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屹 《学术交流》2003,1(9):63-66
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不断获得解放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同时,作为社会规律,它又是具有所在社会特点的特殊规律。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蕴意不是指生产力按其自身规律持续发展和冲破障碍获得解放的自然历史过程,而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人民,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在认识和掌握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用改革的方式来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巩英洲 《社科纵横》2010,25(4):102-106
从对追求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视野来看,马克思自然观中有着极其丰富和深刻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而且是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哲学思想。马克思把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放在对资本主义的社会批判中深刻地揭示了当代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把自然的复活与人的解放联系起来,认为只有人的全面解放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这一深邃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对建设当代人与自然和谐之道和人与自然和谐社会都具有现实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解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观察世界历史的进程,指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将一步一步地带来人类的彻底解放。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把共产主义以前的社会称为人类的史前时期。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人类的解放包括三个部分:劳动解放、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前二者指的是消除经济不平等和政治不平等,即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后者意味着人的多方面需求和  相似文献   

4.
对共产主义制度下人的解放的设想和对历史变革的理论性及经验性思想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的两个主要部分。马克思的辩证方法把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的结构性运动联结起来,产生一种关于社会进程之总体的模式。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变革是结构性运动与人的目的性的错综复合,不能单纯归结为结构性的或意志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马尔库塞认为技术是控制社会生活的基本要素."单向度"是马尔库塞描绘发达工业社会现实时所使用的一个特定用语,它表现为四种形式:社会的单向度、人的单向度、思想和文化的单向度、政治领域的单向度.他希望建立一个人的本能欲望得到完全解放的"新社会"并提出被拯救的技术的可能性,这种技术将会尊重事物的潜能并认识到在形成世界的过程中人类的责任.马尔库塞的理论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6.
阿格尔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将充分反映当代资本主义现实的生态危机模式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理论统一起来,希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社会能够重新发挥政治功能;将充分反映时代特征的自然的解放概念纳入到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的传统视阈之中,探寻人与自然双重解放的社会主义变革道路。由于其理论本身的不彻底性,阿格尔提出的期望破灭了的辩证法并不可能真正奏效,同样,零增长的稳态经济模式也只能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美好愿望而已。  相似文献   

7.
哲学家布洛赫焦虑于时代困境与危机,试图寻找解决良方,故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与文化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批判,提出了具体乌托邦理论。他认为,革命哲学应是"关于祛除恶的革命的灵知",其现实路径是具体乌托邦道路:具体乌托邦革命的主体是无产阶级,代表着潜藏客观可能性的未来趋势,是将要实现的共同体的主体;具体乌托邦的目标,是带来"新天新地",即无阶级的未来社会;具体乌托邦的"新"包含着一种开放向本真的、真实的未来地平线的可能性,是通往终极乌托邦的垫脚石,它内蕴着一种乌托邦的剩余,使人向上,永葆希望。具体乌托邦革命是第一个真实的总体革命,到那时,人将获得双重解放:个体的人从某个阶级里获得解放,同时,获得解放的个体的人将第一次形成真正的"我们"联合体,即自我相遇与我们相遇统一。布洛赫的哲学思想是对马克思哲学批判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周建国 《探求》2003,1(1):17-21,52
当代全球化运动肇始于19世纪甚至于更早的工业革命时期,而最早在理论上把握这一社会事实的伟大学者就是马克思。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是全球化语境下的社会发展理论。他从“世界史”的角度论述了资本主义历史的全球化性质,论证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途径,指明了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生产力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危机日趋严重的态势出发,批判了片面强调征服自然的“征服论”和两利相权择其重的“择利论”,以及排除自然生产力的“半边生产力论”,提出了生态生产力的新概念和新理论。作者认为,生态生产力是自然力和社会力相统一的有机协调结合起来的整体生产力,它具有资源利用的节约性、生产行为的无害性和活动结果的双效性等主要特征,比社会生产力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广泛、更强大的功能。生态生产规律是地球大系统中的第一规律,不能把价值规律当作第一规律,不能夸大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应加强符合生态生产规律要求的科学计划性。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又解放自然界,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在改革中要采取积极主动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要提高全民族的自然意识、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0.
徐宗华 《社科纵横》2007,(10):18-19
近年来,现代化概念的研究领域,个性化的研究风格渐露端倪。从不同的研究理路探究出发展形态,哲学维度的本真意蕴则是现代化概念的创新研究的核心。现代化概念的本质研究,首先明确要定义的主体及状态,是体系的基础条件,概括体系在变化过程的本质特点;其次要表明体系所达到的状态特点,最重要的是要界定变化的时间阈;以此为据,现代化是以近代工业革命和现代科技进步为动力,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及社会制度等各个领域和层面的表现,并引起社会内部结构和历史主体的深刻变化。发展意义上的现代化,指的是最终要实现人本质回归和解放,人、自然、社会全面、自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