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英语的性别区分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探讨英语的性别区分标记的方式、变化及其社会因素的影响:1.英语以独特的传统的添加一个词或添加一个后缀的构词方式作为性别区分的标记;2.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审视,英语的一些传统的性别标记开始向无标记方向演化;3.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性别区分标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社会认知研究方法的广泛使用,为揭示儿童攻击性的实质提供了新思路。现以儿童攻击性的外显和内隐社会认知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研究,分析该领域社会认知研究方法的演变,并提出儿童攻击性研究主题的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3.
内隐社会认知中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机抽取大学本科男女生各 2 0名 ,使用不同性别人物在攻击与被攻击行为中相互作用的图片为实验材料 ,采用 2× 4× 2混合实验设计 ,研究内隐社会认知中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 :1.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实验性分离 ,支持多重记忆系统理论 ;2 .在内隐社会认知中 ,对攻击性行为的认知不存在性别差异 ;3.再次发现内隐认知态度 ;4 .内隐记忆无需有意注意参与  相似文献   

4.
重庆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及成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国际通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测量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四个因子的题目,并结合开放式问题,调查了重庆地区9所高校不同性别、年级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心境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心境存在交互作用;女大学生的焦虑较男生严重;二年级女大学生抑郁性和偏执性均高于男生;男生敌对性普遍高于女生。开放式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情绪状态的因素依据其发生的频率分别为:1.学习问题;2.成长问题;3.爱情问题;4.课外活动;5.友谊;6.物理环境;7.意外事件;8.生理疾病;9.家庭问题。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这9个因素上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5.
儒学随着社会的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并且,它还传播到朝鲜和日本等国,与这些国家的思想文化相互影响、互相渗透,形成了“东方儒教文化圈”,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中、朝、日儒学思想有不少共同点和不同点。其共同点表现在:(1)社会政治思想基本相同;(2)制定典章制度和法令的依据相同;(3)教育制度和内容相同;朝鲜和日本依照儒学思想,建立了儒学教育制度;朝鲜和日本以汉文字为参照系各自创制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朝鲜和日本各自发展了本国文化艺术。其不同点表现在:(1)儒学的作用不同;(2)宇宙观有所不同;(3)伦理思想不同;(4)文化教育思想同中有异;科举制的有无不同,私学的有无不同。  相似文献   

6.
:笔者以74 名3-6 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短期追踪观察探究在园幼儿攻击性行为学期内发展特点。结果表明,学期 初期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高发时期和不稳定时期,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不显著,到了学期中期,幼儿的总体攻击、身体攻击开 始呈现显著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幼儿攻击行为在学期内发展不稳定,学期初期的攻击性显著强于学期中期;幼儿攻击事件发生 的背景活动总体上集中在规则要求较高、个体间接触相对频繁以及活动空间相对较少的游戏活动、集体排队和结构性教学活 动,尤其是连座式的结构性教学活动中,各年龄组又有所差异;幼儿攻击性行为在学期内易发生在男孩之间,女孩攻击对象的 性别具有不稳定性;教师的幼儿攻击干预策略单一,以放任型策略为主,且在学期初期更甚。教师需要从四个方面加强在园幼 儿攻击干预,辩证看待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性;基于空间特征适时有效定位幼儿攻击事发现场;合理把控攻击 事件形势,巧妙实施多主体、多形式干预;减少性别偏见,加强混性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7.
伦理学中的女性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学中的女性视角肖巍(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从性别视角研究伦理学在西方社会已成为一种时尚。英美社会近几十年来出版了许多把女性和伦理联系起来的书籍,例如:卡罗尔·吉利根。以不同的声音:心理理论与女性的发展.(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19B2年);内尔·诺...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台刊《户外游息研究》第14卷第2期上发表文章指出,本研究旨在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在游具类型与游戏行为类型的交互作用影响下,儿童对游戏行为在安全与趣味认知上的差异。研究的结果表明:(1)儿童对游具安全认知,具有合理的安全性判断力;(2)儿童对于游具的安全评值会因是否有使用行为,而有显著的差异;(3)儿童的安全性认知与趣味性认知会因游具类型不同及游戏行为不同而有显著差异;(4)儿童对游戏行为的安全性与趣味性认知,受到游具形式与游戏行为类型交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儿童在安全的认知上,明显…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对父母权威的认知是青少年社会认知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它对青少年的行为、社会适应和青少年期的亲子关系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运用父母权威认知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640名初一、初三和高二年级的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总体而言,青少年对父母的权威较为认同,认为父母“可以”或“基本可以”对其行为作出规定,但不同年级与性别的青少年又表现出相对不同的特点。(2)与父亲权威相比,母亲权威更为青少年所认同,而且这种特点不随青少年年龄与性别的变化而变化。(3)不同教养方式下的青少年对父母权威的认知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0.
负性情绪调节能力的高低影响个体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为探索心理素质和性别对大学生负性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情绪反应性-调节范式,考察不同心理素质和性别大学生运用认知重评策略调节负性情绪的效力差异。结果发现:低心理素质组大学生的负性情绪反应性显著高于高心理素质组,高心理素质组大学生的负性情绪调节效力显著好于低心理素质组;女大学生的负性情绪反应性显著高于男大学生,男女大学生在负性情绪调节效力上没有显著差异。心理素质和性别在负性情绪调节效力上的交互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探讨长期接触暴力电子游戏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采用2(性别:男性,女性)×2(暴力电子游戏接触程度:长期,短期)的组间实验设计,对122名符合实验研究之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长期接触暴力电子游戏的学生会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倾向,而且在性别上出现内隐和外显攻击性影响的分离,即:女性群体中,长期接触者的外显攻击性显著高于短期接触者;在男性群体中,长期接触者的内隐攻击性显著高于短期接触者。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在文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模仿自然游戏情景中的不同游戏方式,采用2×2的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对59名青少年游戏者在时间长短和游戏对手类型不同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攻击性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长时间游戏或者与真人对手对抗的游戏方式对游戏者攻击性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短时间水平上,与真人对手进行游戏使游戏者攻击性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社会中,政府公关是政府与公众沟通的强有力手段,是政府从事管理活动的重要方法,是社会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的标尺之一。我国政府公关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1.具有优良的自身传统,但亟待科学化、规范化;2.发展迅速,但不平衡,公关观念普遍淡薄;3.手段简单生硬,公关技巧、能力较缺乏。针对上述问题,我国政府公关事业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1.政务活动公开,满足公众知情权,争取公众了解与支持;2.了解社情民意,重视公众舆论,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渠道;3.建立和健全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吸引更多公众参政议政;4.为政清廉,勤政为民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和内隐联想测验的方法,分别从外显和内隐两个方面对同场对抗项群运动员攻击行为的社会认知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同场对抗项群运动员与非对抗项群运动员、普通大学生在整体外显攻击性上不存在差异;不同组别均存在IAT效应,即都具有较强的内隐攻击性;同场对抗项群运动员比普通大学生具有更强的内隐攻击性,但与其他体育项目运动员的内隐攻击性相比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美国幽默的社会功能:1.美国幽默在独立战争时期所发挥的作用;2.美国幽默所表现的爱与憎;3.美国幽默的政治倾向;4.美国幽默的反帝性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性别藏族大学生间词汇学习策略运用的差异问题。研究发现:不同性别的藏族大学生在元认知、认知和社会/情感三大类策略使用上差异不显著,但在具体不同种类的次策略使用方面存在差异,尤其是在为学习查字典、口头重复、听觉编码三项次策略中,男女生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以甘肃省为例,探讨不同区域居民的攻击性状态。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省11个市域成人居民为调查对象,运用攻击性问卷(AQ)进行测量。发现居民攻击性的表现形式以言语攻击和敌意认知为主。白银和庆阳男性的身体攻击显著高于女性,天水男性的言语攻击显著高于女性,武威、定西、平凉和酒泉女性的愤怒情绪显著高于男性,定西女性的攻击性总分显著高于男性。定西、天水、白银农民的身体攻击显著高于市民,天水、酒泉和庆阳农民的愤怒情绪和攻击性总分显著高于市民,定西农民的敌意认知和攻击性总分显著高于市民。文化程度低的居民攻击性显著高于文化程度高的居民。总之,区域是影响攻击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亲社会两难故事来研究6-17岁)儿童亲社会道德判断的发展情况。研究发现:1.我国儿童亲社会道德判断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阶段性,与艾森伯格的5个阶段基本一致;2.儿童亲社会道德判断的发展阶段不同于柯尔伯格的阶段理论;3.儿童对冲突的选择与其判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名词作临时物量词的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时物量词多来自名词,名词作临时物量词与认知机制有关,主要表现在:实体事物的量的认知基于事物不同的空间性;名词的空间性的认知,影响名词作临时物量词;对于空间性不定或没有的事物,其空间性的认知则利用隐喻或转喻,从而认知它的量。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作文》2008,(6):26-26
语言本是人们沟通的工具,没有性别之分,但由于男女的社会分工、性格特色、生理特点不同,每一种语言都深深地打上了性别的烙印。在国外,有部分社会语言学家,专门研究语言与性别的关系。美国有一位学者Graham Goodwin,从1980年到199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