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特殊的文学生态语境注定了展开日常生活写作的复杂性。新写实小说的日常生活写作是一种重建现实主义文学话语的表征,它通过碎片表象式写作构建起日常生活写作的叙事法则,实现了当代文学的叙事转向,隐喻了当代文化生态语境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从文体的角度来看,当代文学的人类学转向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从当代文学叙事结构、视角、意蕴中挖掘其人类学特征和意味,可看作是“隐性”的人类学转向;二是从“常规”文本穿插田野笔记这一现象来探讨这种人类学转向的过渡状态;三是从跨文体写作的民族志转向论述“显性”的人类学转向.当然,文体变化的背后不仅与文学创作方法、观念相关,与国家文化战略安全亦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逐步确定个人性日常生活价值对群体性社会价值的优先性,构成了新时期以来文学写作道德关怀的转型性特征.这也是一个去除主流意识形态遮蔽回到个人日常生活道德秩序的过程.市场经济的兴起使得当代文学写作游离了传统道德精神.当代作家参与到当代道德话语建构的对话中,其前提是要保持自我立场,不为欲望化生活所吞没.因此,有必要强调作家在写作中的道德主体意识,强调作家在写作中和流行的个体价值展开对话.当代文学写作也可以由此寻求重建文学道德精神的进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上世纪 90年代以来 ,文学在从宏大叙事向个人叙事的转向中 ,最根本的变化在于道德立场的取消。文章进而分析了非道德化的个人叙事的出现与文学自身变革 ,特别是与消费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并对非道德化个人叙事的缺失进行批评。  相似文献   

5.
铁凝以对日常生活的诗意化和意义化的创造性抒写,实现了对诗化小说叙事传统的继承和超越,是对当下日常生活叙事中诗意消解、意义流失的补救。其极具东方美学风貌的"中和之美"的审美建构,涤荡污秽暴力的美学褊狭,是对当今文学创作中审丑与审美失衡的纠偏。铁凝创作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审美价值提供了当代文学所缺乏的东西,对建构文学的和谐和社会的和谐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开启了新世纪文学通往艺术审美的回归之途。  相似文献   

6.
论日常生活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文桃 《江汉论坛》2007,(11):135-138
日常生活叙事是对个体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想象性表达的一种叙事形态.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叙事,其艺术具有与权力合谋或反抗权力的意识形态特征;其产生是文化话语权从官方和集体向民间和个体转移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意义和价值,打开了新的叙事空间,日常生活叙事内部包含的结构性冲突使其叙事力量显得极为有限.  相似文献   

7.
1990年代以来的小说对"80年代"的记忆常常复活在日常生活叙事之中,这种关于"80年代"的叙事既呈现了日常生活与现代性世俗化和同一化两个思想层面的矛盾关系.又展示出80年代个体日常生活与社会规范伦理之间的冲突.90年代以来关于"80年代"的日常生活叙事所展现的这些意义维度,在80年代小说关于当时时代的日常生活叙事中尚属缺失状态.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反思1990年代以来"80年代日常生活叙事"的时代错位及其将日常生活欲望化的叙事局限.  相似文献   

8.
作为对当代文学英雄叙事传统的承接和延续,"新时期"文学"英雄悲剧"的叙事必然遭遇重构"个人"与"整体"关系的多重挑战;同时,与"受害者"和正剧英雄的形象相比,悲剧性"英雄"的塑造提出了更高的人格建构要求."新时期"英雄悲剧的叙事不同程度地陷入叙事矛盾导致的文本困境,尖锐地暴露了个人自我的成长在具体历史语境中的两难处境,也预示了当代文学英雄叙事传统的落幕.  相似文献   

9.
闫红 《河北学刊》2006,26(2):134-138
铁凝的新作《笨花》大幅度摆脱了自身经历的樊篱和艺本思维定势,在复现国家——民族革命历史元叙事中,体现出强烈的历史理性,在诗性的日常生活叙事的铺陈中,充满了厚重的生活质感,在启蒙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的完美融合中建构了21世纪国家-民族历史的元叙事。它成功地化解了当代文学审美意识取向上的三种矛盾,为新世纪文学走出困境提供了建设性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的"历史化"转向是文学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规律等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历史化"转向以"后现代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具有独特的"历史化"的操作方式,以"解构"的态度反对以往的主流文学史观."历史化"转向促进了当代文学史研究的发展,推动了当代文学学科的知识建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a  相似文献   

11.
社交媒体语境中的文艺批评呈现出从“整体性”批评走向“碎微化”评点的趋势。受此影响,文艺消费和生产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线性、完整的消费模式转向对叙事碎片的消费,文艺生产开始强调“弹幕思维”,“段子化”生产瓦解了传统线性整体的生产方式。在文化象征意义上,这表征了文艺从传统叙事文化到社交时代数据库文化的转向。针对这一转向,有必要构建数据库诗学,数据库诗学的引入并非完全取代传统叙事文艺观念,而是有助于深入理解社交时代的文艺活动。  相似文献   

12.
以阎连科的长篇小说<风雅颂>为中心,围绕写作与个人危机的关系,着重分析阎连科写作转向与中年危机,小说中的中国语式与现代叙事的关联,进而讨论当前写作中出现的新的可能性以及存在的普遍问题,指出近年来小说写作中的价值漂浮趋向,实际上是小说写作中的自我危机所致.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期文学的叙事中,政治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成为审视文学现代性的重要视角.而当代文学对宝塔山、天安门、长安街、武汉长江大桥等一系列景观的书写也暗合着当时政治意识形态的主体叙事.文学叙事景观的现代性迁移既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也表达了不同时期人们思想观念和文化审美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国内学界主要呈现为一种作为“学术景观”的现实,而在国外学界则主要作为一种“现实”的学术景观而存在.前者表现为:思想史“断代”研究中的“后马”趋势(即从传统西马研究逐渐转向当代后马研究);流派研究中的“国别化”倾向(即转向各国,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后现代主义的“地方性”小叙事主张相一致);现实研究中的“问题式”切入(即从传统的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研究转向以生态、文化、科技、消费和精神分析等主题式研究);文本文献研究范式方兴未艾.而后者则主要呈现出如下两个特点:内含在马克思思想研究中的“西马”研究;以当代资义批判为旨趣的“西马”研究.  相似文献   

15.
日常生活主题是家庭、亲情、婚姻、老人、儿女等,日常生活叙事涉及的是凡俗、琐碎生活.在当代多元的文化格局中电视剧讲述日常生活故事既是对民生的关注,也是电视艺术审美对大众文化思潮的逆向回应.新世纪以来热播家庭伦理电视剧以日常生活叙事为本体,淡化故事戏剧强度,还原生活本貌,体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美学风格;以其平民视角多维度讲述普通人的故事,致力于对日常生活的诗意提升和审美救赎,执著于中国传统美德的表达,以大众化人文关怀构筑了当代中国民族特色电视剧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颜水生 《宁夏社会科学》2010,(5):152-156,172
在政治、权力、知识、道德等各方面因素的合力角逐下,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与写作的历史发展表现出两次明显的转向,第一次是肇始于1980年代中期的审美转向,第二次是肇始于世纪之交的“历史化”转向。两次转向都为当代文学史研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当代文学学科的知识建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主要从政治经济学和阶级革命的宏大叙事层面论述日常生活,但他们建基于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地基之上的生活哲学,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研究的理论转向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同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相比,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重视社会结构的整体性以及日常生活的文化中介功能。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家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人本主义思想出发,批判性思考日常生活,将社会主义革命导向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微观领地。不管是卢卡奇、葛兰西还是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理论,都带有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的理论特征,强调文化变革,充分体现出文化政治的理论与实践倾向。  相似文献   

18.
阿来的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少数民族作家的独特视点使其小说的叙事方式、文化资源与思想内核呈现出令人瞩目的独特性,丰富并拓展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版图。本文即从民间叙事、意象建构和现代反思等角度出发,结合具体的文本剖析阿来小说的创作特征及其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陈媛 《学术论坛》2008,31(3):22-27
当代人类生活日益呈现出审美化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直接引入审美态度;在非日常生活领域把审美作为首要的衡量标准.当前学术界对生活审关化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类生活的审美化,尤其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是人性的堕落,是人在新技术条件下的审美异化;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人类生活的审美化是一种真正的进步,是人性的真正复归.文章认为当代人类生活审美化的意义需要从人的发展视阈中加以审视,当代人类社会生活物质基础和文化形态的跃迁使人的发展价值取向发生了根本性转向:人的发展从以物质需要满足为目标和动力转向以精神需要满足为目标和动力,文化在人的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文化在本质上是审美的,人类生活审美化的实质是人的当代发展的审美吁求.  相似文献   

20.
后经典叙事学的兴起将叙事研究的视野扩大到各种媒介和各种类型的叙事,当然也包括广告叙事.在后经典叙事学的观照下,以叙事话语分析作为广告批评的路径,可以使广告批评从观感式的批评转向科学性、系统性的分析,并实现形式审美批评与意识形态批评、社会文化批评的结合a叙事话语分析作为广告批评路径将面临对象身份确认问题和叙事碎片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