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也是我国新时期应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要求,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更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设体育价值体系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时代所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既为体育价值体系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符合我国的国情。以体育的三个价值区域统摄我国体育三大领域的细分价值,以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确定体育价值的侧重面是应对我国体育独特复杂系统的有效途径。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是体育的核心价值;体育辐射到社会领域的价值是体育的重要价值;体育延伸到国家政治层面的价值是不可动摇的基础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和当前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在哲学层面上实现了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的有机整合。但要想使这一价值体系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必须使之大众化,即成为全体社会民众的自发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就当前情况而言,实现大众化的路径主要包括将之与民众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通俗化,加强大众化传播手段的运用,鼓励社会正常交往的开展,将大众化的意识融入到人们的思想中,使得大众化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和常态存在。 相似文献
4.
作为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社会意识现象之一,核心价值体系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中,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和"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发挥着重大而深远的作用.要以"三个坚持"的总体要求和根本方针为指导,切实解决"桥"和"船"的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面临思想文化多样化的威胁;共同理想经受着价值取向多样化的考验;爱国主义遭到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改革创新精神受到“左”倾僵化思想的禁锢;社会主义荣辱观遭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理论界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教育部门要宣传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全社会参与,立足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中的微观主体主要指独立的个人,宏观主体主要指整个社会。在社会实践中,要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效性,我们应该做到既要重视微观主体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又要重视宏观主体有效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支撑与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价值主导、价值目标、价值动力、价值规范四个方面,提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9.
张文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12):6-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体现,是对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阐述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创新和发展。这三者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0.
建构、整合与引领,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坚持的三维向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三维向度的内在联系,坚持着重于建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植根于社会生活;着力于整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社会凝聚的精神纽带;着眼于引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导引社会前进的旗旌.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被国民认同并自觉追求,主要取决于国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程度,取决于国民价值追求的自觉程度。价值自觉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导向意义,自觉提炼、自觉引导、自觉认同、自觉信仰和自觉实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认同与实践外化的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孟涛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7(4):15-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旗帜。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理论与应用两个层面上的融合与融通,既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又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外化,而最根本的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与外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精神实质在于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辩护功能、价值导向功能、整合功能,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积极主动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作为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拥有政治社会化的四大要素,是价值体系的传播和内化两大运动过程的辩证统一;其实现需要在形式要件、重点对象、方式方法、舆论引导、体制机制等层面努力. 相似文献
14.
15.
陈思坤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6):99-1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方向保证作用、精神激励作用、力量凝聚作用和价值导向作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增强针对性;融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参与性;渗透于社会实践中,提高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叶青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2):81-8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到"兴国之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的高度。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利于化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高校应正视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现状,积极探索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着力解决好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知、信、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中华"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它强调事物是不同因素的相异相成和紧密凝聚,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辩证思想与系统观念和客观事物存在的多样性,又体现了多样事物的统一性。在当前我国多元文化并存,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各种价值观念泛起的情况下,科学理解和正确发掘中华"和合"文化,充分汲取和吸收其中的有益成分,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多元价值,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樊爱霞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6):3-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是针对现实社会中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种种不和谐提出来的,是针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的严峻挑战和党员队伍现状提出来的。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反映了党对中国现实社会发展状态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环境的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