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培养大学生自主语言学习能力越来越受到外语界同仁关注。本文结合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阐明了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自主学习的涵义以及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自主学习是近年来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也是今后外语教学的新趋势。在新一轮的《大学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从自主学习概念出发,针对当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弊端及局限,提出进行大学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的必要性,陈述其理论依据,最后探讨培养大学生自主听力学习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由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新时代交互英语》禀承最新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个性化学习、交互式学习、自主式学习的教学理念。两大构建体系《视听说》和《读写译》,构成合理高效的现代化立体英语学习环境,符合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实际需要。该套教材具有先进性、交互性、自主性、实用性,适应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无疑代表着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目标之一。而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远不令人满意,大学英语老师在这一目标实现过程中大有可为,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  相似文献   

5.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构建探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原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部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依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导性文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构建并实施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为目标的ABCDE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并已初获成效。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适应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教育部提出了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即网络化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本文探究了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的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和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推行面临的问题,希望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能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7.
学习策略源于语言学习者的认知学习过程,包括学习者为规范其语言学习所采用的计划、监测和评估等活动。许多研究证明学习策略对自主学习有显著影响,学习策略的培训是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遵循《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当前国内大学英语教学十分注重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全面阐述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网络化自主学习教育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从《课程要求》和建构主义理论出发,理解大学英语新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及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崔艳菊 《南都学坛》2012,32(3):139-140
<正>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成功的教学依赖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只有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近年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颁布和实施,也明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主导模式,即大学英语教学应向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转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大学教师要面临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应朝着个性化、自主式的方向发展。结合教学要求,为保证自主学习的顺利开展,东北财经大学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是变3 1教学模式为2 2 X的教学模式;二是坚持分级教学与小班授课;三是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经过三年的实践,大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根据东北财经大学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实践,论述了财经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完善校园网络教学环境,自主学习网络环境硬件建设和自主学习网络资源建设来达到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有关现代性的讨论中,标志性的概念"理性"已经被人们解构,但是另一概念"成熟"及其相关的词汇"自主性"则被学人忽略。自主性在康德的视野中是摆脱监护和控制状态实现启蒙的重要预设。福柯不满意康德的普遍理性概念,从而引进历史本体论来批判理性及其公开运用的可能性.在对理性进行拆解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自主性的背谬。自主性在中国现代性和后现代皆有体现的语境中,有其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伴随我国乡村国情的变迁,现行的“乡政村治”的治理体制面临巨大挑战,“撤并乡镇”的治理体制改革模式也深陷困境。构建“县政乡治村派”的新型乡村治理体制,实现从“村自治”到“乡自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民主事业发展的新航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佳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又是宪政制度的创新与民主政治的进步。村民自治是法治之下的由村民组成的“村共同体”之治,强调村民自治主体的宏观性、概括性与相对性。,村民自治的主体是集体行使自治权的全体村民,村民自治的性质是具有特定内涵的“基层自治”。基层自治的特殊性是自治主体在法律不禁止的情况下充分实现自己的权利,是在国家权力之外法律之下的权利自治。村民自治既不同于国家主权之下的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也不同于同一社会制度下国家权力有限让渡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自治权”问题展开探讨 ,认为民族“自决权”和“自治权”有根本的区别 ,并指出对“自治权”和“少数民族人权”的理解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基础,其实践形式具有多样性。村民自治单元下沉的实质是对行政村自治功能的剥离和重心的下移,有助于强化村民自治的主体地位,提高村民自治的有效性,并巩固村民自治的社会资本。然而,村民自治单元下沉也面临组织运行缺乏经费保障、自治活动缺乏人才支撑,以及村民理事会"再行政化"等困境。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单元下沉的价值,需要掌握合适的"度",综合衡量村庄"软硬"环境,还要着力增强村庄治理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6.
论"乡政村治"中乡村关系的两种极端走向及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政村治”模式在实践中异化村民自治的性质,形成了乡村关系中的诸多复杂矛盾,并向两个极端方向发展:即“附属行政化”和“过度自治化”。据此对这两个极端的现实表现、形成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调适意见。  相似文献   

17.
乡村治理模式转型是哈尔滨市新农村建设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通过对哈尔滨市农村工作实际的研究,首先指出哈尔滨市乡村治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其次分析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指出解决哈尔滨市乡村治理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进行乡村治理模式转型,并提出"乡政村治"向"乡政自治"转变和"乡政自治"向"乡村自治"转变的两步走战略,以及法律与政策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8.
“意思自治”原则已经成为各国涉外合同适用法律的首要原则 ,但各国对合同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时间规定并不完全一样。我国法律对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时间有一定的限制 ,但法律实践中的作法往往脱离这一限制。应该赋予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时间自由 ,这既有利于纠纷的解决 ,也更符合“意思自治”原则的本意。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属于社会自治的范畴,因而不是国家活动。据此,建议《宪法》在“总纲”中明确社会自治的地位,在“公民基本权利”中赋予公民自治权,并删除《宪法》第111条关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规定,从而合理界定村民自治的宪法地位。以《宪法》为依据,以村民自治权为逻辑起点,制定《村民自治法》,建立多元的自治模式,从而建立完备的村民自治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文章着眼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解读了<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在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强化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实施监督方面的创新和具体举措,指出了在构建民族区域自治法律解释制度方面还需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