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经济地理学备受西方主流经济学瞩目.新经济地理模型用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不仅重新诠释了传统的生产的空间区位理论,而且也为新贸易理论和新增长理论提供了理论和实证的方法.本文在对新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和分析工具进行述评后,着重分析了该理论对中国区域发展的解释,最后探讨了新经济地理学对于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经济学中的新经济地理学,源于20世纪80年代对新国际贸易理论和竞争优势经济学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产业集聚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解释。新经济地理学将传统的贸易理论所强调的趋同力量与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发展经济学家所描述的趋异力量融入到一个共同的分析框架内。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它使得人们可以将趋同力量与趋异力量与微观经济状况结合起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与经济一体化过程相关的基本倾向以及区域政策对产业集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中的新经济地理学,源于20世纪80年代对新国际贸易理论和竞争优势经济学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产业集聚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解释。新经济地理学将传统的贸易理论所强调的趋同力量与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发展经济学家所描述的趋异力量融入到一个共同的分析框架内。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它使得人们可以将趋同力量与趋异力量与微观经济状况结合起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与经济一体化过程相关的基本倾向以及区域政策对产业集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不仅考虑地方环境污染,同时也考虑环境污染的跨界影响,不再把区域视为没有空间维度的“点”,认为每个区域包括城市与农村地区,产业集聚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不仅存在本地影响,同时也存在跨界影响,每个地区有三个生产部门,不仅生产工业产品、农业产品,同时也生产资源产品,资源产品的使用具有功能上的二重性,资源产品既能用于生产,也能用于消费。由此,本文将这些新的内容融入到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发展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所得到的研究结论增强了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利用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讨论了区际资本流动影响因素,构建了静态与动态Panel Data模型,利用湖北省地级市数据检验包括新经济地理因素在内的各因素对资本流动的影响.与省份和国别数据研究成果不同,开放程度、技术外部性等因素在影响市级资本流动方面显得不够显著,但是市场化程度、基础设施、循环累积因果链等新经济地理因素依然对资本流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根据实证结果,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学术界已经掀起了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浪潮,而中国经济实践中关于产业集聚、区域发展以及国际分工的一幅幅新经济地理图景,成为新经济地理学研究天然的试验场。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产业布局为纽带,将新经济地理与以国际贸易和FDI为形式的国际分工相关联,并对此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论,为新经济地理框架下中国国际分工地位问题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回顾了传统产业区位理论,然后从理论、方法和路径上揭示新经济地理学的形成背景,进而重点分析新经济地理学的产业区住理论,并对其进行简要述评。认为新经济地理学以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理论为基础,来分析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问题,其中,关于产业区位的形成和演进理论是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认为,该理论对于指导产业区位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地理学长期对福利问题和政策保持沉默,直到近几年才开始出现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本文对这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首先从理论角度说明了福利分析的必要性;紧接着介绍了在NEG框架下进行福利分析所采用的工具,并且说明不同工具的利弊;然后着重说明了五个代表性模型情景下关于规范含义的核心结论;最后分别从相关批评、其他进展和现实意义三个角度对福利分析成果进行了扩展.  相似文献   

9.
区域交通改善是旅游产业集聚产生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传统经济地理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及其整合,为研究区域交通发展与旅游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研究范式。武陵山片区交通网络节点上发育出6个显著的旅游产业集聚区:张家界旅游集聚区、怀化旅游集聚区、凤凰-吉首-永顺旅游集聚区、恩施旅游集聚区、黔江-武隆旅游集聚区、铜仁旅游集聚区。从机理和路径解释:首先,区域交通发展对传统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中作为源区域因子的区位和资源禀赋产生影响,导致了初始的旅游产业集聚;然后,时空距离和感知距离被进一步压缩,影响到新经济地理分析框架中的金钱外部性、技术外部性以及空间成本,深层次改善了区域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未来,要依托交通集散枢纽,建设立体化、层次化的交通网络,以及统一的无障碍交通导向政策,以实现旅游产业集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经济地理学是空间经济学的新发展,后天条件是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焦点。新经济地理学在控制第一自然优势的前提下,认为经济活动的集中是一个内生的过程,而与外生的自然优势无关。新经济地理学在概念和理论上已经趋于成熟,尤其是在两区域的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冰山成本形式的设定上。新经济地理学大多数的基础理论都得到了更新,尽管许多新的模型我们通常会得到看似相同的结果。对空间经济问题的研究,现实的复杂性必然带来理论研究的艰巨性,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焦点需要转移到新的问题上,而不是止步不前。只有这样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的新经济地理学和空间经济学才能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