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就业。高等院校更把大学生就业工作作为全校工作的重中之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这也成了政府、高校和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就业能力是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就业影响着学校的招生,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分析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策略,对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创业教育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就业教育的新模式,它能引领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思路,培养学生事业心和开拓能力,对大学生就业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高校中全面实施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关系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问题,更是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后,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激增,大学生就业面临愈加严峻的趋势。文章阐述了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指出其存在问题及成因,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李旭 《人才瞭望》2017,(16):82-83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持续扩招,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重要的民生工程,特别是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究其原因涉及社会、高校、个人等多方面因素,帮助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顺利就业,不仅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毕业生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不断的扩招,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化资源,大学生在大学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论文从职业指导的特点出发,探讨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以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就业工作当中。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河南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就业也成为受人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样本高校的招生指标与就业指标为切入点,探讨高校招生规模与就业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进入到了一个大众化发展的阶段,高校新招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递增,这也直接使得我国每年的新增劳动力在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而每年岗位缺口约在800万以上,因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于当前的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且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将会一直存在。本文也将从目前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形势出发,最后对于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莘莘学子进入梦想中的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与此同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社会经济结构等原因也形成了部分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社会现象,从而形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高等教育不应仅仅为就业服务,但通过职业指导找到自己适合的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本文旨在通过论述职业指导的概念,分析职业指导在高校开展的状况,进一步论证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合理就业方面的关键性作用,最后提出在高校中开展职业指导的几种可行的方法和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郭芬 《人才瞭望》2016,(16):77-78
经济的迅猛发展使高等教育备受国家与社会关注,大学生就业状况作为衡量高教水平与效果的重要标尺,关系到国家、社会、家庭的和谐与稳定.目前,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并且在新形势下呈现出新特点,如毕业生人数激增,有效就业岗位少,大学生就业观念与市场错位等.基于此,从就业外部环境与学生自身两方面探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成因,并针对就业现状,提出高校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潘秋予 《人才瞭望》2017,(14):63-64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大学毕业生人数日趋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社会关注,该问题不仅是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也关系到数以万计家庭的根本利益,同时也关系社会的安定和谐,研究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具有现实意义,笔者主要从大学生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对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对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毕业生多就业形势严峻,笔者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的对策,对于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培养,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保证大学生顺利就业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乎着大学生自身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本文客观的分析了形成这一问题的多层次原因,从而对在当前形势下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4.
<正>就业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过程中对人产生积极影响的个体心理取向,决定着企业家的态度和行为。要实现大学生创业的目的,除了要靠高校自身的努力外,还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还要通过构建完善的创业服务系统促进大学生创业,从而达到创业的目的。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阵地,要适应时代发展,把握时代发展的契机,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步伐,转变教育观念。本文阐释了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基本概念、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随之,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一大社会热点,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择业与就业观,而这对高校教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因此,笔者客观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下大学生就业思维创新的重要性,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下的大学生就业思维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李旭博  陈立  樊磊  王文杰 《人才瞭望》2017,(20):111-114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而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历来就受党和国家的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我国重要的民生工程,而大学生就业流向问题关乎民生高校发展更关乎国家就业政策的宏观调控,笔者通过查看大量的文献和数据分析,在分地区和分单位性质两个方面探究了大学生就业流向的现状和就业流向的特点,从四个层面提出相应的措施:政府方面、高校方面、社会方面和自身方面,以期为新疆独立院校就业流向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部分大学毕业生“待就业”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潘林 《人才开发》2005,(8):35-37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全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也是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出现了部分大学毕业生“待就业”现象。这种状况,不利于社会的人力资源配置,对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将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认真分析“待就业”现象,深入探讨部分大学毕业生“待就业”的成因,积极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现阶段部分大学毕业生“待就业”的成因分析所谓“待就业”,是指部分大学生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里有就业意向、就业能力,而由于种种原因未…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过渡为大众化教育。大学教育的普及一方面提高了民众的综合素养,满足了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另一方面为社会带来了更大的就业压力。面对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转变大学生就业意识,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念,既是高校完成教学任务的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指导应从入学开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到来,中国WTO的加入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每一所高校都必须考虑学生的入口与出口问题。入口是学校的生源,出口是毕业生的就业率,两者相互影响,但后者显得更为重要。学生对大学的选择不仅看其知名度、设置的专业,而且更关注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毕业生就业率已经成为学生选择大学、专业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毕业生是学校向社会输出的“教育产品”,毕业生能否受到社会的欢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地位乃至生死存亡。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就业教育,从大学生入学就开始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20.
高校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上主要就业群体之一.在经济形势不断下行和日益复杂的形势下,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呈现总量持续扩大、就业率持续提高等特点,但同时也面临着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高校毕业生供给与社会人才需求不相一致等问题.针对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建立人才需求预测和发布机制,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和职业教育发展,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扶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