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清照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地位,李清照的词风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的词风格清新而自然,后期的词风格凄婉而深沉。导致李清照词风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李清照所处的时代特征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因此本文将详细分析李清照诗词风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李煜、李清照同属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两人的命运也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本文主要探究李煜、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词,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成为一种完全独立并与诗体相抗衡的文学形式。宋词从类别上又被分为两大派别,分别是"豪放派"和"婉约派",前者开创自苏轼,后者则始于"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据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存词43首,在数量上虽然比同时期许多大家学者相去甚远,但是在熠熠生辉的两宋词坛却也是不容忽视的存在。李清照作为"婉约之宗",其词耐人寻味,而在这数量不多的词中,我们稍加思考不难发现,李清照的词,尤其是其后期创作的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满纸皆愁"。可见,"愁"与李清照本人以及她的词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作为古代音乐文学题材和中国古体诗写作体裁之一,盛行于宋朝的词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为了对李清照和辛弃疾词体的文学对比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例证明法这两种主要的研究方式,以李清照和辛弃疾的词体为研究对象,详细地分析了李清照和辛弃疾在词体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深入地探讨了造成李清照和辛弃疾两人词体差异的主要原因,以期为宋代词体的研究者们提供李辛二人词体异同方面的理论支撑和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智伟 《职业》2012,(24):156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女词人。她生活在北宋和南宋相交的由和平转向战乱的时代。李清照前期词的基调是缠绵清丽的,靖康之难后,词在感情上转向凄苦悲冷。  相似文献   

6.
艾朗諾教授新著《才女的重負——詩人李清照及其接受》以女性主義爲研究基石,藉助于隱喻與心理分析,對李清照近乎全部的創作進行了檢視與闡釋,對南宋以來出現的一系列關乎李清照的重要評論與研究進行了深刻的批判與反思。此書中核心的、頗具顛覆性的結論,在中國詞學研究乃至于中國古代文學研究領域中,無疑會産生震撼與波動。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的词婉约、清爽、忧伤、深邃,讲求韵律优美,诉说真情实意,擅长白描手法,融会家常之语。前期写作的重点是描述少女、少妇的日常生活,写的多是闺中之情,有对爱情的憧憬和对离别后的思念苦楚。后期则多是感叹身世,也有想念故土之意,充分展现了她的爱国情怀。李清照的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有"婉约之宗"的美名,对后世影响颇深,在词坛中别具一格,被称为"易安体"。  相似文献   

8.
翻译美学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一经提出,就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的词宗,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显著地位,她的词主题广泛,《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曾多次被翻译成英文,几个译本各具特色。本文主要依据刘宓庆先生的翻译美学理论,对《声声慢》的原作及三个英文译本进行分析。笔者依据这首词的美学特色,从翻译美学所涉及的形式系统美学成分和非形式系统的美学成分两方面探讨了《声声慢》原作中的美学意蕴,并分别对比原文本与三个译本,指出三个译本在再现原文美学特色方面的得失。希望能为提高李清照词英译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方文山是中国华语乐坛"音乐文学"的创作才子,他以独树一帜的文字,促发了歌词创作的革命,在他的笔下,歌词不再只是单纯地用于娱乐大众,这更是一种文学现象。他将李清照《词论》中的核心观点,融入到当代歌词的写作中,体现了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贡献颇大。本文将从内容的主情致、尚故实,风格的尚文雅、巧铺叙、尚浑成两个方面,来阐述方文山创作过程中对李清照《词论》中核心理论的秉承。  相似文献   

10.
《职业》2006,(Z1)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人能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本文主要摘选李清照前期和后期所经历的不同生活境况和一连串的变故而所作的词来分析她的词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阳文湘 《职业》2012,(12):179-180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代言人。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笔者摘选李清照前期和后期所经历的不同生活境况,以及一连串的变故后所作的词,来分析她的词作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黄茨娅 《老人世界》2013,(11):47-47
秋叶飘落,秋风转凉,秋水伊人,秋是思念的季节。读一读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鹧鸪天》和《声声慢》,便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秋思和秋意。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号称易安居士。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她,从小就有着良好的文学天赋,作为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诗词一出口,往往是独具一格,意境深远。她那美丽而又多情的词句宛如涓涓细流,在宋代诗词的小河里静静流淌。总体来说,她的作品多赞生活之悠闲,突出爱情之细腻、自然之景物,格调高雅清新。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早年就有了词名。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之痛后,这位坚强的女词人一反"思妇"之风,以柔美的意象、纯熟的技巧、沉着的气蕴抒写着国破家亡夫死之痛,从而成就了她的"易安体"。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女词人、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特别坚强的女性,许多人曾发表过一些不成熟的批判的观点,我认为,对于一位历史上伟大的女词人,我们必须尽量把她放在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下,客观地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自先秦时期萌芽后,一直持续发展,到宋朝时期,形成了一个发展小高峰,这一时期的女性作者数量较以前剧增,作品水平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出现了李清照、朱淑真等具有代表性,能与男性作家相抗衡的女性诗词作家。  相似文献   

16.
从李清照词译介述评出发,运用格式塔质对其文本英语译介的美学特质进行梳理和研究,提出:翻译美学与格式塔意象"建构"方式,并从整体性与客观美、闭合性与简约美、简约性与形式美、连续性与意象美四个方面"再现"源本文美学特质,以期为外译选材和译者风格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刘格名 《华夏少年》2007,(10):53-54
爷爷,我知道您不太喜欢我,因为我是女孩。 俗话说: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将相本无种,儿女当自强。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穆桂英替夫挂帅,宋代有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她们哪一位不是女儿身?哪一位不是巾帼英雄?  相似文献   

18.
王肖菊 《职业时空》2012,(5):147-148
在以传统儒家文化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男权社会的宋朝,女人是没有自己的位置的,但李清照以一位女性作家特有的创作心理,凭借自己独特的艺术气质和敏锐的审美情感,从独特的女性视角出发,把切实的生命体验化为一种生命的审美,把古代女性文学创作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9.
及物性系统是系统功能语法中三大元功能之一的概念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等六种不同的过程。本文试从及物性角度入手,对李清照的《武陵春》一词及其两种不同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视角,探讨不同译本的得失,评析译文质量,阐明及物性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和艾米莉·迪金森分别是中国和美国文坛上名声显赫的女诗人。由于她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深受各自文化传统的影响,所以,她们的诗词在写作风格和写作技巧上表现出了各自的特点。笔者通过对她们的诗歌进行比较研究,归纳出她们在写作风格上的异同点,洞悉各自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