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九叶诗派”的作品表现了40年代的个人、民族和时代精神,它以长远丰富的继承性、借鉴性和艺术革命,上承李金发、戴望舒以来的现代诗派的传统,下启80年代初的“朦胧诗派”,并与西方现代诗派呈同步发展的趋势,成为我国新文学及世界文学极其宝贵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丸叶诗派一向被认为是个“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但在实际研究中.唯有现代主义的艺术探索和审美特征被不断强调。事实上,无论是从九叶诗派的诗学主张还是从其创作实践来看,作为一个诗歌流派,其现实主义的精神内核不应被忽视。在自我与世界之间思索的自觉使九叶诗派追求的现实主义获得了更为阔大和深邃的内涵.从而实现了对传统现实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牛汉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长达60余年,至今仍未间断。作为"七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半个多世纪的创作历程与该流派之间出现了由游离到紧密联结直至发展超越的关系。笔者试图以牛汉诗歌美学风格的变化为切入点,对"七月"诗派与"九叶"诗派在审美品格、思想文化渊源、诗艺特点等方面进行历时性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九叶诗派作为现代主义诗群,虽与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它们二者之间存在着师承的关系或影响的关系,个别诗人甚至参与了推动30年代现代派诗潮的运动。但作为一群"自觉的现代主义者",始于抗战中成立的西南联大的学生诗群,他们共同的"西学"教育背景构成了独特鲜明的现代性思想和现代主义价值取向。1946年,《诗创造》、《中国新诗》两个新诗刊物的创刊,是这个诗歌流派由分散走向集合,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第三个十年先后出现了两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本文对这两个诗派创作中的同与异作了初步的比较,指出"七月"诗派在创作中坚持现实主义原则,主张发扬"主观战斗精神"去能动地影响和改造现实,达到主客观的密切融和;"九叶"诗派致力于新诗的"现代化"建设,旨在使诗成为现实、象征和玄学的融汇。  相似文献   

6.
九叶诗派是一个自觉地探索现代诗歌艺术的诗歌流派,他们的现代诗歌艺术探索在当时的中国诗坛具有某种意义上的超前性.这既是起于他们接受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思想与艾略特、立恰慈们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关学、心理学理论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理性的自觉,也是基于他们由不满而反叛当时普遍流行于中国诗坛的说教与感伤的倾向、浪漫与现实混合的倾向的一种感性上的自觉.  相似文献   

7.
"九叶诗人"在前辈现代主义诗人的影响之下,展开了自己的诗艺探索,从三个方面论述其诗艺:诗意与现实的综合,对经验的强调即思想的知觉化,新诗的戏剧化.  相似文献   

8.
论“九叶”诗派及其代表诗人穆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40年代,国统区出现一个重要诗歌群体,即后来被称之为"九叶"诗派.该诗派成员 9人,实分为两支,穆旦、杜运夔、郑敏、袁可嘉出身于西南联大诗群,系正宗智性现代派;辛笛、杭约赫、陈敬容、唐祈、唐则湜在特定时期分别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走向现代派.他们既有超越社会现实之心,又怀介入时代斗争之志,是富于良知的知识者,以智性现代派把握世界的独特的认识角度,概括出新颖的感觉方式,传达诗情突进的艺术技巧来展现大动荡中生存体验的创作群体,而穆旦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  相似文献   

9.
西方诗学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语境发生遏合时产生的变异非常耐人寻味。象征主义与其他诗学因素的结合,形成了不同特色的中国式的象征主义。1940年代,对于力主诗歌要紧密把握当前世界人生的九叶诗人,诗歌象征的内容多为现实人生普遍经验的诗化,他们与浪漫主义相疏离,将象征与现实互渗,这是与后期象征主义的影响分不开的。九叶诗派对作为象征主义诗学核心的纯诗、契合等有着创造性的转化与背离。  相似文献   

10.
新诗戏剧化是九叶诗派的理论核心之一,它将九叶诗派理论主张的诸方面统一起来。其终极诉求在于现代人最大量意识状态的获得上,以期建设一种能涵容现代文明及生存体验、思考的极端复杂性、矛盾性于一体的诗歌。九叶诗派的新诗戏剧化,既是直接来自西方诗歌的营养,也是对前辈中国诗人探索的承续,通过其与奥登诗歌的比照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新诗戏剧化概念的缘起及核心技术实验。  相似文献   

11.
戏剧化追求是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特征之一,也对20世纪40年代的九叶诗派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诗歌的戏剧化主要体现在以具体物象代替思想情感、追求意象之间的内在关联、重视诗篇结构的营建,由此形成现代诗歌的暗示性、间接性。  相似文献   

12.
论块垒     
"诗可以怨"、"愤怒出诗人"等说法表明,作家的人生感悟是产生创作冲动、进入创作过程的原点,也是整个文学活动的起点。我们筛选出"块垒"来表示作家的人生感悟的郁积状态。块垒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感悟,是渗透着深刻理性的情意状态,来自于实践精神的掌握世界方式,并处于向艺术的掌握世界方式转化过程中的产物。块垒在文学创作中,一是作为"受动之始"的情绪记忆,二是驱动创作活动的内在激情,三是作为蓄势待发的心理定势,最后将会变成作家头脑中的生气灌注的意象世界,即文学作品的雏形。块垒是作家酝酿、孕育作品的心理活动,应该成为文学理论体系中的元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朱熹“仁”学思想内涵超越了以往儒家传统的内容,是在继承、发展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他认为立意为善是仁的首要含义;“仁是爱之理”;“仁是心之德”;仁有层次性,等等,是仁的具体内容。他的仁学思想是终极目的和科学方法的和谐统一论,是人人立意为人人好,用实际行动为人人好,用科学的方法为人人好。  相似文献   

14.
简要梳理以《诗大序》为主对“比兴”问题的传统认知,从朱自清对“比兴”的理解即发端和譬喻着眼,通过对三篇《国风》诗作的分析,指出“兴”句在结构上处于发端的位置与其统领全篇的功能之密切关系,“兴”在诗作中具有开篇的结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西诗派"是宋代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始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文人结社和佛教(主要是禅宗)分派是"江西诗派"缘起的两个重要因素。诗派以"江西"命名,此"江西"二字揭示了宋代江南西路文化对诗歌流派的深刻影响。"江西诗派"的产生促使了诗禅合流,而江西诗人群体以"诗社"为集中活动形式,对诗学进行研讨,又促进了诗之体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九叶"诗人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一个诗人群体,为新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个群体在1940年代的第一次会合,主要得力于西南联大的诗歌圈和《诗创造》、《中国新诗》两个刊物的整合作用。会合后的"九叶"诗人,成为推进新诗现代化的一支生力军。  相似文献   

17.
在晚清多元化的诗坛格局中,“宋诗派”以独特的审美宗尚而独标笤颖。道成诸公以“开元、天宝、元和、元祜诸大家为职志”,“同光体”诗人宗“三元”、主“三关”,打破分唐界宋的畛域,力求会通唐宋。“宋诗派”从宋诗接受范型、美学视角、终极目标以及宋诗学史体系的建立等四个雏面,建构了宋诗接受完整的学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诗派诗人吸收了中、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立足于中国的社会现实,追求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呈现出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相融合的审美特征,创立了一种新的诗美传统,标志着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释<诗经>的"其"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中的“其”字句 ,即《诗经》中带“其”的句子。可分成三类 :第一类“其”字句中的“其”为指示代词 ,多数作定语 ,也有作主语、兼语的。第二类“其”字句中的“其”为语气词 ,如“雨雪其 雨方”、“静女其姝”中的“其” ,不是词头 ,而是语气词。第三类“其”字句中的“其” ,和疑问代词“谁”、“何”、“曷”或指示代词“彼”连用 ,以加强疑问语气或强调指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