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9年到1985年的全国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初步查清了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各省、市自治区都完成了自然、技术、部门区划和综合农业区划工作,全国除西藏外2108个县都提出的区划成果。农业区划成果对提高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方面转化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农业区划的业务实践,我们还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农业区划基本理论与方法、创造性地进行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的科学技术骨干队伍。但是,还应当看到,我们的工作还有不足之处,比如对自然资源的调查研究较为详细,  相似文献   

2.
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列宁关于劳动地域分工的学说,其核心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马克思说:“一个民族的生产力方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页)“这既包括部门、企业间和企业内部的分工,也包括把一定生产部门固定在国家一定地区的地域分工”。(《资本论》第1卷第392页)即“各个地区专门生产某种产品,有时是某一类产品甚至是产品的某一部分”。(《列宁全集》第3卷第389页)  相似文献   

3.
县級农业区划和其他农业区划一样,是因地制宜地領导与規划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我国农业区划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組成部分。研究县級农业区划的特点及其在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建設中的作用,对于正确认識和运用作为促进农业生产有效手段的农业区划具有重要意义。特別是  相似文献   

4.
李润田同志《关于综合农业区划的几个问题》一文(见《中州学刊》1983年第3期),对农业区划的内容和方法,综合农业区划的指导思想以及农业区划要密切结合生产实际等方面,都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使从事区划工作的同志,能够从中得到许多启示,学到不少东西。然而,在区划的目的和任务,综合区划和部门区划的关系以及对其中几个基本概念的理解,我们又有些不同认识。本文仅就农业区划的目的和任务问题,提出以下粗浅见解以就教于李润田同志。  相似文献   

5.
胡耀邦同志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中,提出了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本世纪末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并把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要求“一定要牢牢抓住农业”。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于我们的伟大任务。开展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合理布局,是依靠科学搞好农业的一项基础工作。它通过对土地、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和评价,提出不同地区的生产布局、增产措施和发展方向的建议,指导生产活动,使农业生产能够持续、稳定地全面发展,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果。因此,农业区划是因地制宜领导和规划农业生产的手段,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就综合农业区划的几个问题,作如下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6.
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必须为开创农业发展的新局面服务,为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服务。根据“十二大”制定的正确纲领和我区的具体情况,研究我区今后二十年的农业发展战略目标、具体要求以及达到这个目标所采取的步骤和措施等,就是今后我区农业区划工作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指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对于那些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还处于自然分工阶段,民族内部还很少发生商品交换的民族来说,是不可能同其他民族发生广泛、密切的经济联系和社会交往的。历史上达斡尔族群众满足于那种粗放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活,商品观念十分淡漠。为了获得盐、茶、米、布等生活必需品,达斡尔人与周边民族所发生的经济交往只是被动的、一般性的交易,那种直接为了通过交换,从中获取利润,积累资本,发展生产而进行的有意识的商业活动则极少开展。尽管如此,早期达斡尔人与国内其他民族的经济交往,以其固有的方式和特征在历史上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亚当·斯密说:“劳动生产力上的最大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第5页)的确,无论是家庭、民族内部的分工,还是社会内部的分工,或者是企业内部以及其它类型的分工,都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把现代迅猛发展的生产力和不断分离出来的科学技术生产的新领域联系起来考察,那末,社会生产力的每一巨大发展,总是伴随着新的劳动分工,而每一项新的社会劳动分工,又总是社会生产力巨大飞跃的标志。企业管理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动,是和企业直接生产劳动相分离的产物。它的产生,把企业生产力的发展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企业生产力的发展藉以实现的劳动方式是企业管理活动的分工。  相似文献   

9.
以2002~2012年中国与东亚其他经济体的投资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东亚生产分工的决定因素。发现国际生产分工的演进与投资发展周期变动密切相关,为东亚生产分工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机制方面的直接证据,也为中国和东亚转型经济体在国际生产分工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投资的作用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分工可分为行业间、行业内的社会分工和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劳动分工。宋代手工业生产中已经形成了细密的行业间和行业内社会分工体系,但生产过程中的专业化劳动分工并不发达。因此,宋代手工业分工的发展对商品供给的增进作用主要是表现在商品种类的扩大而不是同一种商品数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正> 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揭示了人的发展受制于分工的发展。分工与私有制是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在私有制和阶级统治的社会中,人的片面发展随着分工的发展而加深。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分工。原始社会的早期只有根据性别和年龄的差别,从纯生理基础上产生的自然分工。在这种分工形式下,人在劳动中脑力和体力是结合在一起的。个体运用在劳动中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存在。人的脑力与体力在和谐地统一地发展着。个体既是生产劳动者,又是非生产劳动者;既是社会活动家,又是艺术家。社会生活的任何方面人都可涉猎和参与。但是,由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生产发展规模和范围很狭小,这就造成了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实现农业现代化,整个农业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布局,实行区域化、专业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水平。”党中央把农业区划工作既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起步,也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作为内蒙古农业合作化中重要的生产合作社组成形式,民族联合社包含了众多的民族成份。民族工作对民族联合社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虽然多数民族联合社能够做好民族工作,促进生产发展,加强民族团结;但也不乏忽视民族工作而造成极其消极后果的例证。从民族联合社与其民族工作中,可以得出许多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正> 努力发展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积极搞好少数民族特需用品供应,是我省调整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据统计,到一九八一年底,全省总人口为376.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百分之三十八。在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充分考虑民族构成这个客观现实和特点极为重要。高度重视发展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和供应工作,不仅对于改善少数  相似文献   

15.
古典经济学与人道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当·斯密与其他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如斯图亚特、弗格森)通过工场手工业分工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合理化.他们一方面盛赞这种合理化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另一方面又敏锐地注意到与此相伴随的消极影响.这种消极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分工的发展和机器的初步引入,使生产获得了一种骤然扩张的弹力,经济生活过程原有的均衡会由此被打乱.造成工人失业.第二.分工会造成新的社会不平等.譬如斯密写道:“在文明社会,虽然实行分工.但却没有平等的分工.因为许多工人没有工作.财富的分配并不是根据工作的轻重.……负担社会最艰难劳动的人,所得的利益反而最少.”“要是我们说.给全世界提供衣着之人自己却衣衫褴褛,一点也不过分.”最后,分工带来了异化的发展.斯密特别强调分工割裂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联系.劳动者由于过度分工在精神上变得弩钝.并且这种弩钝与工场手工业分工的发展成正比.一位作者瓦切克通过细致的文本比较,证明在异化问题上,苏格兰启蒙思想家深刻地影响了黑格尔,并由后者对这一问题做了进一步阐发.在《资本论》中.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合理化和机械化对直接生产者的影响被概括为:生产者作为主体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为从属生产资料的客体.马克思将此视作拜物教在直接生产过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强调了改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实行党政分工的问题。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报告中又明确指出:党的工作和政府的工作,企业事业单位中党的工作和行政生产工作,必须适当分工。党不是向群众发号施令的权力组织,也不是行政组织和生产组织。党的领导主要是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的领导,是对于干部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随着生产的国际分工和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经济技术交流日益扩大,面向开放的环境发展经济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因此,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也就成为我国及其各地区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本文试就我国民族地区的区位优势,面临的对外开放机遇、目标和对策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农业生产内部的专业分工有了新的发展,并出现丁一大批经济效益显著的以粮棉为主,粮油为主,以粮食生产为主,或以其他经营为主的专业户。正确认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及其专业户产生的内在原因和发展趋势,因势利导地组织农业专业化分工,对于提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  相似文献   

19.
闫婧 《社会科学》2023,(9):25-34
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存在着对民族国家的扬弃。通过对古典经济学自由贸易思想的批判,马克思形成了其从属于资本主义历史意义的世界市场理论,从理论上揭示了民族国家在生产条件及社会发展上的差异,对建构世界市场的基础性意义;通过对世界市场拓展进程的历史分析,马克思揭示了世界市场如何助推传统民族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变,并展现了民族国家可以借助不同的贸易政策来建构并巩固国际分工秩序,进而发展为现代民族国家体系的可能性。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传统构想了世界市场超越民族国家的可能性,初步论证了非西方国家必须通过社会革命来获得其国家及民族的独立,并利用世界市场实现其国家及民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种对于社会问题的思想和理论,只有当社会物质生活发展提出新的任务时才能产生出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产生正是时代的需要。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有了高度发展,生产力、阶级斗争和科学都发展到了新的水平,无产阶级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这样的条件下产生的。在这一总的条件下,对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产生,还面临下述一些与民族直接相关的客观事实。 一、19世纪30、40年代一批新的民族即资本主义民族已经形成 这里,“新的民族”,是恩格斯对现代民族,即资本主义民族的称谓,很明显,这是为了避免将其与原始公社制的原始民族、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古代民族相混同。 欧洲的封建社会自11世纪建立,到13、14世纪,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劳动分工的扩大,商品生产的增长和国外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的萌芽便首先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