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鲜史学界关注渤海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7世纪末至10世纪,在今我国吉林省大部和辽宁、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建立的渤海国长期以来被史学界称为“历史之谜”,一直为东方各国学者所关注。渤海史研究的焦点基本上集中在关于渤海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还是唐代的属国,渤海的居民以高句丽遗民为主体还是以靺鞨人为主体,渤海国的建国始祖是高句丽人还是靺鞨人,等等。其他一些衍生的问题也都是围绕着对主要问题进行论证而提出的。近一个世纪来,中、朝、日、苏等国学者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存在着许多差异。近年来,朝鲜北南方史学家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渤海史研究热。  相似文献   

2.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县,在唐代,隶属于渤海国东京龙原府。龙原府(今珲春县八连城)是渤海五京之一。渤海第三代王大钦茂于公元785年(唐贞元元年)曾将国都由上京(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迁到龙原府,“贞元时,东南徙东京”①,龙原府遂极一时之盛。珲春境内的渤海遗迹,显示了当时的繁荣。穿过珲春境内的通往日本的渤海“日本道”,是渤海与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日本进行友好往来,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早在本世纪初,珲春的渤海遗迹就引起  相似文献   

3.
目今我国旅游市场的主体特色之一是以历史遗址为背景烘托的人文景观旅游,渤海国是我国唐代东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上京龙泉府建筑规模宏大,其遗址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其价值存在决定了旅游规划的可能性,而好的旅游规划将加大对历史遗址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4.
渤海王国(公元698~926年)封域辽阔,纵横数千里,辖境之内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近世学者考知渤海各府州之统县约近一百三十多。上京龙泉府是其五京十五府之一,地处渤海中偏北部,属于“白山黑水”地区。研究和考证府领各州之统县及其治地,对了解本地区郡县行政建置史是有一定意义的。本文主要研究和考证上京龙泉府所领龙州之三县治地,余不涉及。 永宁县与富利县 据《新唐书·渤海传》记载,上京龙泉府领三州,即龙州、湖州和渤州。三州约占渤海全部川郡的二十分之一强。在十五府之中,上京龙泉府并不是领州最多、辖地最广的一府,但因它与王都同…  相似文献   

5.
唐代的渤海政权与日本隔海相望,往来频繁。在渤日往来过程中,日本不断开展对渤海致送礼物活动。这种致送礼仪活动是日本与渤海邦交往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增进了两国的友好交往关系,而且推动了两国官方贸易的开展,实现了贸易互补,促进了渤海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渤海大氏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认为渤海史研究的关键需要弄清渤海大氏的源流。大氏所领导的粟末集团所以被李唐王朝封为渤海郡王,进而封为渤海国王,就因为大氏为东夷族系,曾活动于山东东北部渤海沿岸,这一地区在汉代设渤海郡。李唐王朝遵循中华传统文化,追本溯源,尊崇大祚荣为首的大氏族团的“得姓之地”、氏族发祥地——即在汉所设之渤海郡之故地,故封以渤海国王。古有大人国,古史上东方大人国即渤海大氏的故国。大氏族团由山东半岛经海路到达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北上,来到东北地区与东北古族肃慎—族团融合。渤海大氏集团以唐代文化为依归,同时受到室韦、契丹、突厥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公元698年大祚荣据东牟山建立震国,不久经唐朝册封改为渤海国。公元755年,渤海迁都上京龙泉府,史称渤海开国都城为“旧国”。据考证,渤海“旧国”为吉林省敦化镇内的敖东城遗址。又据《旧唐书》、《新唐书》记载,大祚荣初起时,据东牟山筑城居之,足证他“自立震国”之地当为山城,而敖东城并非山城,又不傍山,所以敖  相似文献   

8.
简论渤海日本外交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国与日本国在8—10世纪间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外交史是中世纪中、日外交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世纪以来,各国(主要是东北亚国家)学者对渤、日外交史十分重视,发表了一批有关渤、日外交史方面的学术论、著。但迄今为止,我们尚难把渤、日外交史系统化,其难点,不仅在于有关文献和文物的不足,也存在渤、日外交史学理论及研究方法论方面的一些问题。本文试图对渤、日外交史学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愿与有关国家(主要是日本)的渤海史学者商榷。  相似文献   

9.
渤海是唐朝管辖下的地方民族政权,渤海史在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史册中占有重要地位。揭示渤海国建立的原因、背景、过程,是渤海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一点学习体会,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中世纪的盛唐之世,我国东北地区出现了史书上誉称为“海东盛国”的渤海(公元698──926年)。这是当时唐帝国直接隶属下的四陲地方政权之一。渤海劳动人民在大量汲取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著名的“海东文化”,对祖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渤海国的故都上京龙泉府遗址,在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附近的牡丹江畔。这是一座闻名中外的古都遗墟,在我国的建筑史上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是“海东文化”的中心和见证。 忽汗河与上京 历史上的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政权,对于它的统治中心的选择是十分重视的,必然是根据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自然、历…  相似文献   

11.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对渤海国史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半个世纪,在一些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出现了朴时亨、张国钟、朱荣宪等国际知名的学者,是国际渤海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由于他们主要着眼于强调渤海对高句丽的继承,所以其研究在一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公元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向渤海国进兵,攻下首都忽汗城,“俘其王大諲譔”,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二百二十九年的海东盛国灭亡了。辽太祖委派长子人皇王耶律倍主管渤海故地军政事务,改其国曰东丹国,加封耶律倍为东丹王。故都忽汗城易名天福城,另设中台省,隶属辽廷直接管辖。辽太祖灭亡渤海国之后,就将大諲譔送往上京临潢府,“筑城居住之”,并用自己同妻子所乘两匹马的名字,称呼諲譔夫妇,“赐諲譔名曰乌鲁古,妻曰阿里只”,以示惩罚。东丹国立国数月后,辽太祖病故,被灭亡了的渤海大氏皇族,以及那些“右姓曰高、张、杨、窦、乌、李”等贵族,便萌发了反辽复国的念头,对契丹王朝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学问》2010,(5)
渤海建国后不久就与日本建立了密切的往来,二国保持使臣的互访关系长达200余年。古代日本主要是通过渤海使者来认识渤海国的,但因语言、地域、交通等方面的限制,日本对渤海国的认识上存在着诸多的曲解和误读。渤日交往中断后,日本有关渤海国的记忆就被尘封在仅有的几部史料中。近代以来,因军事占领等现实需求日本三次掀起了研究渤海国的热潮,相关著述随着渤海国考古发现的进展和国际学术交流的加强而层出不穷,日本的渤海国认知因而趋于全面和客观。  相似文献   

14.
论渤海文学     
被称为“海东盛国”的渤海国,文学也一定是丰富和发达的,但是可惜,至今我们能够见到的渤海文学作品却是太少了。我们只能就唐代以来的一些历史古籍、文人著述和日本、高丽等有关渤海的史料来窥见渤海文学的一个概况。一、渤海文学与唐朝文学的亲密关系《渤海国志长编》卷十六《族俗考》第三《礼俗》载: 其国之士大夫多擅文艺。唐诗人温庭筠有《赠渤海王子诗》、韩翃有《赠渤海使王诞诗》。又,高元固及乌炤度、光賛父子,以宾贡入唐应举。乌氏父子皆登第。元固则谓:彼国得诗人徐夤《斩蛇剑》、《御沟水》、《人生几何赋》,皆以金书为屏障。聘日本诸臣如  相似文献   

15.
渤海国五京中的上京龙泉府,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牡丹江畔,它是仿照唐朝的都城长安而设计与营建的,也是当时东方最大的都市之一。上京龙泉府建于八世纪,距今已一千余年。与其他四京相比,它为都的时间最长,建筑的规模也最大。它最早的名称叫上京(城),契丹灭亡渤海后,在这里建立东丹府,并改称天福城,后来随着东丹的南迁而成为一片废墟,并且文献也随之失载了。直到清初,它又为人们所发现与注意,从而以“东京城”等名称,重现于已经失载的文献。当时,有许多流寓于该地的文人或学者,听到当地居民有关该城的许多传说,就作了进一步的调查。面对着这座“金碧犹存”、“大与今京城等”的古城遗址,他们惊叹不已,于是就查阅古籍,进行研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和考古发掘的第一手材料对渤海史研究中的渤海考古、东京城地名及渤海货币等三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文章认为,作为黑龙江省第一部山水专志的《宁古塔山水记》是迄今为止有关东京和东京城的记载最早最详的一部书。作者通过对渤海建筑、文字、街道和墓葬的考察印证,充分肯定了张缙彦所作《宁古塔山水记》的历史价值。作者在广泛研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东京城”名称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东京城”之名应始于东丹国立国之时。对于渤海国货币问题,作者认为,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真正属于渤海国的货币,而零星发现的唐币和日币只不过是作为储藏和珍藏之用而已,其数量极为有限。在渤海国以物易物的一般等价物主要是米、布、珍皮等等,因而对渤海货币流通问题应持审慎的保留态度。  相似文献   

17.
一黑龙江是一个地处边疆,资源丰富,开发较晚的省份;又是一个建国以来进行了重点建设,发展较快的省份。这就使得黑龙江省城市经济发展的历史,有着自己的明显的特点。黑龙江省在历史上,整个经济的发展,落后于中原地区及辽南一带。因之,古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十分缓慢,虽然有过如唐代的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在今宁安县渤海镇)和金代的上京会宁府(在今阿城县阿什河乡)等当时条件下比较发达的城市,但为数不多,且发展中断。元明时期设置的相当于今省县政权机构所在的城堡,以及一些军事卫所、驿站,经济上缺少发展,也没有延续下来。到了清代,这里才陆续出现了齐齐哈尔、墨尔根(嫩江)、瑷珲、呼  相似文献   

18.
渤海国的族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中世纪历史上,在东北大地兴起一个“海东盛国”——渤海。它是接受唐王朝册封的一个地方政权,存在于公元698年到926年,共229年之久,在我们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画卷中占据了重要的一章。对于渤海国是以什么民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国家,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直到今日,仍是国内外有争论的学术问题。本文拟运用我国浩瀚的古代文献资料,结合近年来考古学发现的材料,对渤海国建国前的历史和建立渤海国的主体民族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我们尤其注重运用考古学上的新成果,运用器物学、比较研究学,探索建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争对于中日两国来说,都是两国近代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甲午战后不久,日本的学术界就开始了对甲午战争的学术研究,其间,经过近百年几代学者的研究,已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但从战前战后的研究的方法、方向、学术成就上看,战前和战后的学术研究有着明显的不同。本文拟从日本战前和战后的甲午战争研究史的分析中,整理日本学术界的甲午战争研究的特点、倾向以及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并分析当今研究的学术动态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14年12月20—21日,由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和中国辽金暨契丹女真史研究会、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社协办的“金毓黻与东北边疆史地研究论坛”在黑龙江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光明日报社、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等近20个单位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学者围绕金毓黻学术贡献、东北史研究、民族史研究、高句丽研究、渤海史研究、金史研究等6个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