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先秦族群迁徙融合是华夏民族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族群迁徙的规模和范围有所不同,华夏民族形成时期其主体是不断变化的。华夏民族的原胚和最初主体是汇聚和融合于中原的炎黄族群;到尧舜禹时期,除了中原地区的晋陕豫联盟外,东夷族群的加入使华夏民族主体得以扩大;夏商时期,夏商族群的扩展迁徙使夏商族群成为华夏民族的核心主体;周代分封制的建立实现了族群的大范围融合,华夏民族的主体不再以少数族群为主,而是发展成为真正的融合性主体。  相似文献   

2.
义与利是先秦诸子伦理思想中一对十分重要的范畴,不同学派对这一问题的看法都不一样。本文旨在揭示先秦诸子义利观之真义,以期对那一时期人们的义利观有一较全面、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隐士是古代知识分子中之隐居不仕者,隐士思想是古代文化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先秦隐士风最盛,隐士思想就成熟于先秦。秦汉以降的隐士乃是先秦隐士之余绪。研究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的隐士及其思想理论,对于深入开展民族文化研究,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生于乱世,因缘时会,从政达四十多年,戎马生涯中,阅尽坎坷,终于统一北方。他也算是雄才大略,功盖前世。当然,他的成绩的取得与当时的客观历史条件不无关系,爱尔维修讲:“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  相似文献   

5.
略论先秦儒学及其影响·陈寒鸣·在中国儒学的历史长河中,先秦无疑是最基本的源头。先秦儒学奠定了中国儒学的发展基础,影响并规范着后世儒学。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儒学的基本范式在先秦时期即已形成,而后儒则只是不断地对先秦儒学进行诠释或发挥、发展。本文试对先秦...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家仁爱学说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仁爱以“亲亲”为本,讲“爱有差等”,有一定的心理和情感基础,并非悖人情 而为之。而就其所及的范围而言,最高境界的仁爱“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实在博大宽广 ,既不自私,也 不狭隘。墨家对儒家仁爱的批评实有很大的误解,近世以来,反孔和尊孔两派亦未能有真 正确当的认识。儒家仁爱学说独特的内涵、性质和价值,实有待于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7.
先秦社会有"为国请罪"和"为己请罪"两种现象,两种请罪行为各有其不同的仪式,但不同的请罪仪式都蕴涵有浓厚的丧礼文化意味。由于先秦时人的请罪方式是符合"礼"的规范的,它在客观上起到了弘扬社会美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先秦时期的经济思想演变过程中,儒家消费思想独树一帜,后经孟子、荀子、曾子等人的补充和发展,从而构成了较为完整的先秦消费经济思想体系,并在中国经济思想长河中占据重要地位。先秦儒家消费思想的主张可归纳为:1.黜奢崇俭;2.等级消费;3.礼仪和宗教消费等。先秦消费思想的演变是以其深层次理论和逻辑底蕴为背景的,包括:生产决定消费论、欲望论、义利论等理论和思想。先秦儒家消费思想在中国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既有积极作用,也产生过负面影响。从现在市场经济观点来看,先秦儒家消费思想既有指导人们正确处理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积极一面,也有限制消费从而扼杀经济增长的消极一面。其中,等级消费及礼仪性消费思想中的不合理部分应予扬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先秦道家思维方式与儒家思维方式之不同出发,阐明道家以自然为本位的 思 维特点,道家的以自然为本位,探寻宇宙起源,主张无为而无不为等思想,成为独具特色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之一。同时道家还清楚明白地阐述了思维的工具和途径,并追求泯灭是 非的思维境界,且在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及其关系的问题上也形成较为成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略论先秦两汉的阴阳五行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五行学说是由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融合而成的。西周以后,原始的阴阳与五行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时期,阴阳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阴阳平衡、阴阳相克、阴阳转化三大理论的形成。从西周初年箕子对原始五行学说作了某些发展后,经过300多年,至西周末年,五行家又将五行与万物构成说相联系,认为水、火、金、木、土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到了战国中期《管子》一书,有关学者始将二者作了初次的融合。董仲舒是西汉的大儒,同时也是当时阴阳五行说的代表人物,他承接《易传·系辞》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并加以发展,将阴阳观念与宇宙万物、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认为二者之间有着神秘的联系。东汉以后,在阴阳五行理论的发展史上,又出现了与谶纬之说相融合的新的走向。两汉以后,阴阳五行学说又与占卜术、堪舆术相融合,其学术走向又呈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先秦“天人关系”经由最初的“天人相分” ,到“天人相通” ,最后朝“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发展。究其流变的主要内驱力 ,乃是因先民的宗教最高崇拜对象不断演化所致。  相似文献   

12.
略论先秦审美心理学思想的发展翁银陶我国的文艺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然而,文艺心理学思想,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代即已出现,这其中自然包括审美心理学思想。先秦,特别是从春秋末至战国末的三百多年时间,是我国审美心理学思想的萌...  相似文献   

13.
个性独立意识又称人格独立意识,它指的是:个体在其一切社会关系及自身经历中,敢于藐视权威、表现自我,敢于坚持自己的信念,而不为外界所左右,敢于摆脱社会环境的种种约束,蔑视名誉、地位、金钱的多方诱惑,并能超越生死、寿夭、穷通的人生苦难,表现出与常人迥然不同的个性。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一样,我们的先民在其原始社会阶段,还不曾产生过个世独立意识,那时所有的人都必须无条件地以氏族的整体意识为自己的意识,所谓个性独立意识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才逐渐萌动、发展的。不过,由于我国早期文明社会,即更、商、西周…  相似文献   

14.
儒道两家对于生命的认识有着本质的差异。相对于儒家死亡本质观的道德色彩,道家的死亡本质观则更具自然性的特征。从这个角度看,道家的死亡本质观包含生死命定、生死一体、生死物化这样几层含义。  相似文献   

15.
一、社会因素与性格的变迁社会因素是形成变态的根本原因。人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制约中生存发展。一旦此种关系失调,即可能引起心理异常,造成变态。变态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情绪→行为”过程。中国古人往往在儒与道的夹缝中求生存,不喜欢走极端,不太看重灵与肉的抉择  相似文献   

16.
先秦民间歌谣与诗体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民间歌谣与诗体演变杨兴华诗歌,产生于劳动的节奏。最原始的诗歌即是与劳动节奏相和谐的呼喊声或号子声。所以,最早的诗体便是远古时期“那适应着短促的劳动节奏,适应着单音词较多的情况而产生的”①二音体的短章。如相传为黄帝时的歌谣《弹歌》就是二音体的:“断...  相似文献   

17.
作为礼制重要载体的青铜器,其上之人物与动物性纹饰和造型反映了人类思想观念及其转变过程。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和造型由神秘走向写实,由单调变为多样,人物与动物性纹饰和造型中的“人”由被动走向主动,由配角转变为主角,这体现了由“天合不僭”到“天命靡常”,再到“天道远,而人道迩”的人本主义思想观念一步一步形成和确立的过程,从“敬虎”到“刺虎”正是这一过程的生动表现。  相似文献   

18.
西周春秋时期,人们通过"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的方式使用<诗经>,以实现美刺政治、维护礼乐和外交邦国的重要目的,从而逐渐使之成为独立的审美本体和研究本体.孔子诗论,犹有浓重的春秋时期礼乐教化的意蕴;孟子诗论,则提出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学观,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基本方法论;荀子诗论,则既有继承诗教传统的一面,又强调诗教与时变革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隐逸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的特殊产物。隐逸思想历史悠久、来源复杂。《周易》导源于前,儒、道各具自成体系的阐发。儒家强调的是手段式的待时之隐,道家追求的是目的式的适性之隐,两者既对立,又互补,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了隐逸文化的坚实大厦。  相似文献   

20.
关于项羽之败,古往今来多从政治背景、决策得失、谋略运作诸方面去考察。笔者认为,不可忽视其观念和性格的因素。就是说,项羽悲剧乃观念性格的悲剧。 极端的复仇意识 项羽出身于楚国贵族之家,“项氏世世为楚将”。公元前223年,项羽刚刚10岁,祖父在平舆之战中兵败于秦,为秦将王翦所杀,楚王也成了秦军的俘虏,楚国800年的历史翻到了尽头。从此,身为贵室之胄的项羽成了流亡者,奔波藏匿在吴中的土地上。 这一变故对项羽来说可谓刻骨铭心。在与叔父项梁避仇吴中期间,项羽先学书,后学剑,继而又由项梁教习兵法,欲为“万人敌”,遂练就了一身扛鼎之力、拔山之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