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隐社会认知中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机抽取大学本科男女生各 2 0名 ,使用不同性别人物在攻击与被攻击行为中相互作用的图片为实验材料 ,采用 2× 4× 2混合实验设计 ,研究内隐社会认知中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 :1.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实验性分离 ,支持多重记忆系统理论 ;2 .在内隐社会认知中 ,对攻击性行为的认知不存在性别差异 ;3.再次发现内隐认知态度 ;4 .内隐记忆无需有意注意参与  相似文献   

2.
内隐攻击性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各种行为失调和暴力犯罪的频繁发生,如何科学合理地揭示攻击性的机制和特征,并对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干预显得十分必要。本文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从内隐的角度对攻击性进行了探讨。论述了目前内隐攻击性的研究方法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从理论上分析了内隐攻击性形成的心理机制,指出了以往研究不足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社会认知研究方法的广泛使用,为揭示儿童攻击性的实质提供了新思路。现以儿童攻击性的外显和内隐社会认知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研究,分析该领域社会认知研究方法的演变,并提出儿童攻击性研究主题的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4.
我国近年来的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形势令人担忧.内隐攻击性与青少年犯罪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内隐攻击性的青少年犯罪比率较高,其行为取向无视伦理规范,追求精神刺激,叛逆型个性张扬.为青少年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改变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进行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等,能免弱化青少年的内隐攻击性.从而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攻击者和被攻击者的图片为实验材料,对内隐攻击性与同情间的关系作初步探讨。结果发现:(1)攻击性在内隐和外显测验上出现了实验性分离:在外显的再认测验中,被试对被攻击者的记忆和提取显著好于攻击者,但是,在内隐偏好测验中,他们对攻击者的偏好却要显著高于被攻击者;(2)在外显测试中,同情心提高了被攻击者的再认正确率;(3)在内隐测试中,同情心对攻击偏好发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内隐社会认知(implicit social cognition)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个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但这一经验潜在地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产生影响。它作为一个崭新的心理学构想,旨在揭示无意识成分参与了有意识的社会认知加工过程。目前内隐社会认知主要从内隐自尊、内隐态度、内隐刻板印象和内隐自我等方面来展开研究。它采用的是内隐记忆的间接测量技术和方法,主要有启动效应、内隐联想测验、情绪性西蒙任务等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内隐认知定义、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内隐认知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和内隐联想测验的方法,分别从外显和内隐两个方面对同场对抗项群运动员攻击行为的社会认知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同场对抗项群运动员与非对抗项群运动员、普通大学生在整体外显攻击性上不存在差异;不同组别均存在IAT效应,即都具有较强的内隐攻击性;同场对抗项群运动员比普通大学生具有更强的内隐攻击性,但与其他体育项目运动员的内隐攻击性相比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内隐认知在言语“习得”中不仅具有存在性、普遍性 ,而且同外显认知一样还具有功能上的相对独立性 ;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在认知中相互协同 ,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0.
智慧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特别是社会性问题的高级心理品质.智慧的探索贯穿了人类的文明史,构成了人类自我反省的一部分,但长期以来这种探索和研究主要停留在哲学、宗教等领域.20世纪后期,随着毕生发展心理学的迅速兴起,特别是对成功老龄化、智力、创造性等问题的研究,智慧问题逐渐引起心理学家的关注.当今,心理学领域关于智慧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智慧平衡理论”和“柏林智慧理论”为代表的外显理论及其指导下的研究;二是智慧的内隐理论及其指导下的研究.外显理论是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建立的智慧学说,内隐理论则侧重于探究普通人的智慧观.从跨学科的角度探讨智慧,将智力、智慧与创造力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1.
内隐学习在人际交往领域的研究成果很多,这对解决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交往问题具有启示意义,为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技能提供有效途径,使大学生通过内隐学习提高人际交往技能.  相似文献   

12.
从现象学意义和行为意义上看社会直觉与内隐学习相关,直觉社会行为与直觉社会认知取决于概念联结的自动激活,基底神经节是社会直觉与内隐学习的共同神经基础,基底神经节在行为及认知的无意识推断序列过程方面以及在非言语交际的产生及理解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关于社会直觉的认知神经科学观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将会是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军人服从量表和GNAT对90名现役军人的外显和内隐服从态度进行测量,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现役军人存在内隐服从态度,个体无意识中对服从态度持积极的评价。(2)在外显和内隐服从态度上,战士均显著高于军官的服从程度。(3)内隐服从态度与外显服从态度相关不显著,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心理结构。结合实验结果,讨论了内隐联想测验在军事人员选拔、教育等方面的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外显和内隐知识是本质不同的两种知识类型,但两者之间存在看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表现为两者之间的接口关系.无接口假说认为两种知识之间不存在转换关系,而接口假说(强接口假说和弱接口假说)则认为外显知识可以转换成内隐知识.人脑的生理基础和工作原理提供了外显和内隐知识相互转换的可能.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两种知识实现动态转换关系,即动态接口假说,CLARION模型可以解释动态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试析社会心理对言语性别差异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在其长期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 ,表现出鲜明的性别歧视的特征 ,个体和群体的言语活动也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这一差异的形成 ,不仅有其生理和心理的原因 ,而且还有深刻的社会原因 ,长期形成的社会心理支配着语言的创造和表达 ,深刻影响了角色语言的习得和运用  相似文献   

16.
焦虑对个体人格的发展极为重要,而且自尊是人格的核心因素之一,二者都是心理学家较为关注的问题.随着内隐自尊的提出,又掀起了对自尊研究的热潮.文章通过对焦虑和自尊概念及相关理论的介绍,阐述了焦虑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武汉市大学生有关外显和内隐城乡刻板印象及其一致性进行了考察。56名大学生参与考察并描述了对城市人和农村人的主要印象,在这些印象中挑选出10对描述城市人和农村人的属性词,6对农村人和城市人的概念词。由此编制问卷对来自4所高校的466名大学生被试进行了外显调查,两周后对72名被试进行内隐联想测验(IAT)。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农村人的印象和城市人的印象存在显著差异;外显印象和内隐印象之间呈不显著低相关。被试的性别和生源地在内隐和外显测量中作用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近年来内部出现的社会和神经两大转向为基本理论框架,对隐喻加工中出现的性别差异进行阐释。从社会认知角度描写了隐喻使用和加工过程中的性别差异,并采取神经科学中的最新实证成果对差异产生的生理基础和神经机制进行了解释。证据表明,男女性在社会认知、大脑结构和神经基础方面均有不同,由此造成了二者在隐喻加工中存在明显的差异。针对实验范式、分析方法和考察视角中存在的缺陷,提出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以期为未来研究发展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内隐认知理论充分肯定人的潜在知识积累的存在,启示我们语文教学不是教给学生绝然陌生的知识,而是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潜在的知识经验,以达到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正确理解。内隐学习是学习主体对学习过程缺乏明确意识,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信息加工的自动化过程。相对于教师主讲而言,学生的阅读体悟即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内隐知识启示我们重视模糊教学法,避免独断式教学;内隐认知指的是在认知过程中过去经验潜在地对学生的行为和判断产生影响,启示我们克服先入为主的消极影响,加强对原著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