文献
6.
张超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4):45-49
哈特在方法上完成了法哲学发展的诠释学转向。哈特所主张的诠释性方法一方面把实践的内在面相引入法律理论的分析中,另一方面内在面向中的批判反思态度并不必然包括道德理由。在《大师学述:哈特》中,麦考密克围绕着诠释方法通过发展批判反思态度这一概念对哈特的理论进行了辩护。但这个辩护和分析却有其缺陷和不足,因此尚有进一步向前推进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这本论文集(四篇新的,五篇重印)使人们对艾耶尔教授目前的哲学地位可以看得很清楚。他的地位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自从艾耶尔对他原来在那本令人炫目的著作《语言、真理和逻辑》中所发挥的逻辑实证主义,不再全面坚持之后,时间已经很久了,然而他对实证主义的某些特点仍旧保留一种忠诚。这种忠诚有时对某些特殊学说会以恋旧的形式出现,接着又会表现为一种唐吉呵德的情调。在这些 相似文献
8.
马建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44-45
我国《森林法》的修改面临很多问题。其中有一项非常重要而且应当给与高度关注的事是厘清森林的法律概念。梳理与之有关概念。譬如森林、森林资源、林地、林木、林权、集体林权、林地等。对于众多有关森林的法律概念,我们应该通过明晰森林的概念将各个相关的概念衔接起来以便理顺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9.
喻中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4):75-80
奥斯丁的"命令论"的根本问题,在于没有给规则应有的地位.由此,哈特将规则引进法律本体之中.但是,只有义务规则的社会,其规则体系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而这些缺陷的克服必须依赖于义务规则之外的授权规则.由于授权规则的引入,不仅可以有效地克服单纯义务规则导致的诸多缺陷,更重要的价值还在于通过授权规则与义务规则的结合,一种新的法律本体论,即法律是义务规则与授权规则相结合的"规则论",开始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0.
吴骏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1):63-68
《Multitude》一书是由哈特和奈格里合著的《帝国》系列三部曲①中的第二部。作者从经济的、政治的和本体论的视角去构建了一个作为革命主体的多众形象。并且在后现代的背景下,将多众的概念与传统的人民、群众和工人阶级的概念区别开来。哈特和奈格里不仅从肉体和身体的关系中分析了多众所必需的可能性条件,而且指出了多众的目标乃是对于真正民主之诉求。多众概念的意义在于揭示它的革命和反抗力量,它既身处于帝国之内,又同时反抗着帝国。 相似文献
11.
本书是作者在他的名著《现代英国的法律和社会变革》1951年初版的基础上写成的,那本书受到了批评界的热烈欢迎。在现在这本书中他遵循了同样的研究方法即强调法律必须适应社会变革,特别是经济性质的变革;同时必须建立适当的机构来决定这种变革的必要性,从而采取必要的步骤使之生效。鉴于法律改革是一个动态的主题,因此弗里特曼教授在这本新书中收集了大量新近的判例来说明 相似文献
12.
这本书是1957年作者在加拿大萨司加契湾省大学作为马丁基金讲演所做的三篇演讲稿(附往解)。其基本论点是:在上一世纪末我们对我们的法律感到很自满,我们认为我们有无比卓越的法律制度,而“摆脱了善变政策的压力”的整套法律能够对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发生的一切问题给予解答。今天我们知道法律不是某种超社会的东西,法律本身就是社会的产物,因此法律始终必须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法律是要变的,那么负责保证其 相似文献
13.
高鸿雁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45-46
新中国第一部统一的合同法,适应了统一市场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法律,应当抓好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从外在视点到内在视点:哈特与法律实证主义的诠释学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0):46-50
哈特是战后法律实证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因应时势对法律实证主义思想进行了重大调整,人们称哈特的这种调整为法律实证主义的“诠释学转向”。即,从法律实证主义的“外在视点”转向了诠释学的“内在视点”。所谓“外在视点”指的是早期的实证主义者追求法的客观性,对法采取的是一种外在观察者的态度。这种“外在视点”无法把握法的全部特点,无法为法的有效性提供恰当的理由,因为法律的解释者同样是法律实践的参与者,无法采取“纯”客观的态度。哈特认为,法的有效性的根据要参考官员和市民对法律的内在态度,即“内在视点”。哈特的“内在视点”开启了法律诠释学之门。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分析法学的代表,H.L.A.哈特教授在1961年出版了《法律的概念》一书。在这本传世之作中,他从批判奥斯丁的法律命令论开始,代之以法律规则论,并提出初级规则与次级规则相结合的理论。法律规则理论具有全新的价值,对后来的分析法学家有重大影响。然而哈特的理论中也有一些解不开的情节,比如作为他的法哲学起点的规则本身应当如何理解,第一性规则和第二性规则具体应该如何结合,承认规则的效力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16.
李德政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0(6):34-36
霍布斯的唯名论主张,根本没有所谓的“一般”事物,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实存在的,特别是只有个体意志的存在而没有普遍的“正确理性”。这样,如果个体仅凭自己的意志冲动行事,就会引起道德或价值的冲突。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确立一个最高权威———主权者,用它的意志来替代众多个体的意志。主权者的意志就是法律;法律的本质乃是出于主权者的权威。因此,霍布斯的法律概念基于他的唯名论之上。 相似文献
17.
何乃刚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0,(6)
英国著名律师汉特(M.Hunt)在英国《法律与社会杂志》1999年3月号上发表了《人权法与法律文化:司法和法律职业》一文,对即将生效的人权法对英国现行的法律文化的影响进行了考察。文章一开始提出了两个问题:什么是“法律文化”?人权法所面对的又应是怎样的一种“人权文化”?文章从这一立法与英国法律职业和司法是相互作用上定义法律文化和人权文化的概念。法律文化应涵盖职业的敏感性、思维习惯和理性的反应。汉特试图从体现现行 相似文献
18.
德沃金的《法律帝国》围绕“法律是什么”进行理论阐述 ,以法官审理疑难案件的“理论争论”对法律进行确证 ,从而构建了独特的法律观 :法律是整体性的阐释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这本法学家和哲学家的討論集,提供了十五篇关于法律哲学史上的主要人物和新近各項运动的論文;选擇內容虽然有些杂乱,但不是沒有意义。它企图超过一种評論的純历史类型,把个人的解釋放在当代的意义上来看。作結論的工作目前在事实上虽留給了讀者,但該书提出了許多令人鼓舞的意見,对于这方面进一步的著作是会发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20.
法律职业:概念、主体及其伦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进学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24-32
法律职业是一国建构法治程序不可或缺的中介,它往往肩负着多重使命,其中法治国家所需要的理念倡导与弘扬及法治程序的建构当为其最为突出的两项内容.本文对法律职业的概念、主体及所应具备的伦理道德观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