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社会认知主义是二语习得领域里继结构行为主义和心灵认知主义之后的新兴理论取向,主张融合认知和社会两种视角研究二语习得的重要问题,更加全面地理解二语习得的复杂本质。本文旨在探索社会认知主义理论取向的发展背景和主要影响理论,并从学习观、教学观、教师发展观、科研观几个方面分析社会认知主义理论取向对我国的二语习得及相关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实践观之重大意义,需要在存在论的维度上加以理解。进一步而言,马克思实践观的存在论意蕴,可以从"实践与现实的个人"、"实践与社会存在"、"实践与自然存在"这三个方面得到阐发。按照马克思的意旨,我们把"现实的个人"作为阐发马克思实践观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学习理论的蓬勃发展内在地要求进行自觉地反思,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促进学习理论的整合与发展。我们重新考察"学习"的本质,发现其具有人性基础、时序性、动态发展性、价值性以及伦理性,每一特性又包含着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回望学习理论发展的历程,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的发展也深刻地反映了学习本质的各对范畴。展望未来,学习理论正朝着交互式复杂而开放的系统迈进,从机制研究走向拓展应用研究,从单一水平走向多水平,从一维的研究走向多维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皮尔士符号学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理论存在着契合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体验观、行为主义和范畴观。从认知符号学的角度分析诗歌翻译的符号特征,包括物理特性、指示性和心理性,能够以此为原则指导诗歌翻译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5.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及教学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语言学研究领域中,迁移是描述二语学习过程中母语对二语学习产生影响的术语。它在行为主义背景下产生,又随着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衰落而几乎被摒弃,之后在认知主义理论框架下重新得以发展。母语迁移既体现在对二语输入的理解过程中,又体现在二语输出的产生过程中,尤其直观地体现在学习者的写作中。分别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层面分析了大学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造成的各种影响,尝试着提出了解决母语负迁移的方法——正确的认知态度、广泛的英语阅读与真实的写作情境、全面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连接主义视角下CALL研究的转向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接主义是在当前网络语境下,学习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是在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后学习理论的又一发展,在CALL研究迅速发展的社会,如何在连接主义的观照下,从生态化、系统化和语言技术交叉化等角度对CALL研究进行再思考,进而更好地促进网络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的整合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建构主义学习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识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被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它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推崇。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中心是意义建构,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要求学习者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当今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国外三大学习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和关注社会文化与发展的学习论的兴起,行为主义的S-R联结观在传统学习论中所占的统治受到了动摇.据此,国外学习论研究的基本状况表现出三种不同的取向:联结主义取向、认知主义取向和建构主义取向.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学习的本质及过程理解的加深,三大取向学习论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完善,并赋予了更丰富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前儿童STEM教育是由儿童、环境、教师等构建的科学素养取向、儿童本位取向和实践取向的全方位、立体化整合系统。整合作为学前儿童STEM教育的本质属性在构成要素上呈现为以知识概念融通为核心基础,以情境因应为外驱力,以儿童的学习思维为内驱力,以学习共同体的交往实践为助推力,在理念上凸显批判性和假设性的知识观,实践性和交往性的学习观,开放性和生成性的教学观以及真实性与虚拟性的情境观。学前儿童STEM教育的本土化应在分析共性教育要素的基础上应扎根历史文化,从价值重塑,本体重构和认知重建三个维度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10.
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将知识分为两类,即表示"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和表示"怎么做"的程序性知识,写作知识是融知识、技能、策略为一体的程序性知识。写作知识的教学要遵循程序性知识认知学习规律,经过理解知识、命题表征阶段获得陈述性知识;再通过相同与变化情境的练习,转化为产生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识;最后在评价和修改中认识知识应用的适当条件,获得策略性认知,从而可以在跨情境中迁移运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坚持的是实践的生产力观,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在现实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本质力量或实践能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则存在于人们不断发展的物质利益需要及其丰富的社会关系之中.传统理论存在着对马、恩生产力观的误读.重新理解和阐释马、恩实践的生产力观,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理论或派别是以一定人性观为基础和前提的。对人性的不同认识,导致了对人的心理、行为研究和理解的差异与分歧。针对学术界存在五大心理学研究取向:生物学研究取向、行为主义研究取向、认知主义研究取向、精神分析研究取向及人本主义研究取向对人性的理解,以促进对心理学更深刻的了解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是继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之后心理学史上的又一重要理论.建构主义对体育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过程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情境"中学习已是当今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共识和实践趋势,本文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基于情境的学习在兴趣、记忆、内隐认知和编码方式方面的心理作用机制,并据此提出了创设学习情境的原则以及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5.
乔姆斯基语言理论和认知语言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姆斯基语言理论和认知语言学都是反对行为主义的语言观,主张研究人的心智、思维过程和认知策略,都认为可通过研究语言来了解人类的心志,从而认识到语言与认知的密切关系。但这两大语言学派还是存在着一系列根本的分歧。文章从哲学理论基础、语言研究的途径以及理论分歧等方面对乔姆斯基语言理论和认知语言学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把学生当做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当做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同时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大支持,从而使建构主义理论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从认知理论中的建构主义理论出发分析自主听力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多媒体自主听力给出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历史跨学科能力是学生开展历史跨学科学习活动的必要心理条件,是在深挖跨学科能力中的历史学科特点与历史学科能力基础上的跨学科学习条件后,二者共融互生的产物。其遵循以历史学科认知结构为逻辑原点、以建立多学科信息间的联结为学习方式、以历史跨学科认知结构为目标指向的生成逻辑,细分为跨学科情境感知与问题发现能力、跨学科思维发散与假设提出能力、跨学科知识整合与假设实证能力、跨学科方法迁移与问题论断能力、跨学科学习反思与经验总结能力等五项子能力。初中历史教科书“课后活动”栏目题型多样,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考查,具有跨学科的本质属性,可为培养学生的历史跨学科能力提供如下实践路径:情境学习、假设演绎、推理论证、合作探究和反思学习。  相似文献   

18.
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影响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对于技术范畴的学习有指导意义;认知主义对于认知范畴的学习,尤其是较高层次的问题解决则有较大的贡献;人文主义则对情意范畴有贡献。而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建构主义对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指导作用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9.
注意机制与二语词汇习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基于认知语言观的语言习得理论取代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语言学习看成是学习者的一种认知活动,由此展开了对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心理认知过程方面的研究,注意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注意机制在二语词汇信息的呈现阶段、加工存储阶段以及激活提取阶段均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美法革命同为"启蒙之子",何以走上不同的道路?我们从美法革命的两份权利文本出发,论证两场革命包含着不同的权利观:法国革命指向一种"厚的权利观",而美国革命指向一种"薄的权利观",前者承诺的权利更宏大、积极,更具集体性和公共性并且更丰富,后者则相反。两种权利观深刻影响了美法两场革命的命运。法国革命的权利承诺虽然更"厚",但因其混淆"善"与"权利",忽略权利实践的资源成本约束、多元价值约束以及传统文化约束,其承诺反而最终落空,而承诺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成为推动革命走向持续动荡的"势能"。美国革命的权利承诺虽然更"薄",但其政治现实主义精神为政治妥协提供可能,为点滴改良奠定了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