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外高校董事会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西方国家大学董事会的模式和在大学办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对我国高校董事会的形成、模式和作用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我国大学董事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中外高校董事会制度的地位与作用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历史的视野,审视并探究了中外高校董事会制度的作用。在对国外高校董事会起源、成因及作用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高校董事会制度是现代大学职能对外延伸的桥梁,是筹集办学资金的有力渠道,有利于办学自主权的发挥;进而提出当前我国高校应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董事会制度,并从实践层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要求就是开放,董事会是现代大学制度下的大学走向中心、面向社会的制度选项。我国公办高校董事会建设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存在定位模糊、功能弱化和运行虚化等问题。为更好发挥董事会的作用,需要以现代大学制度的立场,重新审视董事会制度,建立新型董事会制度,同时健全董事会运行机制,发挥董事会在联系校内外资源和完善大学治理结构两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公立高校与学生的法律纠纷时有发生.公立高校的法律地位成为争论的焦点.我国现行法律将公立高校定位为民事主体,这一界定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求.而授权主体理论也只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权宜之计.笔者在分析公务法人制度的基础上,认为在我国现阶段,赋予我国公立高校法律地位应借鉴第三部门理论,并进一步指出公立高校私法人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我国公立高校法律地位发展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立高校董事会制度研究的兴起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现实要求。当前,校董会制度研究主要以产权、治理理论为视角,对校董会类型、校董会定位、校董会运行机制以及校董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五个大主题进行分析和考察,但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拓展其内涵与视域。  相似文献   

6.
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不同股权结构形态下的董事会作用是不同的,就需要一套相应的董事会制度来保证其作用的有效发挥.但现行的董事会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致使董事会的治理效率普遍低下.有必要从理论上研究不同股权结构形态下,进行怎样的董事会制度创新,才能保证董事会的治理最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面对公立高校普遍存在的经费“瓶颈”,引入社会资本实施合作办学是破解”瓶颈”约束的必然选择。但目前看来社会资本投资高等教育存有动力不足以及未来前景并不明朗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发现公立高校引入社会资本合作办学存有理念冲突和制度缺失。因此,本文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提出在目前我国公立高校引入社会资本合作办学内外治理机制不够健全的条件下,公立高校引入社会资本合作办学要得以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各合作办学微观主体加强自我管理和制度创新不失为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高校董事会的定位及职能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挥董事会在高校体制中的作用,是目前我国高校董事会及学校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课题之一。鉴于目前国内高校董事会的实际情况,我们应当参照西方大学校董会模式,采取分类实施和稳步推进的办法,逐步将其改造成真正意义上的董事会,并以其为突破口,促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使二者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的关键在于建立规范、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 ,高质量的董事会对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起着重要作用。引进西方国家独立董事制度 ,发挥独立董事在我国国有公司中的作用 ,对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 ,建立高质量的董事会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重点阐述了独立董事及其相关委员会的涵义、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意义以及我国目前设立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交错董事会制度作为“驱鲨剂冶的一种,起源于美国,现已成为西方国家公司治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并在其法律中有相应的条款进行规制。当下我国法律并未对交错董事会制度做出明确规制,实践中我国已有部分上市公司在章程中置入限制改选董事比例的条款,即被我国学者所称的交错董事会制度。但域外与本土交错董事会制度之间具有实质差异,本土交错董事会制度实质上限制了股东选举董事的权利,应属无效条款,而域外交错董事会制度符合我国法律的规定。另外,交错董事会制度能否发挥抵御敌意收购的功能并不仅取决于其自身,尚需考虑股东是否有任意罢免董事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金融一体化的新形势下 ,国际投资银行的作用更趋重要。西方的投资银行业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 ,其发展历程、经验教训、共性趋势都足可借鉴。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及更为深入的改革开放 ,都表现出对投资银行的强烈需求。建立健全中国自己的投资银行也是发展的中国的必然选择。面对入世 ,面对共同关心问题的不同意见 ,只有在全面分析投资银行业发展脉络的基础上 ,在客观把握具体国情所提供的基础的前提下 ,才会制定出稳健发展民族金融顾问业的战略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的学位制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近代中国,教会大学率先将西方的学位制度引入中国高等教育的实践层面.教会大学 首先通过向国外政府或大学注册立案的方式获取学位授予权,并按照国外的标准进行具体操作.随着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教会大学逐渐扩充学位门类、提高学位层级、拓展学位课程,使学位制度得以发展完善.教会大学学位制度的建设和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中外高等教育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对中国学位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刺激和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西方国家高校组织的自主权是通过大学内部立法、决策领导、组织协调、咨询等办学活动来实现的。大学自治组织系统主要由董事会 (校务会 )、校长、评议会等组成。校长由董事会 (校务会 )选举或产生 ,代表其行使学校决策及日常事务管理。大学自治组织一般拥有组织教学、筹集经费、开展学术研究、人事使用等权力 ,而这些权力的行使一方面要受到大学内部各种权力系统、管理层以及利益集团的制约 ,同时还要受到来自大学外部的各种专门组织和社会团体的监督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高等院校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探讨了民族高等院校的发展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作者认为 ,西部大开发既给民族高校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 ,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民族高等院校只有办出自己的特色 ,扬长避短 ,深化改革 ,提高质量 ,服务于西部 ,才能求得自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零售学术研究发展的演化过程可以分为学习吸收和理论创新两大阶段.对学习吸收阶段的中国零售学术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得到如下结论:(1)在学习引进阶段,主要是引进东欧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零售发展经验,探索中国的零售发展道路;采用经验主义的描述性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的理论创新极少;学者主要分布于非重点的财经院校和政府部门的相关机构,很少具有博士学位和西方国家留学经历.(2)在消化吸收阶段,主要是学习西方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零售业发展经验,探索本土的零售发展模式;仍然采用经验主义的描述性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关注正确理解西方和中国零售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理论创新性很少;学者仍然主要分布于非重点的财经院校和政府部门的相关机构,不过近30%的具有博士学位,近20%的具有西方国家访问学者的经历.最后,对这一时期的中国零售学术发展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社区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人们具有相对趋同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念而自然形成的相对固定的集聚地.在我国,社区的概念和内涵被曲解成一个行政区划概念,导致了我国社区建设中规范、管理等多方面的偏差.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历史其实是一部美国社会变迁史的缩影,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美国社区学院正面临着来自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变化的重大压力.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高等教育模式之一,社区学院曾经在美国教育史上扮演着一个十分成功而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它在职业教育方面的独特功能和地位,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机构或大学能替代它的重要性.社区学院在中国发展大有前途,可以弥补现有高等教育体制存在的一些缺陷.要走出目前我国社区学院举步维艰的发展困境,需走出四大误区.  相似文献   

17.
日本和我国同处亚洲 ,但是无论是经济还是教育 ,我国都与日本有很大差距。日本留学生教育政策 ,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借鉴。其外延上的特点 :既是日本对外政治的集中体现 ,也是日本稳定和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必要条件和教育立国理念的反映 ;其内涵上的特点包括招收体制、教学体制和鼓励机制的改革等。我们应调整接受和派出留学生的比例 ;广泛吸引留学生 ,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 ;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外语水平  相似文献   

18.
大众化视域下西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众化视域下,西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问题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内还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和探讨。探讨西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有利于客观公正地审视西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其有着极其重要战略意义。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回顾西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入学方面的成就,从多视角分析西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中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