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企业的产权制度受经济条件所制约,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中小企业也不例外。在西方,MBO已经证明能够大大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在我国,MBO也显示出巨大的适用性和市场前景。本文在对中小企业应用MBO进行产权重构的优劣性分析基础上,明确MBO的应用价值,并针对当前MBO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推进MBO在中小企业产权重构中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宾建成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3):41-45
在中国,在MBO相关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尚未完备、股权分置的情况还未解决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下,MBO是否能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改善资本结构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对中国所发生的MBO事件的经济后果及各种客观条件进行全面深入的实证与理论研究。本文运用统计学的因子分析法,对中国2001-2002年17家实施了MBO的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在MBO当年和后一年有所上升,但是在MBO后二年,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因此,文章认为,在目前,由于中国MBO运行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尚不成熟和不完善,上市公司MBO还须慎行,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规范上市公司MBO,以使上市公司MBO后的经营绩效能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3.
李嘉宁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2):94-97
由于国内特殊的市场背景及相关法律制度的欠缺 ,涉及国有股的管理层收购目前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完善信息披露、公司内外部监管和公平股价等相关配套法律制度 ,是使MBO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4.
章振东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5):53-55
近年来,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还存在许多问题,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必须做到:对企业实施MBO进行充分论证;创新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引入外部收购者参与竞争;制订完善法律制度;合理确定收购价格;进一步完善对MBO企业的监管. 相似文献
5.
关于管理层收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世军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4,(1):7-9
管理层收购(MBO)在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国企结构重组、改善资本市场结构、整合企业资源、促进企业资源向优秀经理人集中等方面有积极的功能.但在我国目前管理层收购的实践中,收购定价、收购程序、收购的法律约束等方面亟待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6.
管理层收购(MBO)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内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MBO的作用与问题,学者们存在分歧,国外理论可分为"效率提高论"和"财富转移论"两派。在国内,MBO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出现诸多问题:收购主体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管理层的非市场化障碍;融资渠道狭窄;MBO收购过程中定价不公正、操作过程不透明;MBO的股票来源和股票变现渠道不畅通;实施MBO涉及产权变革难题;MBO也产生内部人控制的新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MBO,还必须修订相关法规政策、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管、完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7.
李嘉宁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105-108
MB0作为一种调整产权关系和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新手段,对中国企业改革无疑是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索和创新.涉及国有股的MB0(文中简称国有股MB0)因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处置,影响重大而大受关注,是MB0在中国表现出的一个特殊问题,对涉及国有股MBO的风险可能和立法对策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国外MBO融资结构,然后从融资来源的三个方面,即银行融资、MBO基金和自有资本入手,对我国MBO的融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借鉴国外MBO融资经验,结合我国管理层收购融资的各种实际状况,提出了我国MBO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之策略。 相似文献
9.
管理层收购(MBO)起源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是一种重要的资产剥离和公司重组的手段.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MBO逐渐进入中国,并成为产权改革的一种新的探索形式.美国市场经济发育完善,管理层收购相对成熟.相对于美国,中国管理层收购在实施环境、实施动因、融资方式、定价机制和利益获取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继续探索和规范.<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的颁布是规范中国MBO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针对中国的现实情况,与战略投资者相结合是中国MBO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MBO不宜成为中国国有企业改制的一般模式或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10.
庞再月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24(1):99-102
MBO(管理层收购)现已在我国许多企业中广泛应用。然而作为一种外来制度,它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诸多法律问题。因此,有必要做好我国有关管理层收购的立法工作,使之更好地为企业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11.
杨丽萍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4):89-93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集中在国家和企业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财产权的法律性质上.本文从所有权结构的历史考察入手,分析国家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法律性质,及其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的产权关系,明确所有权权能可以分离的理论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石,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连接提供了法律依据.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界定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从此国有资产产权主体不再虚置,国家行使所有权的形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新型的并购工具,我国的管理层收购在实行了一段时间以后,大型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被叫停。本文认为我国管理层收购不是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实施,而作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一种形式,管理层收购更多的是一种投机活动,即管理层收购的动机存在由战略收购到投机的偏离,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本文从代理理论和价值低估理论出发,认为国有企业对管理层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待遇不足是动机偏离的内因,而企业价值能够被低估是动机偏离的诱因,究其实质则是由于我国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金融市场和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进而得出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不宜大规模实行管理层收购。 相似文献
13.
朱玉梅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2):36-40
对于MBO与古典企业、现代企业以及后现代企业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深刻理解MBO在企业制度变迁中的积极效应。由于我国经济转型期的环境约束和产权约束,MBO的实践效应受到了制约与阻碍,从而使我国MBO的运行陷人困境。规范和完善交易规则,确保MBO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是实现MBO并购效应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周田君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6-69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尤其是后勤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复杂而艰巨的改革 ,涉及到方方面面 ;要切实转变后勤企业运行机制 ,提高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必须建立后勤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管理创新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王永庆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15-19
我国有线电视产业化问题的实质是调整产权结构。从市场经济对产权制度的要求出发,分析了我国有线电视的产权状况,从内外2个方面论述了我国有线电视产权结构调整的紧迫性,提出了有线电视产权结构调整的原则及策略。 相似文献
16.
我国矿业权物权化研究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权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51-57
本文通过对矿业权的分析 ,认为矿业权是一种资源利用物权 ,具有鲜明的物权特性。根据现行的《民法通则》和《矿产资源法》,我国具体规定了探矿权和采矿权 ,因此笔者详细讨论这两种矿业权的物权特性。作者主张以物权法的思路定位和规范矿业权 ,建立以物权规范为基础 ,由经济行政法和环境法为辅的法律规范体系 ,这将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法制化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朱春燕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23(3):48-53
近10年来学者们对劳动力产权的研究,已在国有企业必须确立劳动力产权制度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并在总结中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是,由于马克思等社会主义的先驱并没有在其著作中谈论到劳动力产权问题,西方的产权理论也没有从劳动者权益问题上真正关注劳动力产权问题,在公有制的条件下如何确立劳动力产权制度尚处于摸索阶段。因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对于我国国有企业劳动力产权问题的研究仍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8.
法人财产权法律性质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雅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1(3):53-57
法人财产权是法人得以产生和存在、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前提和基础,是立法形式首肯的内容.对法学界关于法人财产权、性质各种学说的评析,意在说明法人所有权、法人债权、法人知识产权共同构成了法人财产权这一综合性法律权利的完整内涵和外延,其中,法人所有权是法人财产权的基础和核心. 相似文献
19.
产权制度转换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MBO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它能较好地促进产权明晰,降低代理成本,提高生产力。在我国现存条件下,推行MBO必须解决好股权定价、融资及相关财务信息披露问题,否则很可能会成为新的利益侵占甚至腐败之源。同时,还应不断地健全立法,加大执法力度,才能使MBO成为阳光下的制度,真正为改革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20.
产权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林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14-119
通过建立产权明晰度的安排模型、产权效应模型、产权明晰度—产权效应模型以及产权明晰度—产权效应修正模型 ,分别对产权明晰度的决定、产权明晰度与产权的关系以及最优产权明晰度的修正进行了探析与验证 ,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的产权改革状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