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父亲给我两只杯子,里面装满了泥土。父亲要我把杯子放在窗台上,每天给它们浇水。两星期后, 其中一只杯子的泥土里冒出了两片细细的嫩叶,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加州有一个4岁的小女孩儿,她的父亲有一台大卡车。父亲非常喜欢那台卡车,总是为那台车做全套的保养,以保持卡车的美观。一天,小女孩拿着硬物在卡车钢板上划下了无数的刮痕。她的父亲盛怒之下,用铁丝把小女孩儿的手绑  相似文献   

3.
她全家移民到美国旧金山,父亲做着服装生意,当时,她家的生活水平处于美国人当中的中产阶级。 在她读旧金山州立大学的期间,家里发生了变故。父亲受一位叫斯科特美国商人的怂恿,与他合伙投资开了一家电子公司。对电子行业不太熟悉的父亲,把服装生意上的大部分资金都转移到了电子公司的投资上。  相似文献   

4.
爆笑校园     
暗恋阿明暗恋一位女同学,决定先写匿名信给她。朋友问:“那她反应如何?”阿明:“很激动!”朋友:“那很好嘛!然后呢?”阿明:“然后她就报警了。”  相似文献   

5.
我的父亲阿尔卡季·瓦西里耶维奇·托罗普采夫是苏联建筑专家,北京与上海展览馆等建筑项目负责人,1953年至1956年在中国工作,在此期间中国领导人曾多次与其见面。这期间我随父亲来到中国,亲眼看到了从废墟上站起来的中国,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中读出了她的伟大,深深爱上了她丰富多彩的文化,这一爱,就是一生。  相似文献   

6.
让爱回来,回归到你我身边。美国加州,有一个4岁的小女孩,她父亲有一辆大卡车。父亲非常喜欢卡车,总是做全套的保养,以保持卡车的美观。一天,小女孩拿铁片在卡车上画下了无数道刮  相似文献   

7.
一笔糊涂帐     
疯人院新任院长走到一个病人面前,问他何以进入疯人院。“医生,是这样的。我娶了一个有成年女儿的寡妇。我父亲却娶了她的女儿为妻,所以我太太成了她公公的岳母,她的女儿同时成为我的继女和继母。继母生了个儿子,这个孩子成了我的弟弟和我太太的外孙。我也有了一个儿子,他成了他祖父的内弟,和他自己叔父的叔父。另一方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坚守     
自懂事起,3个姐姐就告诉我,母亲太傻。 当年,父亲与母亲已经有了我们姐妹4个,母亲却主动放走了父亲。 父亲是北京来的大学生,下放在母亲所在的偏远小村。母亲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村小学的代课老师兼扫盲班的老师。父亲来到村里后,经常帮她,成了她的老师,爱情就不知不觉地降临了。  相似文献   

9.
好不容易联系到了2000年“友谊奖”的获得者日本教师松浦友子女士,当我们在杭州一家宾馆大堂见面时,我竟然把她当成了中国人。松浦友子用一口带有杭州口音的普通话笑着对我说把我当成中国人,这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了她,如果我们不是安排好了这样相见,我一定会把她视为一个普通的中国江南女子,她纤瘦的身材,细腻的肌肤,她的南方口音,还有她的衣着,已经把她融入到了杭州的湖光山色和大街小巷之中,几乎不好将她与这个城市分开了。不过和她走在了一起,从侧面我还是看出了她的日本特征,她的额头和她的鼻子酷似…  相似文献   

10.
她父亲曾是一名南下干部。在她16岁那年,她跟随父亲来到福建永定县一个贫困的山村下乡干活,那时的她日夜盼着回城。6年后,她终于盼到了那个时刻。可真到走的那一天,她才发现那片土地已经收藏了自己美好的年华。  相似文献   

11.
莫妮克似乎是命中注定:当一名教师。但是她未曾想到,她这个热心教育事业、老而弥坚的教师会成为异国花朵的园丁、沟通比中两国文化的桥梁。6月23日,我在她任教期满即将回国前采访了她。我知道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有个莫妮克专家,她过去的丈夫贝湖先生是比中文化协会的秘书长,她的女儿在他父亲身边工作,所以便想当然地说;“您全家都在为比中两国文化充  相似文献   

12.
晚饭后,顾小北钻进了自己的房间,听到母亲在客厅里数落着父亲,一声盖过一声。她闭着眼睛也能想到,父亲一定坐在沙发里默然不语。这次,她没有再像以前那样伸张正义,而是嘴角掠过了一抹微笑。  相似文献   

13.
父亲和吉他     
她 我不懂父亲为何会有这样的改变,从我拿起吉他那天起,他的脸就变了。 无论我如何努力地告诉他,我爱音乐,爱唱歌,爱弹吉他,都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14.
天才与白痴之间,只是一步之遥。这一步有时是一种千载难逢的机遇。一个孩子,他在泥里捡到一块石头,他对姐姐说:“这应该是化石,上面的图案是几千年前留下的。”姐姐对他嗤之以鼻,认为她的弟弟产生了幻觉。姐姐把弟弟荒唐的想法告诉了父亲,希望父亲能责备这个不和群而整天沉默寡言的弟弟。  相似文献   

15.
爱妻苗丽华     
并不是因为我的爱妻苗丽华荣获了1998年度国家外国专家局颁发的“友谊奖”,我才要“锦上添花”地公开去赞美她,而是因为她天天是我的贤妻,处处为我的益友,时时做我的情人,我身受其惠,身享其乐,要随时赞美她才行。我的爱妻苗丽华,温柔大方,慧美过人,其父是北京人,她从小随父母迁居美国东部宾夕法尼亚州,在一个没有其他东方人的美国乡村环境里长大。她是家中长女,下面还有三个妹妹,两个弟弟。50年代从亚洲移民美国的家庭往往都是从零起步,家中人人要艰苦奋斗,力争上游。她所属的家庭也不例外。她父亲平素身兼三职,她自己在小学五年级便…  相似文献   

16.
真的,那年冬天,我刻骨铭心。 那是我刚上初一的时候,正全力以赴备战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个周末的下午,辅导老师委婉甚至是轻描淡写地通知我赶紧回家一趟。我从她那不易察觉的神情当中领悟到了什么。于是我拔腿就跑。我家的情况一直很糟糕,多年以来,父亲卧病在床,一家四口全凭母亲那赢弱的身躯苦苦硬撑着,一直摇摇欲坠。  相似文献   

17.
一天在深圳,我和马兰在路边散步。她说,她发现,她的爸爸、妈妈好几次都把头凑在一起嘟嘟哝哝,一见她进门就立即分开,又把什么东西藏藏掖掖。她假装没看见,心里却一直有个疑窦。几天前她终于找到了老人家藏在垫被底下的那东西,是一叠诽谤我的报纸。  相似文献   

18.
很小的时候,她就听身边的人说她是要来的孩子。她回家问父亲。他说:听他们瞎说!然后拉她到镜子前,指着一大一小两张脸说:别人家的孩子谁能长得跟我一样漂亮?  相似文献   

19.
初冬季节,我们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区临近华埠的一幢公寓中,访问了因撰写《金山客》一书而成名的李瑞芳教授。她年逾花甲,仍肩负着教学、研究、著书等多方面工作,充满了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在倾听她长达两小时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介绍后,犹如读完一部令人振奋的传奇小说。坎坷的青少年时代李瑞芳教授,自幼生长在美国华盛顿一个华人家庭。九岁那年,因母亲生病,举家回到故乡台山孙田心村。父亲把母亲托给亲属照料,把她和哥姐三人安顿在家乡读书,便又返回美国  相似文献   

20.
那一年.父亲找尽了所有的关系.才把我弄进这所高中。从农村里的一所普通中学.一下子跃到国家级重点中学,我的心里是庆幸而自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