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贸易条件改善不能明显提高制造业的增加值,反而会使制造业的出口下降;制造业增加值的上升有利于提高制造业的出口,但制造业的出口却对制造业增加值产生负的影响。因此我国亟需转变当前基于价格优势的制造业出口贸易导向,积极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后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始于2007下半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严重的冲击,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降1%,中国对美出口就会下降5%~6%。金融危机也加速了人民币升值的进程,使中国商品价格优势降低,这在08年下半年表现最为明显。因此如何进一步完善红海战略以应对现有竞争,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寻求新的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B2C电子商务飞速发展,根据艾瑞咨询的研究数据显示,2010-2014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B2C的交易规模一直呈现增长态势,并在2014年占据48%的市场交易份额,预计在2015年超过50%,2017年高达60.5%,由此可见B2C将会成为电子商务运作模式的主流.本文将从电子商务主要配送模式着手,以京东和天猫为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菜鸟网络提出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业出口垂直专业化程度的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采用Hummels等人的垂直专业化测度模型和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从9个大类和四大要素密集型产业两个层面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垂直专业化程度进行测度。实证结果显示,1992~2003年期间,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垂直专业化程度稳步提高,从1992年的16.8%上升至2003年的29.4%。文章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制造业出口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异质性贸易理论基础上解读了上游外资自由化与技术距离影响下游企业出口的微观机制,首次采用历年《外商投资指导目录》测算并分析了中国外资自由化进程,运用投入产出表中的投入产出关系构建了各中国制造业行业的上游外资自由化程度,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基础上,就上游外资自由化程度对下游制造业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上游外资自由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下游企业出口倾向与出口额的增长,对于我国制造业出口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上游外资自由化的出口促进效应依赖于技术距离的高低,更加接近于国际技术前沿的行业与企业出口受到上游外资自由化的影响更大。总体上看,外资自由化将通过产业关联关系对下游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产生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效应更多地被与技术前沿接近的行业与企业获取。  相似文献   

6.
回顾过去二三十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出口一直是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1980 年到2005年,中国出口额年均增长率高达24%。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商品出口额占全世界商品出口总额的1%左右,现在这个比例已达到约7%。进出口贸易把世界各国连成一个全球性的分工体系,中国已经成为这个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竞争力的强弱。而我国的制造业总体上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中价值链的低端。本文运用理论和实证的方法,力图找出影响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出口与要素禀赋、技术进步、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运输通信等基础设施等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首先,我国目前的财政收入无法支持这样大的补贴。2001年中央财政收入为8582.74亿元,按目前3.3%的补贴来计算,已经占中央财政收入的10.1%,如果加上地方财政收入7803.3亿,也占到中央、地方两级财政总收入16386.04亿的5.3%。如果把“黄箱”政策的8.5%用足,其补贴的总额占2001年中央财政收入的比例将高达25.9%,占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的总收入也达12.5%。 其次,如果对农业进行补贴会导  相似文献   

9.
外资在撤出中国实体行业?不是,外资在中国的发展模式发生了变化,他们在观望,在转向。据央广经济之声报道,2014底将在全球完成2.7万裁员的惠普公司宣布,中国区裁员比例可能高达20%。PC行业、快消品、制造业等外企纷纷加入裁员行列。  相似文献   

10.
戴觅  徐建炜  施炳展 《管理世界》2013,(11):14-27,38,187
本文首次利用企业数据研究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通过理论推导,本文构建了刻画企业层面外汇风险暴露程度的指标,然后利用2000~2006年制造业企业数据以及海关贸易数据评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会通过出口收益渠道和进口成本渠道影响就业水平,但不同企业由于进出口强度以及进出口地分布不同,汇率变动对其就业的影响存在巨大差异,结果造成平均的就业效应非常小。此外,劳动密集型企业、低生产率企业和私营企业受影响程度最为明显。与美国的情形不同,在中国汇率变动更多地通过改变企业聘用决策而不是解雇决策,影响就业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理论分析了生产性服务FDI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效应与机制,并基于中国省级行业层面数据系统检验生产性服务FDI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第一,生产性服务FDI主要通过间接效应提升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总体效应取决于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叠加,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及总体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第二,动态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FDI稳定、持续的促进了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中部地区在金融危机后生产性服务FDI主要通过间接效应提升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金融危机后西部地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不明显;第三,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全国层面上生产性服务FDI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成本降低渠道提升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服务创新渠道促进作用不显著,且生产性服务FDI促进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作用机制存在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领导文萃》2012,(22):133-134
万宝盛华公司对4000多家中国企业的调查显示,中国制造业就业增速减缓。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以及出口比重高的深圳,雇用意图尤其疲软。就业增长的放缓反映了出口和建筑业的减速,而这两个部门是中国经济的两大支柱。(美国《华尔街日报》)再平衡战略避免硬着陆中国经济放缓了。但这种放缓已经被消化了,中国经济会软着陆。对出口导向型经济来说,减速并不令人震惊。但中国比世  相似文献   

13.
《决策与信息》2006,(2):69-69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一旦产能过剩将会导致固定投资下降,在其他板块没有追上的同时,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会放缓。从2005年的数字看,固定投资约占中国GDP增长的四至五成,产能过剩如果导致投资减少,就会影响经济增长。同时,外来投资者正在减慢把厂房迁往中国内地的步伐,因此,他估计今年的出口只会增长15%,远低于2005年的28%。  相似文献   

14.
四川作为我国西部经济大省,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下,如果试图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发展制造业的经验复制或转移到四川,显然对于四川这样一个既不靠海、也不靠边的内陆省份而言,将面临极大的困难。原因在于四川工业的产业配套程度低、离出口口岸远,导致出口运输成本高等,使得四川如果重点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外向型的制造业,  相似文献   

15.
郭亦玮  郭晶  杨艳 《管理世界》2012,(5):182-183
本文基于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运用完全国内增加值系数得到调整后的真实出口额,并据此对出口复杂度指标进行修正。对32个样本国家制造业真实出口复杂度测度的结果表明:中国自1995年至2005年期间制造业出口复杂度逐年提升,存在"Rodrik悖论"。但传统的出口复杂度测度方法存在一定程度的统计误差,高估了中国2005年的出口复杂度水平,低估了中国与美国、日本、德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医药制造业的出口依存度,受本省开放水平的限制。运用Arcgis软件绘制了全国31个省区医药制造业的出口依存度的分布图,并对河南省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和评价。河南省医药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因素包括国际市场波动情况,区域经济开放程度、医药制造企业自身水平等。最后,提出了促进河南省医药制造业出口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与出口:基于企业层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Ellison和Glaeser(1997)构建的EG指数或γ指数,量化了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并进一步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GMM模型讨论了制造业空间集聚、融资约束、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的影响。γ指数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程度明显在加深,越来越多的制造业行业不断向东部沿海有限的几个省份或区县集中,成为了高度集聚或非常集聚的行业。计量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显著推动了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的现象在本文得到了验证,即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出口强度反而更低;但本文并没有发现"融资约束悖论"在中国的存在,本文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越弱的企业,出口强度更高。企业的所有制结构、资本密集度、经营规模、劳动成本以及经营年限等都是影响企业出口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时下,随着汽车的普及速度加快和普及面扩大,人们已不再将自行车看做家庭的“奢侈”品,但自行车的代步作用却未减弱,这也成就了我国自行车制造业的发展。以天津为例,2007年255家企业生产的自行车总量达到4053万辆,出口1496万辆,同比增长11%,而当年全国自行车的总产量为8000余万辆,表明天津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自行车生产基地和集散地。  相似文献   

19.
产业链与京津冀地区制造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京津冀地区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全国一流的技术装备和科研环境,而成为我国目前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经济核心区之一。2001年京津冀地区制造企业总产值为8655.09亿元,占全国的10.0%;制造业创造利润377.8亿元,占全国的12.0%;2001年本区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90.0%,高于全国88.2%的平均水平,其中北京制造业比重占工业的95.1%,制造业是本区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但是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相比,京津冀地区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速度还有一定差距。制造业的发展在本区国民经  相似文献   

20.
进口中间品的贸易自由化会怎样影响企业内销与出口的决定?本文使用中国制造企业的生产和贸易数据,发现企业面临的中间品关税的下降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出口强度,即出口占销售的比例。这主要是因为更低的关税使得企业可以使用更多品种的进口中间品,这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利润,降低了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门槛,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出口品的部门能够更有效率地使用进口投入品,其进口成本的下降就促进了生产出口品部门的扩张。我们不仅建立了理论模型解释此现象,同时还运用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和海关全样本自2000~2006年的海量微观面板数据进行了大量丰富的实证分析。大量的研究结果支持了我们的结论。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国际贸易实证研究在进口中间品的贸易自由化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