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推动人口学科研和教学的繁荣与发展,以我国著名人口学家、中国人口学会前会长刘铮教授名字命名的“刘铮人口基金”,经上级部门批准于1993年成立,将于今年首次评奖。“刘铮人口基金”设科研奖、教学奖和学生奖,以后将每年评选一次。“刘铮人口基金”将进行首次评奖  相似文献   

2.
“胡绳青年学术奖”是面向全国青年的、多学科的社会科学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1997年4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胡绳捐出3O万元稿费,倡议建立旨在鼓励青年社会科学人才成长的“青年学术奖励基金”。后经社科院党委研究确定,正式成立以胡绳名字命名的“胡绳青年学术奖励基金”,并于当年评选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与第二届“全国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结合进行评选,在1997年底评出,共7项,内容涉及哲学、史学、考古学、民族学、法学等学科,形式有专著、普及读物、论文和研究报…  相似文献   

3.
“人口研究奖”是由本刊于1991年在全国首家设立的人口研究优秀论文奖项。经由11位著名人口学家组成的评委会评选,第四届“人口研究奖”(1995—1996年度)评选已于近日揭晓。现将获奖作品篇名公布于下:  相似文献   

4.
“人口研究奖”是由本刊于1991年在全国首家设立的人口研究优秀论文奖项。经由11位著名人口学家组成的评委会评选,第三届“人口研究奖”(1993—1994年度)评选已于近日揭晓。现将评委会成员名单和获奖作品篇名公布于下:  相似文献   

5.
“人口研究奖”是《人口研究》杂志为鼓励和促进我国人口科学研究而于1991年在全国独家设立的,分为“学术研究奖”和“工作研究奖”两项。从第三届评选以来,“人口研究奖”已改为每两年评选一次;本届“人口研究奖”的评奖范围是1995和1996年两个年度在本刊发表的所有论文和文章。 “人口研究奖’本着科学、认真、客观、公正、公开,以及“重文不重人,重质不重量”的原则进行评选。本届“人口研究奖”首先由本刊编辑部推荐候选沦文,其中共推荐候选“学术研究奖”的论文共25篇,候选“工作研究奖’文章共11篇。然后将候选文章送交由11位专家学者组成的评选委员会进行评审。评选内容分为4个方面,分别是:选题和立意、论据和论证、观点及结论、文字和结构。每项满分10分,4项合计的最高分为40分。每位评委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分项打分后,由本刊“人口研究奖”评审小组进行汇总,首先计算出每位评委对所评文章四项内容的总评分,然后再对所有评委的总评分计算简单算术平均数,最后根据平均得分的高低,排出次序。依照事先通知评委的奖次等级和相应的数量,最后共评出第四届学术奖18篇,工作奖9篇。其中“学术研究奖”一等奖共3篇;二等奖共5篇,三等奖共10篇;“工作研究奖”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5篇。(具体获奖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自2004年在常德市开展农村奖扶试点工作以来,先后建立了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制度、计生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手术并发症人员扶助制度和出生缺陷免费干预制度,逐步形成了以"两奖两扶一免"为主体的计生利益导向体系。多年  相似文献   

7.
第五届“人口研究奖”(199—1998年度)经由11位著名人口学家组成的评委会评选,结果已于近日揭晓。现将获奖作品公布如下:学术研究奖篇名、刊期得分作者一等奖“大跃进”引起的人口变动(98.1)34.9李成瑞不同生育政策选择与中国未来人口(97.1)34.0李建新二等奖论孩子效用和人口控制(98.5)33.5叶文振对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认识(97.6)33.3乔晓春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消除贫困研究(98.1)33.2陆杰华NORPLANT皮下埋植避孕法在农村地区的可接受性、32.5涂平等…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口奖”是我国人口方面的最高常设大奖,每两年颁发一次。目前设有工作奖、科学奖和荣誉奖三项。首届评奖活动从今年4月开始,8月19日评选完毕,9月11日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颁奖大会。宋平、彭佩云、王首道等为获奖人颁了奖。  相似文献   

9.
“人口研究奖”是本刊于1991年设立的我国人口学界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人口学优秀论文奖项。迄今已评选过三届。“人口研究奖”设立以来,受到人口学界、广大读者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并得到社会极大的支持,编辑部还经常收到询问有关“人口研究奖”情况的函电。为此,特发表这篇文章,使大家对“人口研究奖”有一个更清楚的了解,同时我们期盼着更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人口奖委员会于1984年2月24日,在美国的纽约举行会议,对1984度人口奖获奖者进行详选。评选结果,巴拿马统计与普查办公室主任、巴  相似文献   

11.
第三届“胡绳青年学术奖”的组织工作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已经展开,提名专家的聘请书已发出。评选结果可望于2003年11月5日胡绳逝世纪念日前揭晓。 “胡绳青年学术奖励基金”于1997年设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胡绳生前捐款设立这一旨在鼓励青年社会科学人才成长,支持中国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奖项,因以命  相似文献   

12.
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是打破老人“照顾赤字”的突破口。文章基于2011~2020年CSSCI(含扩展版)的文献数据,以Cite Space可视化软件为工具,对我国农村养老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来中国农村养老研究经历了从繁荣到深化的发展历程。作者与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虽已具有影响力较高的作者和发文机构,但尚未形成相应的核心作者群,且研究机构之间、作者与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较为松散。同时,农村养老相关文献的来源期刊、涉及学科及基金分布折射出非均衡特征,多学科交叉研究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农村养老问题关键词的共现图谱呈现以“农村养老-养老模式-家庭养老-人口老龄化-农村养老服务”为主线的演进路径,“养老服务”“农村互助养老”和“乡村振兴”是近年来与农村养老问题研究相匹配的热词。因此,后续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应围绕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持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和质量等方面而展开。  相似文献   

13.
《人口学刊》2018,(3):93-1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常态化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青壮年劳动力转移促使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发生变动并对家庭养老构成威胁,进而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构成冲击。本文使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于2009年、2012年和2015年进行的"安徽省农村老年人福利状况"跟踪调查数据,运用个体增长模型将农村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划分为主干家庭、隔代家庭和"空巢"家庭,深入剖析居住安排变动对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跟踪影响。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由居住在非主干家庭变动为主干家庭会使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显著衰退,居住在非隔代家庭变动为隔代家庭显著减缓了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衰退,而居住在非"空巢"家庭变动为"空巢"家庭对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衰退的减缓作用存在选择性;研究揭示了农村老年人所选择的居住安排是基于整体家庭客观需求并以全体家庭成员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做出的家庭决策,居住安排的不同会带来迥异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影响。在中国独特的家庭养老背景下,居住安排作为农村家庭养老的重要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其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产生的影响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张丹  张园 《西北人口》2012,33(4):78-84
本文立足于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和发展,以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现状为目标,首先总结了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制度现状,其次剖析了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政策法规现状,然后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实践现状,最后从尽快制定与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建立"全覆盖、多支柱、可持续"普惠式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供给水平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身处经济发达地区的南京市,在0-3岁儿童托育服务方面开始了系列探索,具有以市场为主,卫计主管、 联席审查、 市场运作、 以奖代补等特点.其中有一些成功的、 普通适用的经验,如:扶持社会力量办园,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和联席审查会议制度;设立专项基金,以奖代补并对资金使用跟踪监管;通过普惠性早期发展服务进行社区体验等.此外,南京及全国其他地方还有一些共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仍需国家在政策和财政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投入.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宁德市东侨经济开发区总人口3.62万人,户籍人口1.4万,流入人口2.2万,其中归侨侨眷人口近10%,是侨胞的主要归聚地。东侨区人口计生局立足区情,力抓爱民、便民、惠民"三民服务",通过以优质服务促管理,以管理促和谐,创建人文计生立体格局。生育关怀一帮一爱民。以生育关怀专项基金为支撑,深入开展生育关怀主题活动。设立"生育关怀专项基金",每年从社会抚养费中提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劳动力流动论坛”观点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98年4月1日,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会议室召开了一期“中国劳动力流动论坛”。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国务院扶贫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和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人民大学、云南...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改革开放30年中国流动人口管理与社会保障"学术研讨会和《中国人口科学》刊登的论文为基础,从研究视角、问题导向和研究方法三个角度,对既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初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19.
张立龙  韩润霖 《人口学刊》2020,42(3):102-112
文章基于2008年、2011年、2014年北京大学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追踪调查的死亡数据对中国老年人临终地点、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居住在城镇、年龄较小、社会经济地位高、拥有医疗保险、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更可能"临终于医院";临终照护者为配偶、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更可能"临终在家"。从变化趋势看,中国老年人"临终于医院"的比例有所上升,但仍以"临终在家"为主。研究认为其主要原因为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城镇化发展背景下中国大多数老年人依然生活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村卫生室)的发展增强了其临终医疗服务能力。在亲人的关心和注视下离开,在自己的家中接受临终关怀是多数老年人的临终心愿,也是临终的最佳选择。基于此,文章建议在中国老年人临终地点仍以"临终在家"为主的背景下,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临终医疗服务能力,支持"家庭照护+上门医疗服务"的居家临终照护模式,这不仅能够满足多数老年人"临终在家"的意愿,减轻临终老年人的家庭经济负担,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终于医院"所带来的医院床位资源紧缺。  相似文献   

20.
中国信息化成果评选是经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等九部委联合发文批准同意、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并授权中国信息协会主办的国家级信息化领域唯一的全国性评选。为进一步激励和引导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国家人口计生委与中国信息协会联合举办了2012年中国信息化(人口计生领域)成果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